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败家的皇二代 胡亥(1 / 2)

加入书签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时间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

驾驭民众的的千古策略

中国历朝历代的所有政策都围绕着驭民五术制定,这五术分别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愚民即统一思想,全国只有朝廷可以有思想,朝廷即是全国的大脑。弱民,中国古代的治国之道,即是国强民弱,国富民穷,让百姓没有造反的能力。疲民,让百姓每天忙于生计,成为工作的机器,无暇顾及其他事情。辱民,让百姓互相检举揭发,用政府的高威压让百姓感到恐惧,不敢造反。贫民,让百姓的生活维持到一个很低很低的水平,掠夺多余的财富。这五术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提出并加以实施的,在秦始皇时期用于全中国,成了后世古代专制政府的看家本领。

最喜爱的儿子

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是最小的儿子,也是秦始皇最喜欢的儿子,喜欢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活泼好动,不受礼教束缚。胡亥虽然自幼在深宫里长大,但生性贪玩好动,不喜欢受到礼节和那些条条框框所束缚。一次在秦始皇宴请群臣的宴会上,胡亥觉得宴会无聊的便要退席离开,刚出门看见文武百官的鞋子全都整整齐齐的摆在台阶下面(秦朝时期官员不可以穿鞋上殿),玩性大发,不顾礼节的踩了上去,还错乱了鞋的位置,好让群臣出来的时候出尽洋相。此事后来让秦始皇知道了,始皇帝也就是笑笑并没有怪罪胡亥,还说了就这个孩子像我。胡亥做事不遵守礼节,贪玩好动,完全不像其他的兄弟们因为有个强势的父亲而变的懦弱。很多孩子会因为家长说话做事作风强势,自己会逐渐变得唯唯诺诺,但懦弱的性格必然是强势的家长最讨厌的性格,因此对待孩子往往更加强势,这样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孩子会懦弱到一个极点,看见家长会像耗子见了猫,甚至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比一群兄弟的懦弱,胡亥敢说敢玩,这点秦始皇很是喜欢,再加上胡亥或多或少像秦始皇年少时期的自己。秦始皇少年时期在流亡赵国,没有那么多的拘束,做事自然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第二,中国北方一直流传的这么一句话,“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胡亥作为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得到的关注自然也多一点。第三,胡亥的无能和没有野心,不会威胁到自己权力的宝座。

有能力的长子很可怕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秦始皇喜欢的是长子扶苏,其实并不然。中国古代的帝王往往和自己的长子,还有有能力的儿子相处的都不太融洽。长子是最接近帝王宝座的人,有能力的儿子是最有可能抢位子的人,可是自己的父亲不让座位,自己怎么才能上去呢?实在没办法了就只能“帮助”父亲退位吧。比如北魏拓跋绍,宋元帝刘劭,隋炀帝杨广,后梁的朱友珪,这些都是看着老父亲过于操劳,想替父操劳,助父退位的典范。再说说父亲提防长子,废长立幼的例子,汉武帝废掉长子,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太子从小太子变成了老太子,自然而然的想干掉自己的老爹,被汉武帝发现杀掉。有能力的儿子比如李世民,唐高宗李渊为了提防这个有能力的儿子,大力扶植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来抗衡李世民,最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掉太子逼着父亲立自己成为太子。这些事情里面哪个没有父亲提防儿子,儿子算计父亲的事情在其中呢。扶苏既是长子又是有能力的儿子,并且在政见上常常与秦始皇不和,在思想上偏向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而秦始皇偏向法家思想依法治国,矛盾也时长发生。对比扶苏的能干和才能,胡亥的无能和贪玩就显得越发的人畜无害。

沙丘之变与赵高

很多书上所表达的观点都是认为秦始皇是要把皇位传给扶苏,根本不想给胡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过程中,胡亥是他唯一带在身边的儿子,这个行为不仅仅是出自对胡亥的喜爱,也蕴含了一定的政治目的,那就是对胡亥的考察。秦始皇在此次出游的死亡也是他自己预料不到,秦始皇死的突然以至于二世皇帝的位子悬空,众所周知,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在沙丘此地,发布假诏书,让胡亥继位,赐扶苏死。先让我们介绍一下沙丘政变三位主角之一的赵高,先给赵高澄清一件事情,赵高虽然是宦官,但并不是阉人,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的赵高会是个太监,或许是为了凸显出赵高狡诈的形象吧,也只能这样解释吧。宦是内廷的意思,宦官是内廷的官员,也是侍奉皇帝和皇帝家属的官员,并不一定都是阉人。赵高之所以能得到皇帝的重用,不是因为像影视剧那样只会伺候皇帝的饮食起居,是因为他的才能。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来描述赵高的,“始皇问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由此可见,赵高对律法的了解是很得到秦始皇的肯定,此外赵高的书法水平也很高,因此赵高成为了胡亥的老师,主要教导胡亥的狱法方面的知识。赵高对胡亥的教育对于胡亥来说是失败的甚至是变态的,不断的给胡亥输入娱乐至死的思想,让胡亥认为赵高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渐渐地胡亥对赵高言听计从甚至在赵高派人要来杀自己的时候还不相信自己的老师会杀自己,还要求见赵高。赵高对于胡亥的教育对于赵高自己而言是无比成功的,对胡亥的洗脑让其成了自己的提线木偶,最终成了秦国的实际皇帝。话再说回来,沙丘政变里秦始皇传位给胡亥这件事情是真是假还不得而知,但赐死扶苏这件事一定是假的,那三人里的李斯贵为丞相为什么会同意这个阴谋呢?之前说过扶苏是偏向以德治国,而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依法治国,秦国法律可以说是李斯一手推动的,再加上扶苏和蒙恬大将军关系密切,自己和蒙恬还是政敌。一旦扶苏当了皇帝自己今天的地位必然不保,此时的李斯在官场三十多年,一是为了秦的统一天下,二就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因此三个人走到了一起。

胡亥登基

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秘不发丧,直到确定了扶苏死后,胡亥才敢继位。胡亥刚继位,皇室宗亲对赐死扶苏这件事议论纷纷,听到此事赵高胡亥李斯心理非常害怕,沙丘政变是赵高的主意,李斯写的奏章,谁都推脱不了责任。本来胡亥对着二十几位哥哥姐姐并没有动杀心,但身边的老师不断怂恿再加上李斯的默许,胡亥就开启了中国古代专制王朝因为夺位屠杀自己至亲骨肉的大门,这个大门从此再也没有关上,中国的帝王是最热衷于杀亲屠友。胡亥当上皇帝的时候才20岁,一个从小爱玩再加上被灌输娱乐至死的人当上皇帝后,最想做的事情自然是做他认为最有意思的事情。他要学他的父亲那样出巡,几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巡,供给均有途径的郡县提供。你这个郡县要是提供不了的话,就把你这个郡守入狱,家人卖了为奴,家产拿走,看你能不能供应。地方官只能让百姓给,百姓都给了收成的三分之二了啊,自己剩下的粮食都不够吃了啊,咋给啊?那我不管,你必须给,你的性命对我来说不重要,完成我的政绩,完成中央给我下达的任务最重要。中央可以逼地方,地方可以逼百姓,百姓呢?逼着一起上吊。就这样胡亥完成了时长三个多月,行走距离近数千公里的盛大巡游。

胡亥回到咸阳后,似乎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对他的夺命恩师说,人生苦短啊,应当及时行乐,游戏人生啊。此话正是赵高想要的,赵高也鼓励他多多在宫里游戏寻乐,不理朝政,自己便顺理成章的成了胡亥的唯一代言人。赵高伺候皇族权贵,这么多年无论看见谁都必须是点头哈腰,卑躬屈膝,虽然官拜中车府令,但依然是个人下人。一个人如果压抑了太久,见到谁都是提心吊胆,不敢得罪这个,不敢得罪那个,突然有一天他可以决定曾经那些看不起或者不正眼看他的那些人的生死的时候,他那些压抑已久的情绪必然十倍百倍的爆发出来。为什么有些大贪官,明明是贫苦农民出身,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自己做官了之后贪钱的程度是那些自幼富贵人家出身的官员或者普通家庭出生的官员远不能比的?一是因为穷怕了,穷让他心里缺失安全感,这个缺失的安全感只能用钱弥补,哪怕这些贪污得来的钱根本花不出去。二是因为小时候穷对诸多行为的限制导致的压抑心里,这个心理或许连本人都没有发觉,但却确实存在,这种心理的人得到权力后会产生出”我可算是有今天了”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在手中权力的庇护下变得无所畏惧,今天的释放是为了弥补以前的压抑,从而做出的行为更加恶劣。

看不见听不到即不存在

胡亥虽然天天在宫里寻欢作乐,玩的游戏一天一个样,美女一批又一批,但他还是不高兴,因为场地没换过,老能回想起死去的兄弟姐妹,心里不舒服。于是便下令加紧修建阿房宫,阿房宫耗费巨大,此时的秦朝无论在人力物力上都难以维持,再加上胡亥登基的头一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就如同在一堆干柴里放了一粒火星,各地不满秦暴政的人民纷纷响应,还是那句话,凡是秦朝的人民,回家能有一碗饭,晚上能有一个栖身之所谁还会造反呢?这星星之火,迅速有了燎原之势。这些起义的消息自然是不能传入到胡亥的耳朵里,赵高会不断地在胡亥身边粉饰太平。赵高再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时,会选择不断地逃避,自己不想听就不让别人说,别人不说就当做没有,没有了自然就安心了,安心了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那就是继续去做自己最擅长的权谋之术。权谋的威力不可谓不巨大,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可以深深刺进胸膛之中,可是这把刀的刀尖永远都是对着自己而不会对着敌人。

李斯自尽

此时的赵高已经权倾朝野,但仍有一人还是看不起他,那就是李斯。李斯在秦始皇时代就已经是位居三公之一的丞相,百官之首,赵高当时也只不过是个中车府令(中车府令就是一个主管皇家马车队兼职伺候皇帝起居的官员)。到了胡亥时代,赵高才被提拔到九卿之一的郎中令,九卿的地位仍不可与三公相比。此时的赵高已经不容许在再有人瞧不起他,也不容许有人和他争夺权力,李斯必须除掉。但是李斯作为两朝的开国元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杀掉的,必须要想个计策,让皇帝下旨才可以。

一日,赵高来到李府拜访李斯,看见李斯后赵高又恢复到了之前那样卑躬屈膝的样子,对李斯说道,‘’如今,各地造反之势愈演愈烈,皇帝仍要修建阿房宫,不肯减少赋税,国力难以支撑啊。希望丞相劝谏陛下啊!’’

“你经常可以见到陛下,你为何自己不说,让我来说”。

“丞相啊,我就是个小小的宦官,哪有资格议论国政啊,您可不同啊,你是两朝重臣,当今丞相啊,你的话皇帝一定会听的。”

“皇帝已经许久不上朝了,我哪有机会见啊?”

“丞相放心,我常在宫中,一旦发现陛下空闲时,就马上通知丞相。”

“甚好甚好”。

秦始皇时代时,李斯常与皇帝讨论国家大事到深更半夜,而到了胡亥时期,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李斯对于如今天下的大乱,心里非常焦急,李斯每天在家等着赵高的通知,这天终于来了,赵高的手下通知李斯,可以进宫见皇帝了。其实此时的皇帝正在自己的寝宫在搞多人锻炼,赵高故意挑这个时候让李斯来找皇帝讨论国家大事,君臣大道理。一个正在兴头上的人突然被打断,然后听了一堆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事情,又被或明或暗的说教一顿,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一次这样忍了,二次也忍了,三次又这样,胡亥大发雷霆,大骂李斯一顿。赵高觉得时机成熟了,便拿出了自己除掉李斯的法宝,诬陷谋反。这件法宝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里可以说是万试万灵,不论你是多么不可能谋反,也无论你谋反的理由听起来多么荒谬,只要这个帽子给你扣上了,你就死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