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被人误解的始皇帝(1 / 2)

加入书签

始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21年)

《过秦论》中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国力强盛,从西方边陲的一个落后国家迅速崛起成为战国末年的第一强国。历经六代人的不断努力,终于在嬴政这代实现了统一天下的梦想。

短短十年,秦始皇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一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国。从此不再称为秦国,而称为秦朝。

历史中对秦始皇的评价似乎坏多于好,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后世的思想皆以儒家为正统,后世的文人也皆以儒家弟子自居,对于这个做出焚书坑儒的帝王,必然是只贬不褒,你做的有益的事情也是视而不见,因为你统治的时代已经过去。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可以说的上是真正的圣人(也就是完美无缺的人),但是为什么依然会有那么多所谓的圣人存在?因为我们在自己给自己创造圣人,对于一个还不怎么了解但是初印象还不错的人,关于不了解他的部分我们就是自行脑补,就比如一个人对于金钱很是大方,很多人就会认为他家境优越;一个人如果对他的宠物疼爱有加,很多人会认为这个人一定富有爱心;一个人如果捐款资助贫苦山区的孩子,也应该会有不少人认为他具有社会责任心。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很难看清楚,哪能通过一两件事就轻易地称这个人为圣人呢?

回归正题,想要了解秦始皇就是就要说说他生命中重要的几个人,异人,赵姬,吕不韦。

赢异人

异人,他是秦始皇的父亲,也有不少人认为秦始皇真正的父亲是吕不韦,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再说。异人的爷爷是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因为他在位时间太久,他的长子也是他的太子没熬过他爹先走了,于是立二儿子安国君为太子,就这样异人作为安国君的儿子就有了做秦王的可能性。但是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居中,往往中间的儿子存在感最低,再加上异人的母亲夏姬也不得宠,异人便被派到了赵国去做质子。质子也就是人质,战国期间各个国家为了表示出各自虚假的友好便互相派质子,以防止两国交战,质子必须是王族的人,以此来作为一种保持友好关系的保证。但个人知耻而国家无耻,国家可以为了利益牺牲掉任何事物,也包括人命,因此这个国家间和平的保证当然是不可信的,那么质子这个工作自然也是个高危职业,王自然会派自己最不熟悉最不喜欢的儿孙去做质子,异人虽然是安国君的儿子,但在其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异人最终能成为秦王和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密不可分的,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贵人相助,这个贵人便是吕不韦。

吕不韦相助

吕不韦可是当时的商业巨子,但这个人并不满足于财富,他想要拥有权力。在当时商人的地位虽然并不低下,但仍不可与达官贵人相比较,想要拥有权力和地位就必须成为大官,吕不韦并非贵族出身,想要成为高官必须靠自己。吕不韦在机缘巧合之下结交了异人,他觉得异人现在虽然穷困潦倒,但他是一个值得投资的股票,吕不韦有把握让异人一飞冲天。他要投资异人,这就是著名的“奇货可居”的故事,异人就是那个奇货。

吕不韦要让异人成为秦王,这件事对于一个商人来说难如登天,放到现在的欧美国家,财阀集团扶植一个政客早是一个稀疏平常的事,但无论在古代的中国还是现在的中国都不可能,中国只会出现政客扶植企业集团。所以吕不韦的志向根本不会有多少人看好他,但是他成功了。如果一个人心有一个大志向,往往最先否定他的是他身边的亲戚朋友,哪怕他们并没有听过你的要实现志向的计划也要否定。当一个人心里认定你和他是一个水平线上甚至是不如他的时候,这个人便不会承认你肯定你,即使你做出了一些成绩。此话虽然不是适用于全部人但也不会是少数人。

吕不韦首先把自己一半的家产给了异人,让这个生活拮据的异人可以有充足的资金去结交赵国的那些权贵,提高自己的声望,而吕不韦自己去咸阳完成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当时秦国的太子安国君最宠幸的夫人是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吕不韦来到咸阳的目的就是想让异人成为华阳夫人的儿子。吕不韦深知如果贸贸然地去拜见华阳夫人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仅仅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并不能让华阳夫人知道异人的价值,要让华阳夫人信任的人知道异人的重要性,再借他们的嘴来传达才可以达到吕不韦想要的效果。于是吕不韦先去找了华阳夫人的家人。吕不韦对华阳夫人的弟弟说,今天你们家族可以说是在咸阳地位显赫,你的财产甚至比当今的任何一个王公大臣都多,这都依仗着你姐姐是当今太子最宠幸的夫人,但是你姐姐没有儿子,一旦有一天安国君不在了,新上任的秦王还会容许你们如今的权势和地位吗?华阳夫人应该趁着自己年轻貌美之时,在安国君众多子嗣之中过继一个给自己,帮助这个自己的儿子成为安国君的嫡子,日后便能成为秦王,到时候华阳夫人便成了王太后,而你们的权势和地位还会更加显赫。要在众多公子中选出一个过继给华阳夫人就一定要找一个最不得势的,那样一旦此人成了秦王必不会忘记你们的恩德。如今在赵国做质子的异人最不得势,最为落魄,如果你们帮助异人成为了安国君的嫡子,他必定会感激涕零,用权力和地位来报答你们的恩情。此话一出,对于华阳夫人的家人来说可谓是醍醐灌顶,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借助家人的地位和势力的人享受特权习惯了,一旦要失去时会无比的恐慌与焦虑,为了保住这个特权一定会尽到最大的努力,于是这家人便天天进宫对华阳夫人诉说异人有多么优秀,多么有孝心,多么挂念华阳夫人。就这样华阳夫人又召见了吕不韦,吕不韦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包装一个商品自然得心应手,异人就像一个商品一样经过吕不韦的包装把华阳夫人最想看见的一面呈现出来。就像如今电视上的综艺可以说是多种多样,通过看了一两个综艺就会认为非常了解这个明星的人趋之若鹜,出于某种目的,对方会把想给你看的呈现出来给你看,固定成了某种人设,让你成为他们的粉丝,想让你笑的时候的就让你笑,尊不尊重观众,内容是否有意义,真实是否如此,他们并不在意,因为利益高于了真实,只要能让观众听话就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作为安国君最钟爱的夫人,华阳夫人的建议自然不会反对。远在赵国的异人成了安国君的嫡子。吕不韦的计划成功了。

秦始皇生母赵姬与生父之谜

接下来再说一下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一次吕不韦在宴请异人时,让自己歌女出身的小妾赵姬舞蹈助兴,异人一看见这个大美女赵姬眼睛都直了,连贵族的礼节和尊严都不要了,直接哀求吕不韦说,能不能把赵姬给我。吕不韦听后大怒,但想到已经为了这个奇货做了那么多投资,便也笑着答应了。历史的谜团也由此产生,很多人认为吕不韦在把赵姬给异人的时候已经有了身孕,他是故意把怀了孕的赵姬给异人,为的就是以后能让自己的孩子做秦王,秦始皇的名字不是嬴政应该是吕政。这个说法我个人觉得是无稽之谈,史料记载秦始皇是赵姬怀胎满期所生,如果真的是吕不韦的儿子的话,必然会是个早产儿。也会有人说了,秦始皇就不能是个晚产儿吗?如果恰巧是个晚产儿异人不就不会发现了。晚产如果超过两周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会有很大影响,秦始皇会是一个智力障碍者吗?之前说过,异人能成为一代秦王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密不可分,如果他怀疑嬴政的身份一定不会让他做自己的太子。再者吕不韦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他知道如果他这样做所要承担的风险有多大,风险一,怎么知道赵姬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如果是女的,一切的计划都是徒劳。风险二,一旦被异人发现,自己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部白费,自己还可能会有杀身之祸。这两个风险叠加在一起,如果吕不韦还去选择冒险的话,这样的场景也就只能出现在影视剧里了。

关于秦始皇是吕不韦儿子的这个观点,大多出自汉代的史书,中国历史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本朝为了凸显出自己的正统地位,自己是民心所向,便会说一些缺少或者没有事实根据的话来诋毁前朝,让百姓觉得本朝是受命于天。再加上汉朝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对于一个焚书坑儒的皇帝自然是能诋毁就诋毁了。有很多人常说一种观点,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真正的历史我们是看不到的。这种观点我是持保留意见的,但说这话的人大多数是对历史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吧。现在不少人,觉得承认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无知是丢人的,是会被人耻笑的,所以很喜欢给人表现出一种我是经历很多,经验丰富的人,但明明自己的年纪与经历并不允许你有很多阅历,却总是说出一些自认为很深奥的话语,弄得对方莫名其妙,还总是轻易对某个不了解的事物下定义以表达自己的智慧,这是一种病,一直认不清自己,不实事求是的病,需要治疗。这样的人才会以“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你认为的历史不是真正的历史”来显示出自己的“高深”。不可否认部分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但那仅仅是一小部分,真正在研究探索历史真相的是那些和胜利者无关的普通人。

嬴政登基

就这样异人在邯郸娶了赵姬生下了嬴政。没过几年,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赵王一气之下要杀掉异人,吕不韦率先听到了消息,用六百金贿赂(大约现在的几千万)守城的官员放走他们,由于逃跑仓促,赵姬母子未能一起走,无奈赵姬母子只能四处流亡。

异人回到咸阳的第六年,这个做了五十六年秦王的秦昭襄王死了,因为在位时间实在太久,次子安国君做王仅仅做了三天也跟着他爹走了,于是异人成了秦王。

此时,秦赵两国关系缓和,异人称王后给赵王施压,让其归还赵姬母子,在外流亡数年之久的母子二人终于回到了秦国。此时的吕不韦已是秦国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也就是说十万户人家的税收用来养他,按照一户三口人来算的话,那可是三十万人的“爱”的供养啊。“奇货可居”这词也流传至今。用现在的话说因为赵姬是吕不韦的前妻,如果嬴政将来做了秦王可以使吕不韦利益最大化,所以吕不韦又一步步的帮助嬴政成了太子。

异人在位短短三年,仅仅三十五岁便驾鹤西去。十三岁的嬴政登基做了秦王。嬴政少年登基,国家大权自然落在了两个人手里,赵姬和吕不韦。嬴政成了秦王赵姬自然就成了王太后,赵姬当时的年纪不到三十岁,有一句话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xxx,但是王太后能改嫁吗?让秦始皇叫你爹?你敢答应吗?所以啊赵姬无论是内心还是身体都很寂寞,人一寂寞就容易回忆过去,回忆着回忆着就想到前夫了,常常因为和丞相商议国家大事这样的重大理由共处一室,一直“商议”到第二天清晨,吕不韦在趁着四下无人之际,匆匆离去。赵姬出身歌女,如今虽然做了太后但仍不懂政治,不会以大局着想,一切事情的出发点都是自己快乐舒服就好,而吕不韦不一样,此时他已经从一个商人转型成了一个政治家,他知道不能和赵姬长时间保持这种“工作关系”,但还不能得罪太后,于是便在民间找了一个“工作能力突出”“任劳任怨”的人,嫪毐o ai),并以假太监,真男人的身份送进宫中服侍太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