第三十五章钟吾国和夷蛮人是来送人头吗?(1 / 2)

加入书签

“回,大王!属下已经派了三批人到外面宋营中,不知道为向都没有回来!属下再派人去。”一个公公是徐国公贴身太监,从小伺候他长大,上前听着徐国公下令。

“不用了,这次你亲自去!拿我的配剑,代表我本人去!不管他宋国提出什么条件,只要能保住徐城,寡人都答应宋王,让他看在我徐国从来没对宋国发出战争的份上,原谅上次徐国出兵的鲁莽,寡人也是摄于齐国的淫威,才不得不派出几百人,做做样子,希望宋王能原谅寡人,寡人愿意割地赔款,就这样说!”

徐国公已经乱了方寸了,听说外面援军来了5万人,不到两个时辰全被宋国军队屠杀了,而宋国军队的伤亡只有几百人。就算在来援军,时间上也来不及了,他保不住徐城。

傍晚,宋国军队收兵回到军营,从宋国都城来了一封探报,让宋甫觉得是时候搬兵回朝了。

楚国联合陈国和蔡国以及钟离国,中州国,淮夷国,吴国,越国等,数个国家一起来到了宋国都城商丘,在这里以武力威慑要求宋从徐国的土地上离开,并要宋国发誓不得再入侵徐国,这背后的推手,就是楚国组成所为联盟。

唇亡齿寒的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仅仅以春秋初期来说的话,这个时候的国君,应该没有这种前瞻性,高瞻远瞩的目光,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宋甫可以猜一猜。

“一定是楚国,这王八蛋在后面捣乱,就他灭的国家最多,他娘的还居然出于仁义,说什么不能看到徐国百姓生灵涂炭,受人之托,来来替徐国说话。到底受了什么人所托,也没有说。徐国公就被围在城里,哪来的使者出去求援,所以现在就是楚国一面之词!”

宋甫看了看第二份探报,居然是他的大哥,在阻拦他离开时所颁发各项措施。

尤其是将土地收归国有,这一触动了几大世家,这让宋国的一些王室之人,都在反对宋甫的决定。

宋甫知道这个时候哪有什么家国天下,只有家!国家是什么?没有这种概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算,自己的家财多少!绝对不会在乎国家有多少,那都是国家的,都是王上的,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就连宋国的王室之人都这样,更何况宋国的百姓,宋国的大臣,宋国的几大世家了。

就在宋甫琢磨着怎么退兵的时候,徐国公的使者来到了城外。准确的是来到军营外,宋甫就做了个决定,还是见一见使者。

“公公,不知深夜到来,到底有何事,不妨直说!寡人需要休息了,明天还要攻城呐!”

见到来人是位公公,宋甫知道徐国公已经成风声鹤唳,现在他无论提什么条件,徐国都可能答应,这个时候先发制人,应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嗯,嗯,…不要啊!回宋王的话,我王派我来,是想和宋国议和,无论宋国提出什么条件来,我王都会答应,我王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保住现在的徐城,保住徐国。希望宋王看在两国世代友好的份上,希望能高抬贵手,饶了徐国这一次。宋国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来?”

这位公公一听,明天宋王要亲主持攻城,那可能也就是一攻而下了。

这个时候,赶紧把自己听到徐国公所托,赶紧说了出来。根本没有想到宋甫这是在炸他的话,宋甫之所以那样说,无非就是想套他的话而已。

真正攻城,根本没有时间,他必须要班师回朝了,朝里面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各国使者已经在商丘逼迫宋国退兵了,如果不退兵的话,宋国将面临几个国家的联合进攻。

可这些徐国不知道,前来支援的5万人马,被宋国直接给屠杀了。可能楚国现在都不知道,到底怎么样了,这5万人马。

甭管他们还来不来,宋甫都要退兵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时间了,如果宋国王室抛弃他,立他的大哥为宋王,到时候难免会经历一场血战,宋国经历不了内战,一旦经历内战,无论是胜负,宋国的国力都会削弱。宋普不愿意看到这样,所以他宁愿退兵,宁愿在明年再灭了徐国,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冒险。

到时候无非是麻烦一些而已!

而且有情报显示齐国和鲁国,也有加入这次联盟的趋势。无非是报今年的仇,今年的失败之仇,如果他们在联合在一起,那将是宋国全线皆敌。

除了一个卫国是他的姻亲国外,剩下结盟宋国的全是小国儿,不说也罢,根本没有任何帮助可言,还要派兵保护它们,宋国现在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

生活就建于送我的尺子危险的一步,所以他不敢冒险,不能在攻城了。

尤其是徐城里面超过10万人,徐城百姓一定会上城守城。如果攻不下来或者攻城失败,宋国只能退兵。

而徐国 2~3天,就会发兵收回失地。到时候宋国的损失将更大,等于是这些天打的仗,打的城池,就全部白手送给徐国,所以他现在迫切的需要结束伐徐之战。

他要徐国公答应他一件事情,需要徐国公亲自出面,把徐城之外的国土割给宋国。

当然在古时候的盟约,还是很有法律效力的,大家都会遵守。不像现在说撕破就撕破,那个时候还是具备很高的价值。

“徐王肯投降,自然是好的。如果他肯承认战败,徐城,我不会进!徐国最后一个城,徐国王室可以保住!

我来是为父报仇,主要就为了家父,是在齐鲁联军等国的攻击之下,忧心国事最后不治身亡。我身为他的儿子,自然要为父报仇。如果徐王肯割地赔款,我宋国明天就可退兵!”宋甫也说了自己想说的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