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 空壳的农村(1 / 1)

加入书签




“姐姐,”三仓赶忙说道,“能不能缓几天回梁家河?
我在里边待了这么多日子,公司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吃了饭我得赶紧回公司看看。”
他这话半真半假,至少有一半应该也算实情,毕竟回梁家河也不急于这一天两天。
可是当时三仓被抓,他的公司也被查封,三仓好容易出来了,最重要的是赶紧回去收拾烂摊子。
当然,他最真实的想法还是为了逃避大哥。
大哥太可怕了。
虽然躲得过今天躲不过明天,但是对于此时此刻怕大哥怕得要死的三仓来说,那是能躲一天算是多活一天。
英子焉能不知道三仓心里在想些什么,她淡淡说道:“公司的事你不用着急。
大哥早就派人给你安排好了,现在公司运行一切正常。
除了你培养起来的那些骨干还算可靠之外,大哥又从他的快运公司调了不少精兵强将过去帮忙。
你知道在搞物流这一方面,跟大哥比起来,你真的连小弟都算不上。
随便他派几个人过去,就赶上你那边几十个骨干了。
何况这次大哥把他的精兵强将都暂时调过去给你看家了。
你就放心吧。”
“……”三仓的脸比苦瓜都难看。
自己怎么就摊上了这么能干的一个大哥呢!
他也看明白了,有姐姐在这里,自己想找任何理由逃避回梁家河,那都是不可能的。
姐姐不需要跟自己动武,因为她每一句话,感觉都是那么地不容反驳。
因为姐姐的每一句话都是尚方宝剑。
而且姐姐太聪明,自己就像那树上的老家雀,尾巴往哪边翘翘都逃不过姐姐的法眼。
三仓只好彻底打消了逃避的念头。
上刀山下油锅,也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了。
吃过饭以后,三仓怀着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心态,跟着姐姐上了小四儿开来的丰田大霸王。
小四儿则是把姐姐的车先开回去。
他还要上班,就不跟着回老家了。
小四儿90年考上大学,本科四年,又考了研,今年刚刚参加工作。
供职于沪海证券交易所。
在他还没上班之前,小四儿就已经成了大哥的金融管家。
把大哥的钱袋子很好地给整合了一番。
大哥说过,就小四儿给自己整合钱袋子的功劳,就值几干万。
所以小四儿一参加工作,大哥就出钱给他买了车。
就是买的这辆丰田大霸王。
当然,丰田大霸王这个名称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如叫丰田子弹头更来得熟悉。
当时大哥要给小四儿买这款七座的pv的时候,小四儿还有些不理解。
不就是给自己买个代步车吗,干嘛要买这么大一辆商务车?
大哥却是认为,小四儿在兄弟四个当中个子最高,买辆大点的车开着宽敞。
再说了,兄弟姐妹们在沪海的这么多,逢年过节回老家,大家开一辆回去就行。
反正都是司机,路上轮换着开,不累。
而且这款pv第二排座椅能后向旋转,跑长途的时候转去后面,兄弟姐妹们就可以面对面喝茶聊天,打打扑克啥的。
再漫长的旅程也变得非常写意。
别看子弹头空间大,但是油耗并不高。
关键是它的舒适性,堪称是无与伦比。
而且在这个年代,这款子弹头的外观造型,那也是相当地前卫,看起来十分高档。
这当然是大哥的理由之一。
另外还有一个说不出的理由,那就是大哥的记忆当中,对这款子弹头那是相当地情有独钟。
可以说,是日系车当中为数不多的,让大哥青睐的车型。
既然大哥如此倾力推荐,那小四儿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反正是大哥花钱,他不嫌贵,小四儿肯定不嫌贵——他比大哥本人更清楚他到底有多少钱!
英子开着车带三仓回老家,一路之上,都是英子在开车。
她让三仓在后面好好地睡一觉。
自从京沪高速开通之后,他们回老家已经十分方便。
下了高速走一段国道,再走一段省道,然后沿着县道很快就进入夏山镇境内。
姐弟二人到了梁家河的时候,也不过才晚上十点多。
以前的农村人睡觉早,因为那时候没有电,更没有电视啥的。
吃过晚饭除了偶尔有黑灯瞎火串门子的,大多数人家都是早早吹灯睡觉,造小孩去了。
后来村里通了电,照明不成问题,农村人睡得就没那么早了。
等到有了电视,那就睡得更晚。
很多人家往往都是看到电视上出现“再见”,然后荧屏上出现一个有着很多方格竖条条的大圆球,家里人这才关掉电视,拉灯睡觉。
所以,吃过晚饭之后,尤其是夏天,你在村里走,不管路过谁家的房后,几乎都能听到看电视的声音。
据说开着灯看电视可以保护视力,所以有的人家看电视的时候,屋里也开着明亮灯光。
而有的人家比较节俭,看电视的时候都是关灯,这样的话你走过他家房后,只能透过玻璃窗看到他家屋里一闪一闪的电视的反光。
按理说,姐弟俩的车开进村里的时间也不过才十点多,大多数的村民应该还没睡。
但是,车子走在街上,却只能看到一个静悄悄的梁家河。
或者说,是一个死气沉沉的梁家河。
以前的时候不管走过哪一家的猪圈,不管听不听得到猪的哼哼,你都会知道猪圈里养着猪。
自古以来,那头猪都是每家每户最大的财富。
庄户人养猪,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卖钱。
俗话说,养猪图攒粪,挣钱是枉然。
庄户人守着那几亩薄地,全指望猪圈里攒点粪,用来下地肥田。
因为养一头猪,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能出栏,算算经济账的话其实没啥利润。
图的就是那一池子粪肥。
但是近几年由于化肥的大量普及,化肥方便,增产效果更明显,使得用土肥的农民越来越少。
既然庄户人不再图着那一池子粪肥,而养猪也没什么账算,而且还费时费力,大多数的农民渐渐就不再养猪。
这几年村里不但再也没有养猪的,养狗的也少了。
即使存量很少的狗子,这年头对于进村的车辆也是见多不怪,别说吠叫了,看到汽车来了眼皮都懒得抬。
也许是三仓心情沉重的原因,进村以后,他感觉村子里有一种特别压抑的气氛。
跟自己心目中,原来那个生我养我的梁家河一点都不一样了。
已经睡了一路,现在已经很精神的三仓问道:“姐姐,我怎么感觉村里死气沉沉的?”
“你才感觉到啊?”英子答道:
“这些年村里进城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几乎全出去了。
村里就剩下老弱病残看门。
不但村里很少有年轻人,就是中年人也都出去打工了。
咱们梁家河两干多口子人,现在村里常住的不到一干口。
你看村里死气沉沉,其实是太多房子都空着,常年没有人住。
现在村里都快变成一个空壳了。
跟咱们小时候的梁家河比起来,实在是太萧条了。”
“……”三仓默然不语。
姐姐说的对,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一开始是年轻人,后来中年人也大多出去务工了。
村里就只剩下老弱妇孺了。
以前多么热闹繁华的梁家河啊,现在眼看就要变成一个死气沉沉的空壳了。
年轻人都走光了,剩下的老年人逐年减少,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梁家河难道不用多少年就要消失?
三仓本来心情压抑,加上又心里忐忑怕见大哥,现在看着一个死气沉沉快成空壳的村庄,让他的心情简直糟糕到了极点。
他多么怀念以前那个热闹繁华的老家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