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沛公刘邦(2)(1 / 1)

加入书签

雍齿叛,投项梁

为了扩张地盘,刘邦带领自己的队伍出城打仗,留下自己的手下也是同乡雍齿留守大本营,结果雍齿叛变,让刘邦失去了沛县。刘邦率军再次攻打沛县,连续两次攻城失败,刘邦在山穷水尽下,选择投靠了项梁。

此时的项梁军也正在不断壮大的阶段,十分乐意接受刘邦的加入,刘邦请求项梁帮助他夺回沛县,项梁听闻刘邦的遭遇后愿意借他五千兵。就这样,刘邦再次攻打沛县,成功打进了沛县,赶跑了雍齿。作为条件,刘邦成为了项梁的手下。在项梁军中,刘邦很快弄清楚了军中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他知道所有人都可以不去结交,只要和项羽打好关系就行,因为项羽以后一定会是项家集团的领导人。刘邦比项羽大二十多岁,再加上刘邦会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很快二人便称兄道弟。

怀王之约,西进

项梁战死后,楚怀王为了限制项家的权力,架空项羽,在朝堂之上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这个约定对于刘邦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项梁战死后,项羽一门心思想和秦军决战,刘邦知道自己打不过秦军,又好意思说不打,毕竟项梁对自己有恩。现在有了楚怀王的约定,怀王让自己西进,有了这个正当理由,自己既可以脱离他人的控制,又可以避开北方秦军的主力,自己还可以快速西进进入关中成王。无论怎么想,这个约定都是有利于自己的。于是,刘邦迅速整理部队,向西进发。

此时,刘邦的部队大约七八千人,想要西进,进入秦的国都咸阳可以说是难如登天。刘邦在西进的路上虽然遭遇的都是秦军的小股部队,但对于杂牌军的他们来说,依然是千难万难。但是刘邦是幸运的,他在西进的路上遇到了郦食其,刘邦把郦食其收入麾下,成了刘邦的头号说客,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常常让一座座城池的县令主动投降。刘邦又借用了北方在巨鹿胜利的项羽的名号,让很多城池不战自降,并约定只要投降了绝对不杀一人,原来的县令还继续当县令,只要把你们县的士兵给我们就好。就这样,刘邦军的仁义之名也就传开了,主动投降的人也越来越多,西进的速度也自然快了起来。

刘邦军避开了难以攻克的函谷关,绕路从武关进入到关中。刘邦知道,秦军再弱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自己这些杂牌军是打不过秦军的,所以他派人去和咸阳中的赵高取得联系,希望共同灭秦,平分关中地区。可见刘邦是多么的有政治头脑,刘邦可以说是和赵高心有灵犀啊。不过赵高没想到自己会被子婴杀掉,掌权的子婴绝不同意向刘邦投降,调动了咸阳城里所有能调动的军队,甚至连马车夫,太监都编入了军队,打算和刘邦来一场生死决战。

进咸阳,约法三章

面对挡在进入咸阳最后的屏障,刘邦打算用自己这一万多人的军队和秦军来一场硬碰硬。谋士张良反对,说道“听说秦军的将领是商人出身,我们可以用重利作为条件,邀请对方和我们一起攻入咸阳。同时我们要在山上布满疑兵,要让对方觉得我们的实力高于他们。他们才可能同意我们的邀请。”刘邦同意了张良的计策,结果如张良预想的一样,秦军将领同意了。刘邦喜出望外,迫不及待的就要进入到咸阳。张良又说“此时进入咸阳,谁是主,谁是客?秦军必然认为他们是主,我们是客。我们应该趁着秦军对我们放松警惕之时攻击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攻其不备,子婴那最后一点点的希望也荡然无存。

公元前207年,子婴大开咸阳城门,秦国的王率领满朝文武跪在刘邦面前投降,此时距离秦始皇死亡仅仅四年。三年前的刘邦还在芒砀山里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真是时也命也。刘邦集团里的高层,除了张良本身就是贵族出身外,萧何和曹参也只不过是秦朝时期的低级官员,其他人如樊哙等人更是平民出身,根本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如果不是这个乱世,他们也只不过是个平凡的普通人。进入到咸阳宫中后,看见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那数不尽的珍宝,还有那上万名宫中的佳人,这些人眼睛都要掉地上了。这帮人把大量的财宝纳入怀中,只恨爹妈给自己少生了几只手,因为两只手拿的太慢了。萧何没有像那些人一样急着去拿财宝,他是急忙去了档案库里,拿走了户籍册和各种关中农业的图册。别人不解道萧何拿这些干什么?萧何解释道,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有了这些才能知道关中地区有多少人口,可以有多少的税收,产多少的粮食,还有周围的地形啊。

此时的刘邦,正迫不及待的拽着两个美女就打算在秦王的寝宫里下榻了。衣服脱到一半,张良赶紧跑过来气愤道,“你是要走秦国的老路吗?胡亥如果不是荒淫无道,秦国怎么会灭亡,几年前你只是个小小的亭长。你进来咸阳的第一天就要学胡亥吗?想成就大事就必须要克制住欲望。”刘邦一听张良的话,特别羞愧,不敢直视张良的眼睛,马上穿好衣服,让自己的手下把金银财宝全部放回原处,力排众议没有杀掉亡国君子婴,让他继续留在咸阳,并与咸阳城的百姓约法三章。此三章是“杀人要偿命,伤人要抵罪,盗窃要处罚。”这三条规矩其实是为了禁止士兵入城烧杀抢掠的现象,让百姓知道刘邦和那些屠城的人不一样,他是真正的仁义之君,百姓也自然爱戴刘邦。刘邦约法三章后,便让军队撤出咸阳城中,驻军在城外的霸上,不许打扰城中百姓的生活。

不得不承认,在虚心纳谏这方面,刘邦真的是无可挑剔。面对张良的质问,刘邦面有愧色,及时改错,他知道哪些是错哪些是对。反观范增对项羽的训斥,项羽不但不肯接受也分不清对错。最终还导致范增客死他乡。刘邦成为一代帝王,仅凭运气好是不可能的。

之后鸿门宴等等的事,在之前的项羽的故事中已经提到,不在此重复了。接下来说一下刘邦做的一些比较特别的事情,用一人所做的事情来推敲一个人的性格比用一个人的话可信的多。

抛儿弃女,食父汤

彭城之战中,项羽以三万楚军大败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大败的刘邦仓皇逃跑,逃跑中与自己的家人走散,路上遇到了自己的一儿一女,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但是自己的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被项羽的人抓去。

刘邦带着自己的儿女在马车上狂奔,后面的项羽的追兵在后面穷追不舍。车上本来除了刘邦自己还有赶马车的夏侯婴,现在又加上了两个孩子,马车的速度便慢了下来,眼看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刘邦情急之下竟然把自己的儿女全部踹下了马车,只为了自己能够快点跑。夏侯婴看不下去,停下马车将孩子抱回马车,就这样踹下去又放回来的过程重复了数次,刘邦对于夏侯婴忍无可忍,拔剑就要杀了夏侯婴,或许是因为夏侯婴和自己关系亲密,或许是因为自己不会赶马车,刘邦最终向夏侯婴妥协了,不再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踹下马车。一路上,两个孩子的哭声不断。

在鸿沟议和前,汉楚两军对峙,此时的楚军已经处于弱势,为了逼迫刘邦投降,项羽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烧上滚烫热水,将刘太公带到军前,对着对面的刘邦喊道,“你若再不投降,我就将你爹煮了。”刘邦的对答不知是机智还是无情,回答道“你我是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是煮了的话,也分我一碗,让我也尝一尝。”这回答让项羽气的火冒三丈,又无处发泄。最后,鸿沟议和,项羽将刘太公,吕雉还给了刘邦。而刘邦却背信弃义。

刘邦是仁君,小人?是英雄,流氓?谁说的清楚呢?世界上大多数的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往往是那些说不清楚干净还是肮脏的灰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