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1 / 2)

加入书签

周平王东迁,郑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被封为公爵,并而郑国国君也开始做平王的卿士——执政大臣。

郑国封地在王都的东边。

……

郑国西边靠山,东边是平原。

境内北边有一条大河,叫河水,郑国是河水由向东流变成向东北流的分界。

西南还有一条河叫颖水,她在郑国西边的山脉上聚水为源,沿着东南方向注入淮水,是淮水的第二条支流。

颖水虽然不大,但郑国更小,只拥有颖水的上游。

……

前770年,郑国国君去世,谥号“桓”,后世称之为郑桓公。

桓公死后,他的儿子掘突即位。

……

颖水的西南,有一条和她几乎平行的河流,叫汝水。汝水也是发源于郑国西边的山脉,也是淮水的支流——第一条。

汝水的西南有一个小盆地,盆地中有一个小国,国名是“申”,国姓是“姜”。

申国北边和西边的山高,东边和南边的山相对较矮。同时,她北边的山与郑国西边的山是同一群。

掘突的妻子便是申国公主,大家也许会称呼她为“郑夫人”,或者“郑姜”,或者“姜氏”。

郑姜的第一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难产,脚先出来,郑姜也因此差点丧命。

生孩子的时候脚先出来,叫“寤生”,于是根据这个孩子的出生情况,他的名字就叫“寤生”。

而郑姜也因此不喜欢这个孩子。

三年后,寤生的弟弟段出生了,郑姜也由此更加地忽视寤生,偏爱段。

以“伯、仲、叔、季”为排行,伯仲为兄,叔季为弟,所以大家称段为“叔段”。段长大后,被封在河水北边的共邑,所以他后来又被称为“共叔段”。

郑姜曾经多次向掘突表示,想让段做太子,但是都被拒绝了。毕竟,宗法规定,太子得是嫡长子。

……

郑国西北有一个小国,叫“东虢”,掘突在世时,将其纳入了郑国疆域。

东虢国有一座险要的城邑,名叫制邑,又名虎牢。制邑的北边是河水,西边是汜水,南边是山,据地利而成险关,但是,东虢国的国君虢叔最后还是死在了这里。

……

前744年,掘突去世,谥号“武”,后世称之为郑武公,郑姜也开始被称为“武姜”。

武公死后,寤生即位。

寤生成为国君后,武姜想让他把制邑封给叔段。

“母亲,制邑太险要了,虢叔当初就是因为占据地利,以致于心生懈怠,最后死在了那里。制邑封给叔段的话,会让人担心。母亲您再想想,除了制邑,其他城邑都可以。”

之后,武姜让寤生把制邑东南的京邑封给了叔段。

武姜让叔段住在京邑。于是,叔段称号就由“共叔段”变成了“京城大叔”,意思是:住在京邑的国君最大的弟弟。

大叔到了京邑之后不久,开始扩建城池。国都中由此开始出现各种传言,然而,寤生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大夫祭仲找到寤生,说:“君上,您听说了吗,大叔在扩建城池。”

寤生说:“这说明京邑的国人在增加,之前的城池已经不够大了,说明大叔把京邑经营得不错,然道这不是好事吗?”

祭仲说:“这当然不是好事。不知君上是否记得王室定下的制度。”

“你说说吧。”

“关于受封者封地城池的建造大小:大的封地,城池不能超过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封地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封地不能超过九分之一。对于我们郑国来说,分封下去的城邑,城池大小如果超过一百雉,就会对国家产生威胁。”

“大叔是我的弟弟,没事的。”

“君上,现在京邑的城池已经不合法度了,如果其他人也跟着不顾法度,那么君上的地位也将受到威胁啊!君上!您还是早点制止叔段吧。”

“京邑是母亲为大叔请求的封地,母亲的请求,我也不好拒绝。”

祭仲直起身子,说到:“姜氏一直就偏爱叔段,当初还想立叔段为太子!君上,只要您还是国君,就满足不了她的!您还是早点处置叔段吧,不要让叔段的不臣之心蔓延到其他人身上。屋子外面蔓延开的野草都不容易被清除掉,何况是君上这个受宠的弟弟呢?君上!”

寤生按了按祭仲的手臂,“祭仲,坐下吧。您不用担心,坐下吧……”

待祭仲重新坐好,寤生沉默了一会,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祭仲若有所思。

寤生看着祭仲,笑了笑,说:“祭仲大夫为什么不等一等呢?”

……

所谓一雉,就是长三丈高一丈,百雉之城,就是城池四面城墙每面长度都是三百丈。换算为今天的单位,一丈约为2.3米,所以百雉之城,大概就是方圆48万平方米的城池,大学的面积比这个还要大一些。

……

过了不久,大叔命令京邑西边和北边的城邑:在听从寤生命令的同时,也要听从他的命令。这些城池中,包括了制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