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火器(1 / 1)

加入书签

王府院落,朱朗取过牛角袋,将黑色火药倒入枪管,而后手持一根长杆,将一颗拇指大的弹丸捅入枪管

  朱朗放下长杆,手臂缠住一圈白色的火绳,将手中的火枪平举,手指扣住扳机

  火绳枪扳机呈s形,一端是扣动的扳机,另一端则是夹着白色的火绳

  咔哒

  朱朗扣下扳机,扳机另一端铁夹夹着的火绳压下,落在枪身上的火药池里,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

  扳机扣下,但却没有任何异响,火枪依旧稳稳拿在朱朗手中

  当然不会有声响,此时朱朗正在王府院落之中,若是他真的点火放枪,恐怕整个王府都要大乱起来

  “五十秒”

  朱朗轻声自语一句,而后将平举火枪放下

  朱朗拿着火绳枪,轻轻拍了拍黑色的铁质枪管,轻叹一声

  “这火绳枪的射速也太慢了”

  “已经很不错了,等王爷熟练以后,应该还能更快些”

  一旁穿着王府护卫军服的李承志接过朱朗手中的火绳枪,恭敬道

  李明忠自从决定投降朱朗以后,第二日就选出了入府的护卫,直接送进了王府之中

  李明忠也果然没有让朱朗失望,送来的这些人里,有八人是营中将领的家中子弟,剩下十二人也是一等一的精锐之士,比王府原来的护卫不知强到哪里去

  这十二人各个膀大腰圆,平素只要一瞪眼,都能让人感觉脖子凉飕飕的,身上煞气惊人,一看就是经过厮杀的精锐士卒

  李承志等人入府是瞒不了别人的,朱朗也不想去瞒,他就是要让前朝之人知道,他拉拢了李明忠

  只是有些奇怪的是,前朝对此似乎颇为平静,原本朱朗都已经准备好再次面对三人的联手质问了,但却没想到,前朝一片风平浪静,像是根本没有这件事一样

  前朝不管,朱朗也乐得清静,也不去管前朝之人为何如此,这几日皆是拉着李承志等人日日锻炼,拉近与李承志等人的关系

  李明忠送来的些人里,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李明忠的侄子李承志,以及参将邓耀的族侄邓铭武

  李承志一直掌管着李明忠营中的大小后勤,能管住数千人的粮饷,能力自不必说

  邓铭武则是一个有些沉默寡言的青年,性子沉稳

  虽然平日看似不言不语,但实则心思通透,也是一时之选

  与这二人相比,朱朗手下那两个头号大将,简直是让人无法直视

  朱朗为了拉拢这两人,最近天天都将他们带在身侧,连身边的护卫也交给二人打理

  二人骤然入府,就得如此信任,心中也是有些受宠若惊

  实际上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入府以前,朱朗身边根本就没有护卫一说

  朱朗自从来到此世以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加上府中人手不足,朱朗身边实际上根本就没安排护卫的人手

  平素晚上睡觉,李国用守在门边打瞌睡,这便算是护卫了

  至于吴继嗣,他老吴一边要去城中喝花酒拉拢城中胥吏,一边又要去喝茶听曲与小姐姐谈……不对,是和那些三教九流之人尔虞我诈,打探消息,如果王爷还要他去守夜,这不是在为难他老吴吗

  朱朗把自己的护卫事宜交给二人,一是为了拉拢两人,二则是实在想不出这两人会有什么动机,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今日朱朗也如往常一般,带着李承志邓铭武二人锻炼,锻炼之余,朱朗便让人取来火绳枪,想看看这个时代的火器到底如何

  只是这一试却让他稍微有些失望,大明现在所有的火绳枪发射速度实在是有些慢,恐怕就是熟练的火枪手,一分钟最多也就能打個两三发

  朱朗将火枪递给一旁的李承志,便坐到了一旁的石桌边,端起桌上茶水喝了一口,而李承志邓铭武二人则是守在身后

  “一起坐,站着做什么”

  朱朗对着两人招了招手

  “不敢,王爷且坐,我等站着就好”,李承志恭敬回应道

  “我连自家身家性命都敢交托给你二人,只是坐一坐,这又有什么不敢的”

  “勿要多言,快点坐下,这天气也是,都十月了,怎还这般的热”,年轻藩王脸上故作不悦道

  李承志邓铭武两人相视一眼,皆是苦笑一声,只得依令坐下

  实际上,他们这样的事情,这几天已经发生许多次,实在让他们感觉有些吃不消

  朱朗无论现在处境如何,但怎么说,那也是大明的亲王宗室,而且再过不久还是大明未来的监国皇帝

  无论从前还是现在,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之人

  这样的人物天生富贵,颐指气使,定然是不好伺候的

  他们来之前本来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多听多看不说,等着这桂王即位,军中的长辈弟兄们拿了封赏,他们也直接告辞打道回府

  只是这进府以后,这桂王却和他们想象中的大不一样,没有丝毫架子不说,而且对他们还热情的吓人

  是的,这桂王热情的已经吓到了他们,一来他就敢把自身的安全全数交给他们

  要知道他们之前可从没见过,这等身份的人物,竟敢直接把自身的安危直接交托给他们,实在是胆量过人

  不止如此,这桂王连吃饭都带着他们一起,最初来的那天他们还极力推辞,这几天他们却都已经渐渐有些习惯了

  因为他们发现,不仅是他们,这桂王只要是身边的亲近之人,都是一同吃的饭

  不仅如此,平素王府有什么冷饮时蔬,桂王也从不会少了他们的一份

  虽然知道这是桂王在拉拢人心,但是能做到这等程度,也实在是让他们心底有些佩服

  李承志看着桌边用手扇着风的年轻藩王,也逐渐理解了自家叔叔,为何只是见了这桂王一面,便下定决心要投向桂王,这桂王当真不是寻常人物

  “承志,铭武就在军中,觉得这火器如何”,朱朗开口问道

  “军中火器,最得用的还是火炮,临阵野战,若敌军无挨牌盾车,只需十数火炮,敌阵立时大溃”

  “火炮之中又以红夷大炮为最,一炮下去,可打得二三里地,炮弹所过,尽皆糜烂,寻常之军遇之士气立溃,当真乃是军中神器”

  “只是这红夷大炮太过沉重,动则数千斤,安于城头用于守城尚可,若是运输野战则极为不便,甚是可惜”,李承志略一思索,这才答道

  朱朗听完李承志所言,心中也是暗暗点头,这李承志不愧是军中出身,对这时代的火炮认识也极深,并不是寻常勋戚那种承袭祖荫的纨绔子弟

  他想了想,又是继续问道

  “那这火枪又如何”

  “火枪一物,实则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火枪近战无用,只能与弓箭对比,与弓箭相比,火枪射速缓慢,熟练弓手拈弓便可引射,瞬息间便可发五六矢”

  “火枪的发射速度,王爷刚才也试过了,恐怕火枪射出一发,对面弓手就已经射出两三箭去”





  “除此以外,这火枪威力也不如箭矢,末将随将军于辽东时,曾见鞑子所用狼牙重箭,箭如婴儿手臂大小,重三四两,六十步内可穿两重厚甲,鞑子军中大将更是常以重箭,于交战时射杀我大明军将”

  “相比之下,火枪近距离内威力尚可,但若是穿上双重棉甲,火枪根本难以射穿,与清军之狼牙重箭难以比拟”

  李承志说完,右侧一直沉默的邓铭武也是忽然开口补充

  “除此以外,军中火器质量堪忧,实不堪用,不光是火枪,连火炮也时有炸膛,军中士卒往往宁用刀枪长矛于阵前拼杀,也不愿使用火器”

  朱朗听完二人话语,也是不由有些愕然,没有想到火器在大明之中竟如此不受待见

  朱朗心中略一思索,于是便开口道

  “承志,铭武对军中之事果然是熟习,异日必可为我大明良将”

  朱朗扫视了两人一眼,不着痕迹的许了一个空头承诺,而后也不管两人有没有意识到,便继续开口

  “但火枪一事,我却觉得不然,眼下火器虽有诸多问题,但未来定是火器之时代”

  朱朗的手掌一挥,脸上神色坚定

  “请殿下指教”,李承志二人相视一眼,眼中虽是有些不以为然,但仍是恭敬开口

  “承志所说火器弓箭之优劣,见地精辟,但火枪万般不好,却有一桩好处是弓箭比不了的”

  “那就是成本”

  朱朗顿了顿,而后继续开口道

  “国朝制一张可用弓箭,弓身弓角,阴干粘合,少说也要数月之功,而火枪通体铁制,匠人锻制火枪,便如锻造刀剑一般,只要铁料充足,随时可造,熟练匠人,三两日间便可制出一把火枪”

  李承志二人闻言,也是下意识点头,这也是军中如今大规模使用火枪的原因,弓箭实在是造价太高,耗时太久

  弓箭虽然威力比火枪更大,但也没有大到完全不可弥补的程度

  相较之下,火枪成本更低,又能大规模制造,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远程进攻的要求,这才是这个时代火枪逐渐替代弓箭的原因

  只是这也只是军中的一些常识,对军中之事有所了解的人都能说出,并不值得称奇

  但二人听到朱朗能说出这番话来,仍然是有些赞叹

  这些东西虽是常识,但那也是他们这些将门子弟的常识,桂王对军中之事如此了解,显然是真的下过功夫的

  朱朗见二人隐隐点头,又是继续开口

  “这只是其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人员训练的成本”

  “一个熟练弓手,想要能够开弓引箭,保持基本的准头,起码需要半年之久,而军中那些神射之人,更是不知几年才能训练出来”

  “而火枪则不然,寻常士卒拿到火枪,只要有人教习,最多不过半个月便可熟练使用火枪,练出一百弓手的时间,足可练出数千精熟火器的火枪手”

  “鞑子一族生于关外,自幼便生于马背之上,皆赖游牧射猎以为生计,就是老幼妇孺也能开弓射箭,是以鞑子军中不缺射手,神射之人也不在少数”

  “而我大明则不然,我大明百姓重耕织,除了将门子弟,少有人习练骑射,若欲与鞑子比较骑射,则是以短击长,万不可取”

  “我等大明之利在何处?我大明之利在于人口繁盛,工匠众多”

  “是以我大明正应大力发展火器,鞑子招一百箭手,我等便练千人万人枪手,翌日对阵,万枪齐发,就是鞑子之弓箭再利又有何用”

  “是以我大明之利必在火器,翌日也必然是火器之时代”

  朱朗眼中闪过一道精芒,身为后世之人,他当然知道未来是火器的时代,而且这个趋势会一直发展下去,不可更改

  是以他从没想过要在大明搞什么冷兵器方阵,火器必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李承志邓铭武两人看着神采奕奕的年轻王爷,心中也是不禁震动,他们也知道军中不可无火器,但却从未在这个层面思考过这个事情

  他们可以从成本,从训练时间这些具体的层面,来论证火器的重要性,但却没办法从敌我两国的态势消涨,来思考火器的定位

  这个时代信息闭塞,远不是后世的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的信息时代

  在此时能有这种视角的,不是类似李明忠这等一军主将,便是朝廷的宰辅大臣,也只有他们才会从这些角度来思考问题

  因此两人一时间皆是被朱朗镇住,心中越想越觉得朱朗所言有理,心中对眼前的年轻藩王也是升起一丝敬畏

  “至于火枪射速问题,实际上火枪技艺亦在发展,不知你们可知自生火铳此物”,朱朗脸上带着一丝笑意,看向两人

  “末将在辽东时,倒是听闻过此物,据传这自生火铳不必以火绳点火,即可以引燃火药,发射枪弹,只是听闻这自生火铳造价颇高,军中也少有配备”

  “不错,这滋生火铳以火石与铁交击起火,不必另借火绳,如此火枪射速当可大大提高”

  “至于这造价也不是问题,自生火铳造价高昂,皆在其发火装置”

  “这发火装置颇为精巧,其中最难办一物,便是其中簧片,自生火铳之所以能生火,便在于以机廓压此簧片,簧片受力回弹,再带动燧石……”

  “总之,这自生火铳造价之高,便在与此生火装置,他日只要大规模量产,必可大幅降低成本,就是比火绳枪造价更低也极有可能”

  朱朗对着二人讲解起燧发枪的点火原理,两人脸上大为震撼,一副我虽然听不懂,但觉得很厉害的模样

  二人对眼前的年轻藩王也是越加敬佩,眼前的桂王不仅礼贤下士,而且学识极为渊博,上到军国大事,下到火枪制造,简直像无所不知无所不闻

  二人心中也不禁感叹,怪不得朝中之人皆选桂王监国,桂王果然不是寻常人物

  朱朗看自己一番胡扯,当真镇住了眼前这里两人,心中也是不由有些自得,老子好歹也比你们多了几百年的见识,对付你们这两个萌新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过铭武说的也对,我朝军中的火器质量实在堪忧,各地卫所所造军器皆是敷衍了事,不堪使用者实多”

  “兵者,国之大事也,士卒战场拼命,若手中兵器还不堪使用,这便是拿我大明将士的性命开玩笑”

  “日后我当建立军器制造局,派人专造火器,不仅是火器,军中兵刃甲仗也需专人督造,务必使我大明士卒兵甲精良,不落人后”,朱朗大手一挥,又是意气风发道

  “殿下圣明”

  两人齐齐开口,只是此次却是多了些真心实意的味道

  朱朗与两人胡乱扯了一通,又喝了一肚子茶水,便结束了今天的锻炼

  朱朗招呼了一声,便带着两人走回书房,却全然没有发现,一旁一直默默静听的李国用,眼睛忽然亮起一道精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