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悲哀,真她妈的悲哀(1 / 1)

加入书签

胡惟庸被王布犁问的一愣。

  倒是让跟在后面的吕本跟上来了,他则是借机开口:

  “驸马方才所言,未免过于谨慎了。”

  他始终不觉得王布犁是一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他就是把自己的野心给藏起来了。

  要不然怎么就一直靠在储君身边?

  朝堂之上哪一个不晓得他同太子以及蓝玉的关系更加亲近呐!

  至于朱棣在王布犁大婚上闹的欢,也是他们认识的早。

  老四一丁点继位的机会都没有。

  谁也不觉得王布犁与朱棣玩的好,一同做买卖赚点零花钱,是为了谋划皇位。

  谁这么想,谁脑子就准有泡!

  王布犁瞥了他一眼哼笑道:

  “谨慎?”

  “吕尚书有空还是多担忧你自己的女儿吧。”

  “将来太子当了皇帝龙驭归天后,你女儿万一也“自愿”殉葬呢!”

  殉葬两个字被王布犁吐出很明显,直接搞得吕本瞪大眼睛,呆愣再原地。

  他方才只是想顺着陛下的话说,并没有多想。

  常氏是太子妃,将来是皇后,指定不会被殉葬。

  殉葬的就是其他人。

  吕本着实没想到,回旋镖如此快的就打到了他的身上。

  因为他就一个女儿!

  老朱给儿子找的女人,还是极为注重外戚关系的。

  吕本这样的人,正合适,可以尽量避免。

  两位重臣,全都被王布犁给打上了沉默。

  “不可能,我女儿有了身孕,将来指定不会被殉葬。”

  吕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

  王布犁轻笑一声,随即又止不住的笑,笑得吕本浑身发毛。

  “驸马你到底再笑什么?”

  吕本攥着拳头,浑身有些发抖。

  “太子殿下,此事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万一有自愿殉葬之人呢,岂不是剥夺她们的美意!”

  吕本的原话,听的吕本牙齿打颤。

  王布犁悠悠的道:“自愿不自愿这种事,为官多年的吕尚书能不知道吗?”

  吕本吓得连连后退,转身就回了大殿,自己去打自己的脸了。

  待到人走后,胡惟庸摇摇头:

  “吕本刚当了尚书,这么大岁数了,本来脑子就不灵光,你还逗他玩。”

  “胡相,我只是再阐述事实,逗傻子玩,我没兴趣。”

  王布犁站在长廊看着宽阔的广场:

  “有这空,不如窝在我媳妇怀里香。”

  胡惟庸笑了笑,他没想到王布犁也是个长情之人。

  这点倒是很像天子太子,愿不得他们父子二人对王布犁刮目相看。

  “刚才这事,你生动的给我上了一课。”

  胡惟庸同样背着手望着空旷的广场:

  “只不过咱俩不一样的地方太多了,有些事不是你想停就能停下来的。

  当今天下,除了天子,没有人能够单独的自己做一些决定的。”

  王布犁意味深长的瞥了胡惟庸一眼

  这老小子听起来不像是不知道自己的处境的意思。

  但是王布犁可以肯定,无论如何他都猜不透老朱的决心,是那么大的想要废除丞相制度。

  “也是,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哪有事事都顺遂你心,这种事连皇帝都不能做到,寻常人就更不用说了。”

  王布犁跟着附和了一声,对于胡惟庸也没有什么劝谏的意思。

  大家都有各自的道路要走。

  方才只是同他表明没事不要拉自己上船。

  拉帮结派之类的,我真没兴趣,也不想有兴趣。

  尤其是老朱在世的时候。

  王布犁的话也让胡惟庸颇为赞同,但是真要让他从丞相这个位置上退下去,那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咱这辈子花了如此长的时间,兢兢业业好不容易才爬到丞相这个位置上,怎么可能因为感慨两句,就要请辞呢?

  就算是装模做样的请辞,胡惟庸也是不愿意的。

  权力只有抓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切实的不想松开。

  王布犁如此没有志气的话,那是因为他从未身居高位过。

  一旦让他身居高位,坐上一段时间,再想让他下来,心里指定时时懊悔哦,就跟现在的李善长一样。

  胡惟庸是非常知道他想要返回朝堂的心思,可一旦让他回归了,那自己这个丞相的位置还做不做稳呐?

  “驸马哎,若是有一天让你当丞相,干不干?”

  “不干。”

  王布犁直接干脆的拒绝了。

  你胡惟庸就是大明最后一任丞相,谁还会步你后尘呐?

  张居正他有个好下场?

  “为什么?”

  胡惟庸觉得自己画的这个饼是非常大的,而且依照天子的意思,怕是就是再给太子培养下一代丞相。

  目前而言,王布犁是最为合适的第一人选。

  “胡相,你有时候想想,这官当多大才叫大呀!”

  王布犁双手背后,依旧瞧着皇宫辽阔的广场:

  “我会摆正自己的位置,胡相,希望你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啊!”

  双方本质上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大家都是朱元璋的棋子,他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

  王布犁发现胡惟庸是有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但认识的不够,还是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

  “我摆的位置很清的,驸马哎,这种事你就不必担心了。”

  胡惟庸颇为老气横秋的挥舞着手臂。

  二人正在交谈之中,就瞧见吕本失魂落魄的从大殿里出来,他被朱元璋给轰出来了。

  这件事老朱另有安排,指定不会因为吕本的几句话转变,就轻易改口。

  吕本失魂落魄的扶着石柱:“但愿吾女生的是个皇子。”

  “做事啊,还是要谨慎。”

  王布犁瞥了吕本一眼,跟胡惟庸打了声招呼就走了。

  胡惟庸也瞧着吕本的模样,认为王布犁说的对。

  就他这副表现,在元朝都白当那么多年的官了,要不是他女儿给太子当妾,礼部尚书的位子怎么可能是由他坐?

  厌蠢症都要犯了。

  他手底下这号人怎么这么多呢!

  烦躁!

  不过大家大抵是老乡,作为淮西集团首领的胡惟庸。

  虽然他心里看不上吕本,但还是出声安慰,太子仁厚,定然不会做出这般事情。

  况且太子年纪还小,同你女儿今后怎么可能就有一个孩子呢?

  所以你把心放进肚子里,谁殉葬你女儿也不可能殉葬的。

  尤其是她现在是朱标的第二个女人,就算以后还有女人,那也得排在她后面。

  胡惟庸的一番安慰的话语,倒是让吕本的心情稍微好受了些。

  可以说经历过战乱后,他就女儿这么一个命根子了。

  指定希望她将来能够过的好,属实是关心则乱。

  “驸马方才所言是危言耸听?”

  胡惟庸哈哈笑了两声,拍了拍吕本的肩膀:“吕尚书,你今后做事还是要谨慎些。”

  说完之后,胡惟庸便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办公房,独留下吕本一个人发呆。

  时隔多日,朱元璋父子终于再入仙境。

  自从王布犁成亲之后,一直待在公主府里,丝毫没有进入仙境当中的意图,这可急坏了老朱。

  本想再等等,可还是耐不住性子,便催促王布犁上值去。

  结果等了三天,他才有机会重新进入仙境。

  这一次他们父子两个倒是续上了,先前驿卒李自成攻破京师,然后搜罗到崇祯皇帝尸体的那段了。

  朱元璋不得不承认,这帮起义军入城之后,还是有着相当的纪律性的,士卒没有胡作非为,倒是有不少京师女子嫁给顺军士卒,皆以为荣。

  毕竟大明王朝都完蛋了。

  百姓们也都需要拥护新朝,那嫁给胜者攀关系实属正常操作。

  谁能想到,鞑清竟然击溃了顺军?

  朱元璋听着有人给李自成汇报,京师官僚在两三千人,为大明殉葬的官员就二十几个人,





  “能有二十几个人,还不错啊。”

  朱元璋对于这件事点评了一句,他已经觉得很不错了。

  王朝末年,还能有官员为大明殉葬,已经超出他的期待。

  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了,这批人全都去舔顺军的屁股,那才正常咧。

  朱标却是眉头皱起,他心中是觉得人太少了!

  要是人人都忠于大明,大明官员怎么可能就这点人殉葬呢?

  要知道大宋末年,崖州那里官员百姓足有十万人跳海殉国。

  结果到了大明,就二十几个,着实是让朱标无法理解。

  咱大明养的官员,怎么一丁点忠君爱国的思想都没有呢?

  朱元璋对于大明官员不怎么期待,所以也就无所谓,但是朱标不一样。

  “爹,你确定你说的不是反话?”

  朱元璋笑而不语,只是叫儿子继续看。

  果然当顺军将领在东华门外征招官员为他们做事,大批官员蜂拥而至,纷纷报名。

  “报名各官,青衣小帽于午门外匍匐听点。

  平日老成者、取巧者、负文名才名者、哓哓利口者、昂昂负气者,至是皆缩首低眉,植立如木偶,任兵卒侮谑,不敢出声。”

  “瞧瞧,这才是正常的现象。”

  朱元璋觉得在仙境当中教育一二儿子有关王朝末年那些官员的丑态,因为儿子没咋接触过这种。

  让他好好瞧瞧,王朝都要覆灭了,大臣们早就想着转换门庭了。

  殉葬者才是少数。

  不要瞧前朝史书上记载之事,元朝覆灭又有几个大臣选择殉国呢?

  更何况大元还没有被彻底覆灭,跑到以前的地盘上苟延残喘去了,殉国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有这么二十几个臣子,朱元璋倒是一丁点都不生气,反倒觉得及格了。

  朱元璋觉得儿子对于官员过于仁厚不是什么好事。

  人家凭什么给你的王朝陪葬啊?

  他覆灭元朝的时候,就已经深刻体会到那些降官的心态了,不过是换个皇帝效命罢了。

  许多人都不愿意失去手中的权力。

  故而老朱对于这些降官,也并不怎么重用,主要是摆在那里,瓦解他们抵抗的心思罢了。

  朱元璋到底是没白看,他发现顺军开始拷打大明高级官员,让他们追赃助饷。

  对于起义军的这波操作,朱元璋还是有些疑惑的。

  因为这不像是要全盘接受大明官员的节奏,他们也培养了相当多的官员吗?

  不可能!

  朱元璋也遇到过这种困境,为此不得不接收大量前朝官员让他们去地方上治理,等到有了底气之后,在借机解决一部分人。

  免得他们还心怀旧主,不为新朝廷做事。

  暂时的过渡,朱元璋轻微颔首,看样子后来的起义军也都是跟他学的。

  如颁布了三年免征、平买平卖,以至于着手解决土地问题的均田政策等,这就让朱元璋看的直挠头。

  难不成这李自成还有其余搞钱的法子?

  老朱自己个就是亲手建立起一个朝廷,所以在这件事上十分的有经验。

  他倒是要瞧瞧李自成是如何解决军饷等问题。

  因为此时瞧着破败的京师,也不像是有多少钱粮的模样。

  结果让朱元璋大开眼界,顺军的将领们大肆的追赃助饷,认为这帮三品以上的文武高官全都是贪污犯,逼迫他们交钱。

  没收明内帑、宗室、勋戚、太监的家产和对官僚实行追赃助饷的办法,来解决财政问题。

  抗拒不纳或纳不及数者,用夹棍刑以及刑法追。

  看到这里,朱标都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他爹都没干过这么残暴的事。

  “爹,既然先前所言朝廷都收不上税来,那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去,哪里还有银子可追的呢?”

  朱元璋倒是老成,没开口,只是等着看。

  他也觉得不会太多,崇祯都让皇亲国戚以及大臣捐钱来助国,他老丈人都没掏出来多少钱。

  结果在这帮顺军的强行追赃下,从这些人手里搜刮出来白银足有三千七百万两,黄金一百五十万两的数目后。

  朱元璋父子俩皆是瞪大了眼睛,连五千两都掏不出来的皇帝岳父,被打了之后就能掏出几十万两银子,更不用说其余人了。

  这还是仅仅追了不足半个月的时间,不管有没有交足,全都释放。

  “爹,如此多的钱财,顺军至少三年都不用征税,愿不得李自成能够喊出三年免赋的口号来安稳人心,他们比咱们更懂那个时代的贪官。”

  朱元璋尽管已经破防很多次了,但这次着实被气道了。

  皇帝跟你们要钱为国效力,个个都装穷,反贼一打你们,你们就能拿出如此多的钱财来。

  真是不枉朝廷如此世代厚重你们这帮皇亲国戚啊!

  朱元璋一直都想着要给子孙后代以及亲戚们多发些俸禄,让他们衣食无忧还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可是当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后,就如此的“报销大明”是吧?

  “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他娘的白眼狼!”

  这些宗室勋贵们还不如那些大臣呢!

  朱元璋愤愤的咒骂了一句,活该你们被反贼鞭打,全都是咎由自取。

  元朝那些贵族们还知道带着银子逃跑,你们这帮狗东西跑都不跑,就等着改朝换代重新过上好日子是吧?

  大明朝收不上税来,原来钱都被你们给拿走了。

  这么多的银子,朱元璋即使知道银矿的消息,都没有想象过会有如此多的银两。

  在他的印象当中,倭国不是撮尔小国,即使发现银矿,又能有多少储藏量呢?

  朱标对于这个大明皇帝死后的这个阶级更是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天底下怎么还有如此离谱的事情。

  他们不知道一旦大明没了,他们身上所有的优待也全都没有了吗?

  那些大臣们想着改朝换代还能保住自己的富贵也就罢了,你们这群依附大明享受富贵的宗室、勋贵还这般搞事,怕不是脑瓜子都不清醒。

  怎么那么多人全都回不过味来呢?

  在面对大明皇帝哭穷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悲哀,真她妈的悲哀。

  朱元璋从上到下的失望,即使朕如此厚待他们,他们也会这么不争气。

  看样子勋位什么也不能世袭,全都会搞出一堆脑瓜子不清醒的人来。

  “爹,看来王布犁说的对,在爵位延续几代之人,就该让他们子孙后代自己出去闯荡,要不然人全都养废了。

  宗室的穷人人去当起义军也比这些拥有财富的宗室有脑子啊!”

  朱标由衷的发出一阵感慨,先前还想着要如何厚待宗室,结果他们就这么反馈大明的?

  朱元璋同样相当的失望,他觉得总有脑瓜子清醒点的吧?

  可愣是一个脑瓜子清醒点的宗室都没瞧见,边塞的藩王们也都没有来勤王的。

  他们是如何巩固中央的?

  难不成其中也爆发了八王之乱!

  不应该没在勤王军存在的。。

  朱元璋觉得大明各地是藩王是打不起来的,他们之间互相掣肘。

  老四能成功上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标儿的继承人脑瓜子不好使,再加上老四是个能打的,在北方历练多年,老将死的死,他自身又有威信,才能成功。

  没有消息传出去,是李自成突袭了大明京师?

  难不成是那李自成驿卒出身,得知驿道通讯的重要性,把持所有道路,没让消息传达出去!

  照这么估计的话,那大明一定还会有南明的存在!

  朱元璋可以肯定,真如同他推测那般,顺军也不一定能够取得天下?

  老朱自己就是王朝的缔造者,他建立大明之初,也不得不同江南的大地主们合作,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在统治稳固后亮起屠刀。

  李自成再没有完全取得天下之前就如此做,怕是会遭到各方势力的反扑的。

  故而朱元璋判断,李自成他还不一定能坐稳大明的天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