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这就叫做专业!(1 / 1)

加入书签

博阳棋社现在生意也不太好。

  以前那些经常过来下棋的读书人如今都是囊中羞涩了。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靠家里面给钱过日子的,真正舍得下来脸去营生的读书人并不多。

  而且自打白虎袍现身以及陈泽宣布执掌青州的消息之后,街上的读书人肉眼可见的减少了。

  别说是读书人瞧不见,权贵子弟基本上也不敢出来晃悠。

  陈泽也纳闷,那么多天了没瞧见李钦怪有点想念他的。

  不会是已经听见了风声跑了吧?

  陈泽寻思着自己也没暴露身份,知道自己是世子的也就那么多人。

  虽说是上过通缉令的榜一大哥,但寻常情况下通缉令的画像其实略微有些抽象,主要是强调面部特征。

  秦嫂子和秦金科基本上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自是一眼就能认得出来是陈泽。

  但那通缉令上墙都没超过七天,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多的公众记忆,再说通缉令后续撤了之后就代表人已经抓住了,自然也不会有人留意。

  而且如果李钦这家伙真知道自己是世子,那么关平侯应该是全家跑路了才对,怎么可能还敢待在青州?

  应该是被下了禁足令没法出门。

  挺好,年轻人乖乖在家里面等着。

  青州劳改司那边必然给你预留个,豪华尊享无期套餐。

  其实陈泽觉得像李钦这一类货色还是杀了算了,免得留下来为祸人间,就那体格送过去劳改陈泽都觉得浪费粮食还干不了多少活,但是陆青云不让。

  算了,到时候再说。

  既然棋社里面没什么人,陈泽直接让许海关了店就跟自己走一趟。

  许海老实照办,也不敢多嘴,关了门就跟在屁股后面,神色颇为紧张。

  陈泽也懒得多言,安排了特勤组的人就直接出城去了。

  青州是城中城中城。

  最里面是古青州老城,并不大,里面是有人种田种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商业需求,在大厉时期进行了扩建,面积增加,而大隋隋元帝时期因为皇帝励精图治,并且进行农业和商业改革,免除赋税,大量开荒新地,鼓励生育,迎来了人口大爆发和商业蓬勃发展,青州从最初的一万固定人口瞬间暴涨到了七万人,国库充足,隋元帝又开始了第三次扩建。

  这一次将青州直接扩大到了足足能够容纳十万常驻人口的程度,仅是扩建就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而青州的人口再次爆炸,巅峰时期足有二十万常驻人口。

  不过,隋元帝嗝屁之后,大隋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但即便是如此,隋元帝打下的基础依旧让后人受益无穷。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青州几乎是找得到所有的技术工种,而且基数大,劳动力相对充足。

  当陈泽第一次来到水泥作坊时候就瞧见河边一大片的草棚子,除了草棚还有营帐。

  巨大的水碾车转动着,一大堆人在河边不断地搬运物资。

  自是第一批进入青州劳改司的地痞流氓们。

  附近有士兵守着,倒也不怕有人敢逃走。

  不过工作环境的确是有些恶劣了,什么装备都没有,也没有什么防护措施,纯人工搬运。

  毕竟是过来劳改赎罪的,而且提供了大量的线索,表现不错。

  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后面有条件可以改善一下工作环境以及居住环境。





  现在是周正专门负责保卫水泥作坊的安全以及管理青州劳改司的服刑人员,带来的五百兵卫全部都驻扎在附近,随时警惕可能冒出来的流寇土匪。

  但是吧,周正也挺纳闷的。

  那水泥作坊加起来也就一二十人,算上刚抓过来的服刑人员还没兵卫的数量多,偏偏陈泽还要求至少五百人的兵卫过来看守,属实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只能是服从命令。

  这回儿听说陈泽来到了水泥作坊,周正赶忙过去迎接。

  “卑职参见世子殿下。”

  “周校尉无需多礼。”陈泽连忙笑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卑职惶恐。”

  “行,你忙你的,我进去看看那些工人们的情况!”

  周正忙道:“卑职为殿下引路。”

  “行,带路吧!”

  陈泽笑了笑,也没多说些什么。

  青州营里面校尉一抓一大把,想要升职,要么靠军功,要么混脸熟。

  周正肯定是希望世子能多多眼熟自己,一高兴没准提拔自己做都尉。

  赶紧在前面引路,带着陈泽来到了师傅们所在之处。

  那正在忙活的老泥瓦匠们一听世子来了,急急忙忙就赶紧过去集合,自是不敢怠慢。

  没一会儿的功夫,人就聚齐了。

  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师傅,少部分是学徒。

  见了陈泽正要跪拜行礼,自是被陈泽制止了。

  让大家该忙的继续忙去,随后就把主事的赖师傅给喊了过来询问水泥作坊的研究成果。

  事实上,水泥已经做出来了。

  甚至就用了两天时间就出了。

  毕竟原料就是那些原料,无非就是配比的问题。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而已。

  泥瓦匠师傅们人手各自进行一定的比例进行实验,很快就有了成果。

  但是,弄出来了仅仅只是个开始。

  因为真正要把水泥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那所需要的量是极其恐怖的天文数字。

  这些泥瓦匠师傅们见证水泥诞生的那一刻,对这个新事物也感觉颇为神奇。

  凝固了之后颇为坚硬,而且所需要的时间也不过一天的光景而已。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

  第一就是成本太高了,若是拿来建房还不如用黄泥加青石砖,相对来说还便宜。

  第二就是这种方式弄出来的水泥颗粒比较大,并不细腻,可能会出现渗水和塌陷的问题。

  所以眼下泥瓦匠师傅们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如何降低成本的同时让水泥变得更加细腻。

  别说,这些老师傅们很快就摸索出经验来了。

  成本方面,并非一定要用矿粉,矿渣也行。

  将矿渣磨成粉了混合进去,区别不大,但是成本就一下子就下来了。

  其次就是将水泥进行配比之后进行高温煅烧,要把煤粉混进去,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而且煤炭价钱也不低,总体而言,成本下来了有三分之一左右。

  目前就是寻找替代方案,最好是能就地取材的,只是目前尚未研究出成果来。

  陈泽不由得望向了一旁的李元康和周正。

  “瞧瞧,什么叫做专业人士!”

  “这就叫做专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