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真话假话(求追读)(1 / 1)

加入书签

酒足饭饱,曲终人散,孙坚告辞返回军营,这里他不想待下去了,只觉得憋屈。

  荀氏既然看不上他,他索性也看不上荀氏,反正从来都靠军功起家,不屑这些虚名。

  朱儁暗暗摇了摇头,孙坚是真性情。

  问题正常哪有那么多战功,这仕途没点臂助,可是充满坎坷的。

  荀氏没赶人,理论上他能睡一晚再走。

  能在荀氏留宿,传出去党人和名士就不会排斥孙坚。

  孙坚与荀氏关系好不好,管他呢?

  就如同陈瑀被三公征召,三公那边是玩真的,还是收了钱意思意思,谁知道,谁在乎?

  也没拦着,孙坚虽是自己提拔起来,可到底是外人。

  能拉拉一把,自己不上进怪不得谁。

  “他邀请你去洛阳?”回到房间,荀绲却是叫来荀攸。

  别看荀爽积极主动,可目前荀氏是荀绲当家。

  其子荀彧和荀谌作为嫡系,享受最多资源。

  所以旁系女与陈登联姻,就不显得那么突兀。

  陈登到底是旁系,陈家提供的资源不会很多。

  还是那句话,没有人会认为,大汉已经走到尽头。

  天下虽然乱,还没有脱离掌控,那就得按照和平年代的模式运转。

  陈登能因为讨贼而得官,可若不选择站位,上限不会很高。

  更别说鲁达,说难听点正常情况下,混得可能会比陈登要差。

  就不知道他哪来的自信,打算招揽荀攸。

  “反正只是去游学一番,倒也没什么。”荀攸拱手。

  鲁达没承诺什么,而荀攸也没承诺什么。

  大家都是成年人,知道什么当说,什么不当说。

  “也好,养名也有段时间,去洛阳看看也罢。”荀绲没拦着,反正也没承诺过什么。

  反正党锢已经解除,洛阳肯定有一批在活动的党人,试图重新出仕。

  让荀攸去看看,党人是否还有被重新启用的可能,这对荀氏后续的选择很重要。

  至于别的随缘便是,荀攸都二十八岁,可以自己做决定了。

  若是鲁达顺利崛起,一个旁系子弟无伤大雅。

  尤其荀氏贯彻儒皮法骨,给自己披了一层左氏儒的皮。

  可既然以荀子后裔自居,自然也不能丢了家学。

  目前家学的继承者,便是旁系的荀攸,这也是他迟迟不能出仕的原因。

  荀子虽是儒家子弟,可学说更倾向于法家,几个弟子也都是法家名人。

  是以在如今这独尊儒术的时代,荀子后人的处境就挺尴尬的。

  几兄弟讨论过,荀攸若不幸被埋没,那也只能被埋没了。

  之前党锢,他们几个都自顾不暇,谁能想到还有解除的这一天。

  现在看来,荀攸也迎来一场机遇,就是有点低。

  “怎么,看上那荀攸了?”客房里面,陈登找到鲁达。

  身为宴会的主角,今晚他没少喝酒,如今不说烂醉如泥,也是迷迷糊糊的。

  “看上了,本来更看重文若,可惜我这出身招揽不到。”鲁达感慨。

  荀彧是荀绲的儿子,享受资源最多,举孝廉出仕是迟早的事情。

  尤其现在党锢已经解除,荀氏会加快对荀彧的培养。

  荀攸另外说,鲁达或者陈登当官,若能混个太守最好。

  在两人麾下当两年郡吏,再举孝廉就容易许多了,当初朱儁就这样举孝廉的。

  “文若不成,除非官至三公。”陈登摇了摇头。

  晕乎乎的脑子里面,又飘过另外一个可能。

  那就是鲁达当皇帝,同时掌控一块地盘,把位置坐稳。

  随即意识到这想法荒谬,陈登顿时一身冷汗,摇了摇头,酒醒了三分。

  “到底是位卑人轻……”鲁达攥紧拳头。





  现实没有小说那么美好,随便和别人畅谈一下天下大势,文武就纳头就拜。

  交往深厚的另外说,更多还是纯粹的利益交换。

  有时候游戏没骗人,不把态度刷到亲密,还指望说服别人投靠?

  就算是亲密,更多时候还要舌战一番,进一步说服才能招募。

  有钱就投其所好,送礼物把关系砸上去。

  没钱就多交流,慢慢把关系刷上去。

  丫的招募个人才,就和泡妞一样,不想投入时间就得投入金钱。

  偏偏忠诚还不是锁死的,不小心降得太低,哪天说不得就跑路。

  现在自己更是连一座城都没有,天下也没大乱,说难听点连招揽的资格都没有。

  这不就算有心招募荀攸,也只能提出去洛阳游玩一段这样的建议。

  好在家里有钱,荀攸的开销自己来负责,好歹先把好感度刷起来。

  “也只是暂时。”陈登回了句,“此番回去,封赏不会少。”

  他已经打算让出自己这一份功劳,到时候鲁达的封赏会更丰厚。

  说到底,两个县令不如一个太守。

  到时候自己给他当郡吏,两年内举孝廉出仕,难得上面还有人。

  为什么是太守,因为鲁达说过想外放,哪怕当个县令,也不想当京官。

  问过为什么,就说这京城的水浑,他们根基不足,留下来怕是要被算计得骨头都不剩。

  陈登觉得这不是真正的理由,但必须承认有道理。

  也不明白,袁氏四世三公风头正盛,为什不选择站位?

  袁氏出面帮衬,那么就算当京官也稳了!

  鲁达不知道,知道或许会说:给袁氏当门生故吏,就要做好当炮灰的准备。

  想想王芬什么下场,考虑到他现在还没有上任,说不定会换成自己参与谋划。

  不管成功与否,自己下场都好不到哪里去。

  到底是没发生的事情,自然不好拿出来说。

  “先回洛阳再说。”鲁达摇了摇头。他从来笃信一句话:落袋为安。

  到了第二天,朱儁是真的要返回军营,陈登和鲁达告辞。

  倒是随行的人,多了个荀攸。

  别看黄巾平靖,还有些零星的贼人在游弋,而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也有可能会化身暴民。

  这个时候出门,随军反而是最安全的。

  主要还是旁系的资源真不多,荀攸就带了个书童,马车都没有,就一匹驽马代步。

  鲁达见状,帮忙找来一辆马车,荀攸倒是没有拒绝,道谢一番就上去了。

  君择臣,臣亦择君。

  鲁达要招募荀攸,荀攸也在观察鲁达,看是否值得投效。

  若是靠鲁达的途径举孝廉,那边是站在鲁达这边了。

  反过来荀攸出事,鲁达也要被牵连。

  要不怎么得放在麾下两年,不看看人品怎么样,谁敢乱举孝廉?

  “子顺,你看这天下局势,如何?”晚上大家坐下来休息,荀攸趁机问了句。

  就荀攸这年纪,陈登和鲁达都是弟弟。

  奈何陈登与荀采有婚约,那就是他姑父。

  鲁达是陈登的妹夫,那辈分也得被他高一级。

  最后鲁达还是说了,大家各论各的,表字相称就得了。

  荀攸犹豫过,最后还是妥协了。

  “公达是打算听真话,还是听假话?”鲁达笑道。

  也就周围没外人,否则最多几句吉祥话。

  “假话如何,真话又如何?”荀攸揶揄。

  “假话就是未来几年,或有动乱,但大汉兵强马壮,乱不起来。”鲁达回答。

  顿了顿,继续说道:“非要说真话,那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