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6章:《官员百日考成策》颁行,苏景明禁足在家(1 / 1)

加入书签

此刻,已过午时。


  近五百名朝官因《官员考成策》争论了足足三个多时辰。


  大多饥饿难耐,体泛无力。


  赵祯从御座上缓缓站起身来。


  群臣尽皆抬头。


  很多官员面带愁色,已猜到了赵祯的决定。


  赵祯干咳一声,朗声道:“朕以为,《官员考成策》虽有诸多弊端,然在全宋变法之期,依然可用!”


  “官……家……不……不可啊!”


  一名老臣听到此话,直接从队列中奔出,拱手完毕后,就要再次上谏。


  赵祯面带怒色,冷声道:“听朕讲完!”


  这一声,帝王之态尽显。


  那名老臣只得将已到嘴边的话语咽了回去,然后悻悻地回到队列当中。


  赵祯缓了缓,继续道:“不过,当下的《官员考成策》仍有待完善,欧阳学士所言的‘过严则罢之,过松则再行之’可以考虑加入其中。朕欲令两府再将此策完善一番,而后择日颁行,众卿以为如何?”


  听到此话,苏良不由得眼前一亮。


  官家这招,着实是高。


  他没有令苏良完善,也没有令变法司完善,而是令两府完善,说明他既想施行此法,又欲令两府修改个中细节,以免下面的官员都变成了酷吏。


  这也算是给群臣一个台阶。


  《官员考成策》的主方向不能动,但具体细节依然可以视情况修改。


  文彦博立即会意,当即拱手道:“臣等定倾力将此策修改妥当。”


  紧接着。


  夏竦、吴育、张方平等人也都纷纷拱手。


  官家点头,台谏认可,两府相公皆无异议。


  其他臣子若无特别扎实的理由,再言反对根本无用。


  顿时,群臣皆不再言。


  赵祯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再次恢复仁君之态,道:“已至午后,众卿定然都饿了,速速回去吃饭吧!”


  ……


  三月二十四日,午后。


  《官员考成策》八易其稿,终于定稿,并更名为《官员百日考成策》。


  此策的内容并未大改。


  但在两府相公的商讨下,将此策定义为一种“非常规”策。


  即在地方吏治过于松弛之时,才会施行此策,意在使得官员们警醒。


  此策将在四月一日起颁行,百日后结束,而后视其成果再决定何时开启下一个百日。


  对此,苏良也并无异议。


  大宋当下的吏治,可用猛药,但不能一直喂猛药。


  如此做。


  已经足以使得很多慵懒之官支棱起来了。


  ……


  四月初一。


  《官员百日考成策》正式颁行,全宋各个州府即时施行。


  地方官员骂声不断。


  不是骂朝廷,不是骂此策,而是骂提出此策的苏景明。


  苏良此策,直接将他们的安逸日子拦腰斩断了。


  而一些能力不足者,在这百日内,必然甚是煎熬。


  这百日的考绩也影响着年底的总考绩。


  一些能力差、依靠着关系蒙混过关的官员要倒霉了。


  而一些有卓越处事能力的官员,则会从中迅速涌现出来,将不再成为冗官体系下的遗珠。


  这两日,苏良总是忍不住打喷嚏。


  他明显感觉到,除了台谏、文彦博、包拯等几个好友外,其他官员见到他不是阴阳怪气,便是全然不搭理。


  他们认为苏良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而严重破坏士大夫官员阶层的利益。


  官员们私下骂苏良的声音甚多。


  诸如:当朝第一奸臣、媚主之臣、乱天下之人、酷吏等等。


  苏良对此并未在意。


  想要做一名卓越的台谏官,得罪人是常有的事情,没有朋友也是常态。


  更何况。


  他还有欧阳修、唐介、包拯、王安石、司马光等几个至交好友。


  与此同时。


  抑田亩兼并策与青苗法在民间也有了一些反馈。


  河北、京东路推行得甚好,江南富庶之地和西北区域则是一般。


  这都在苏良等人的意料之中。


  百姓的穷富、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对朝廷的信任程度都影响着这些法策的执行。


  只要是整体上行,新法便大有可为。






  ……


  四月初五。


  辽国与西夏的战事信息传到大宋境内。


  辽军攻夏不顺,一路军队过于冒进,遭遇西夏袭击,死伤惨重。


  另外两路不再冒进,全军都在贺兰山休整。


  苏良预料,此战极有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待辽国粮草不足,必然会撤兵。


  西夏兵彪悍,再加上其境内恶劣天气不断,辽军长途跋涉,并不占据什么优势。


  此等结果,也是大宋乐于见到的。


  两方相耗,对国力影响极大,而大宋则是在蒸蒸日上。


  ……


  四月初八,天气渐渐转暖,人人都将厚袍换成了薄衫。


  变法司,庭院内。


  范仲淹、苏良、梁适、王尧臣、王安石、司马光六人正在晒暖闲聊。


  这时,张茂则突然带着数名皇城司士兵大步走了过来。


  苏良等人皆是一愣。


  张茂则前往各个衙门,身后跟着的一般都是内侍。


  要么宣旨言事,要么赏赐物品。


  若其后面跟随的乃是皇城司士兵,那大概率便是问案或抓捕。


  张茂则向来都是见人就笑,但此刻却面色严肃,显然是有不太好的事情发生。


  张茂则径直望向苏良。


  “苏御史,奉官家口谕,令你即刻归家,而后禁足于宅内,无官家诏令,全家皆不可外出。”


  “啊?”苏良顿时愣住了。


  如此惩罚,显然是自己犯事了,且这件事还不小。


  说罢,张茂则一摆手。


  两名皇城司吏员来到苏良的面前,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苏良见张茂则不愿再多言语,也不多问。


  依照他与张茂则的关系,对方若能告知苏良,绝对不可能有所隐瞒的。


  随即,张茂则朝着范仲淹等人拱了拱手,便欲离开。


  就在王安石准备追问时,却被范仲淹拦了下来。


  朝堂有朝堂的规矩。


  张茂则代表的乃是官家,其不讲原因,定然是因不能讲。


  在张茂则将苏良带走后,王安石忍不住道:“范公,突然将景明禁足于家中,此事定然不小啊!”


  范仲淹点了点头,道:“我先去政事堂打听一番,你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莫乱了阵脚。”


  其他人纷纷点头。


  朝堂之事,向来诡谲复杂。


  他们与苏良同属变法司,若他们也乱了阵脚,那影响的将是全宋变法。


  ……


  大半个时辰后。


  张茂则将苏良带回了苏宅。


  唐泽和唐宛眉都是一脸懵,在得知全家都将被禁足后,不由得皱起眉头。


  唯有苏子慕见到苏良提前回家,高兴得在院子里乱跑。


  随即,张茂则朝着苏良说道:“一应吃喝,皆有专人来送,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就是。”


  苏良点了点头,并未追问禁足的原因。


  他知晓。


  张茂则若能说,一定会告诉他的。


  不然,问也是白问,反而易使得对方为难。


  张茂则转身就走,走了两步后,又扭过脸来,然后到苏良的面前,低声道:“祸起于百家学院,斯为大劫,保重!”


  说罢,张茂则便离开了。


  苏良一脸疑惑。


  他想不明白,百家学院能为他带来什么祸患。


  且能被张茂则称为“大劫”,可见事情非常严重。


  苏良左思右想都想不到原因后,双手在脸上抹了一把,便不再去想了。


  他面带笑容,将一旁的苏子慕放在他的肩头,道:“都不是事儿。宛眉,告诉吉婶,今晚多做两个菜,难得空闲,我要和咱爹多喝几杯!”


  “喝酒酒喽!喝酒酒喽!”苏子慕兴奋地喊道。


  唐泽和唐宛眉听到此话,也都不由得笑了。


  二人的心态与苏良一样,都甚是乐观。


  无论遇到什么灾祸风浪,一家人共同承担即可,无须苦着脸。


  唐泽一捋胡须,道:“贤婿,先杀一盘如何?”


  “没问题,此次小婿可不留情了!”苏良笑着说道。


  而坐在苏良脖子上的苏子慕,两只小胖手抱着他的脑袋,开心得就像年画上抱鱼的福娃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