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望而却步的成本(1 / 1)

加入书签




老教授下线,第二位幸运儿上场。
“软软,你是我的粉丝,啊不,我是你的粉丝。”
清澈的声音从耳麦里面传来,听起来有些激动:“我也是一名农业大学的学生,你叫我小陈就好,我从你刚刚出道时就关注你了!”
“谢谢。”张软软笑了笑:“那么你有什么问题呢。”
小陈说道:“我想知道软软除了用你那个研究院的朋友的生物肥料之外,你自己翻的大粪也一直在用吗?”
“花期短,果子大,早熟,全是生物肥料的功劳,还是也有你自己翻的大粪的原因?”
小陈的两句话说完,弹幕就狂刷老粉。
张软软正是靠翻大粪走红,但是最近已经没直播翻过羊粪了。
所以能够记住张软软随口生成的朋友,也知道她翻过羊粪,只能是老粉了。
“可能有一点吧,两种肥料相辅相成的结果,所以化验报告里面,你们根本看不出生物肥料的成分是那些,因为都融合在一起了。”张软软说道。
这时候,手机那边的小陈似乎有人催促他一些什么,但是小陈支支吾吾的只回了一句知道了。
“怎么了?”张软软好奇问道。
其他人或许听不出来,但是张软软出声的听力分辨出来了,刚才分明是有人在说,你快点问呀。
只是小陈明显不好意思开口。
“额……”小陈有些窘迫,不过身边的人又催了,他只好硬着头皮问了出来:“是我的同学,他们想问问你,可不可以给我们寄一份你堆肥的大粪。”
“到付。”
“你朋友的生物肥料是商业机密,但是你堆的应该可以吧?毕竟你之前都是直播堆肥的。”
意料之中的回答。
“可以是可以。”张软软点了点头:“不过我不保证这个对你们的研究有效果,还有就是,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给你们寄,我要重新堆肥才有。”
不管怎么样,张软软先把后路给自己留好。
“没事,我们只是想多个研究的路线。”小陈并不在意。
一切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小陈下线。
下一个。
“主播你好,你可以叫我小王。”
是一个很好听的女声。
不过听起来不太像学生的年纪了。
“你好,有什么问题吗。”张软软问道。
“我是替我教授问的。”小王回道:“他想问问,你说的那个生物肥料,为什么没有量产出售?如果他成立一个肥料品牌,以你们现在表现出来的效果,我想不到市面上的其他化肥还有存在的必要。”
张软软稍微坐直了一点。
终于来了一个问到重点的了。
“成本,还有原材料。”张软软应答如流,这些都是她提前想好的台词,可以应对一切提问:“这个肥料的生产成本很高,一亩地肥料用量的成本就是十万起,还有就是原材料也有点稀缺,就算是不计成本,也无法大量生产。他们已经在尝试使用其他更常见的原料作为代替了,不过具体什么时候成功,我也不知道。”
一句回答,把所有问题堵死。
既然你的肥料这么牛逼,为什么不拿出来卖?怎么,嫌弃钱多?
还有你有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拿出来造福社会?如果全国的水果蔬菜都超级大丰收,可以解决多少供应不足需要额外进口的问题?
现在这些问题全部回答上了。
答案让杠精都只能哑口无言的那种。
第一,当然是因为原材料不足,无法大批量生产。
第二,生产成本高。如果你一亩地大丰收可以赚八万,但是肥料成本需要十万,那还有什么意义?
小王沉默,然后说了一句谢谢就挂了。
而负责吃瓜的观众也听得明白,除非以后技术和原材料问题有重大突破,不然这个所谓的高产似母猪的生物肥料是无法和大家见面了。
至于什么时候有重大突破,全靠张软软说了算。
……
清平村。
一楼的茶几面前,坐着几个喝茶的中年男人。
他们左手茶杯,右手手机。
手机在看张软软的直播。
现在正好看到张软软说生物肥料的成本问题,他们听了不由面面相觑。
没有人知道,他们几个人这几天就是在商量,准备一起去找张软软购买肥料。
根据他们的观察,张软软的管理技术,和堆肥手法,最多比他们好上一点,但是这一点点的差距绝对不是高产和早熟的核心原因。
只能是张软软还使用了他们不知道的肥料。
是的,他们猜到了。
张软软的农作物每次都能这么高产和早熟,肯定还有别的手段。
所以他们打算几个人暗地里找到张软软,向她购买这种肥料,来个闷声发大财。
但是现在……
“这个肥料的生产成本很高,一亩地肥料用量的成本就是十万起……”
张软软的一句话,仿佛一盘冰水让他们冷静了。
一亩地的肥料就要十万块,这还种个球啊?
老老实实去打螺丝吧,种地是没有前途的。
“我们还问吗?”
茶几的最左侧,一个长相憨厚的男人弱弱的问道。
“你缺心眼啊!”
话音刚落,就被旁边的男人赏了一个大大的白眼:“你没听到建国的女儿说吗,一亩地的成本就是十万起。”
“这还是成本,不是售价,这要是卖给你,不得12万起啊?”
憨厚男人一问一个不吱声。
其他人也是摇头叹息。
“算了,先喝茶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