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那个时候(1 / 1)

加入书签

听到这里,周半夏心想难怪赵三爷之前一点也不奇怪轩子拿到府案首,还笑称儿随父,敢情不是客气话。


  “可那个时候,那些话听着太刺耳,明知你爷爷干出糊涂事就像赵老三说的你大伯不可能一点都不知。”


  确实不可能不知。


  要是赵家答应嫁女呢?


  老爷子不可能没有事先和老太太商量如何找借口遮掩。


  老爷子说岳家拿他们表兄妹说笑就是说笑了,虽无大张旗鼓下聘,但生辰八字都已交换,只差婚书了。


  想遮掩就不可能不提早告之当时和赵老大还是同窗好友的长子,不然要是问起来,岂不是先穿帮了。


  “当时也不知咋想的,反正就是鬼迷心窍地觉得还是自己这个儿子不争气才让你爷爷不要脸面。


  看你大伯怕传开连学堂都不敢去,又可怜的,没法子硬起头皮等赵老三不在家的半天,跑了一趟赵家找赵老大。”


  顾文轩算了算时间,算出他爹那时多大,暗叹,这弟弟当的,可不是比老爷子还上心,当哥的是不厚道啊。


  “赵老大这个人呢?”顾二柱眯眼回忆,“讲良心话,如今咋样不知,那会儿他就跟我们不一样。


  人呢,打认识起斯斯文文,话不多,整天手不离书,他们村子里人喊他小书呆,他听了还拱手作揖。


  为这事,赵老三没少被气跳脚,也就是后来中县案首又成小三元一下子不一样了,谁还喊他小书呆。


  他们赵家村一下子改口了,说早看出赵老大是文曲星,是他们赵家麒麟子。


  整个村都疯了,赵家拦都拦不住,他们族里每家每户都出铜钱摆了三天三夜流水席,还请了戏班子。”


  顾文轩失笑摇头。


  周半夏捂嘴而乐。


  “你们啊——”顾二柱看着老儿子老儿媳,摇头而笑,“这会儿知道你大爷爷要请戏班子,爹为啥打死也不答应了吧?”


  顾文轩笑道:“太张扬了。”


  周半夏赞同点头。


  “除了这一点,还有爹不想你们往后被谁拿捏住。戏班子不是请不去,可自家请戏班子不是明摆了有银子。


  要学赵家村,族里出银子请戏班子,倒不担心没谁家舍不得出半个铜钱。


  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不提你往后会不会和赵老大一样当大官,光眼前跟你们干啥都比去城里当伙计强。


  打从你给你娘接了打络子的活起,咱们村子里人家日子就好多了,等到起作坊,日子更好了。


  别的人家不说,就说你们石头大爷家,说难听点,一日两顿,喝地瓜粥喝完上顿都愁下顿在哪儿,如今也起来了。”


  这户人家,周半夏知道的。


  非常勤快的一家人,奈不住家里田少孩子多,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长子快三十了,老儿子还和大孙子一样大。


  之前她婆婆就说这家人实诚,连娶上的大儿媳都是孝顺孩子,后来她就招这家大儿媳招进包胰子的女工坊。


  加上石头大娘带闺女打络子,成年的儿子跟长根叔打下手,手头宽松了,今年可算给老二老三娶上媳妇了。






  当然,一下子娶进两个儿媳妇,彩礼不可能有五两银子,据她大姐大丫所说合起来也没有花五两银子。


  不过,石头大娘也没要两个新儿媳带嫁妆进门,还热热闹闹的给同时进门的两个新儿媳摆了酒席。


  算是彩礼不多,嫁妆不要,但也没委屈两个新儿媳,还是体体面面的娶进门。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进门,据说这两个新媳妇也是勤快得很,起早贪黑的养猪养鸡,又打络子又种菜。


  “可像他们家知恩图报毕竟少数,回头要有人明明日子过得下去,就是贪心,还找上门说都是一个祖宗,当初如何如何的自家舍不得花用硬是凑了多少请戏班子,帮不帮,能帮得了多少人家?”


  顾文轩笑笑,“救急不求穷。石头大爷那个穷和不救的这个穷不是一码事,他家本分,就缺谁拉一把。”


  顾二柱觉得老儿子说的是挺有道理,可,端起杯子,喝了口凉茶,“话是这么说,可人是会变的。


  赵老三说赵老大当初之所以没去县学改成去径山书院,就是后来找上门的族人太多,不是谁家孩子让赵老大指点,就是借银子。”


  找赵老大指点不奇怪,银子?顾文轩一时没有多想,“赵家当时把贺礼都收下了?”


  “不大清楚,应该有些,不然光靠他家地里头收成,还赶考回来,哪来的银子借出去。”


  周半夏忍了忍,忍不住提醒:“中小三元那些奖励。”


  “是了。”顾二柱恍然大悟,“难怪赵老三说后来得知他们家有银子,即使修缮了祠堂也没用。


  人家倒不说出银子摆流水席请戏班子,他们说一个祖宗的发达了不能忘本,还有给他大哥说亲的。


  扯远了,反正乱七八糟的啥事情都有,但那会儿他们赵家确实很风光,在那个节骨眼上你爷爷还得罪人,可赵大爷,就是赵老大他爹娘和平日压根没啥两样,见我过去还是老样子。”


  周半夏正琢磨着中小三元,其实差不多是准举人了,举人的话,都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


  刚想到好像有送丫鬟的,差点错过她公爹又开始话题一转,转到了当年的某一天去赵家找赵老大。


  思路有些跟不上啊。


  “我至今还记得,他们家当时住的还不是青砖瓦房,也没土院墙,是用木棍秫秸杆围了院子。


  还没来得及像往日一样推篱笆门喊人,赵大娘眼尖,她喊还不进屋,赵大爷从堂屋那间屋出来。


  他就说还认识路啊,这些天都跑哪儿去了,是不是又和他家老三合伙整谁才上门。”


  顾文轩诧异,交情这么好?


  “听我说不是找他们家老三,赵大爷还给他大儿子使眼色,不等我开口,赵老大就拉我去他屋里。


  进屋后,赵老大就先帮我找借口了,话里意思他爹和你爷爷交情好,喝多了话赶话说笑不能当真。


  后来他还找出两篇文章让我转交给你大伯,意思他们还是同窗好友,让你大伯有空上家里坐坐。


  那天,从头到尾我都没脸开口道一声羞愧,后来再也没脸去赵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