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名声大噪(1 / 1)

加入书签




热闹还真是豁上了。
除了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还有下决心想完成一个目标,那就是希望用两个冬天就全部学成。
要知道,他离开家出来学习,全家就再也没有一点收入。
对于日子已经困难到身无挂体衣,家无隔宿粮的家庭来说,要是能提前一个冬天学成归来,对于这个家的意义该有多么巨大。
进冬之后,大仓开车,带着好多干粮和蔬菜,拉着热闹去大梧店,开始了他的学习。
学习期间,矸石砖厂的负责人隔三差五就要到小三儿家里,看看家里缺少什么,他立马就去采买,置办。
大仓在百忙之中,也来看了两次。
其中一次,他来的时候正是大雪纷飞,一年当中最冷的三九天。
在门口外边停好车,一进院子,大仓就吓了一跳。
因为他看到水井旁边站着热闹。
地上是厚厚的积雪,头顶上大雪纷飞,站在雪地上的热闹一动不动,身上已经覆盖了厚厚一层雪。
但依然能看得出他光着脑袋,没戴帽子。
往下看,虽然他的脚已经埋进了雪里,但从他挽起的裤腿能看得出,他是光着脚站在雪地里。
“你这是干什么?”大仓赶紧快步走到他身边问。
已经成了雪人的热闹嘴里念念有词,朝着大仓挥挥手,也不搭话。
“你快进屋啊,这样会冻坏的!”大仓急了。
热闹又挥挥手,意思是让大仓进屋,不要打扰他。
大仓进门口跺跺脚上的雪,然后进屋问小三儿,热闹那是怎么回事?
因为收了个“有钱的”徒弟,小三儿的家里今年也生起了煤炉。
不管是炉子还是煤,都是从煤矿那边给拉过来的。
屋里温暖如春,小三儿正在悠闲地喝茶。
让大仓坐下,给他倒了杯茶,然后才不紧不慢说道:
“学批八字,我们盲派都有自己的技巧。
之所以打死都不允许教正常人,关键就在于我们这些技巧绝对不能外传。
虽然有技巧,但是批八字还是比较复杂,有许多口诀和要领必须要背得烂熟。
这其中最难的,就是要背过六十年的黄历。
你们看得见的人,手里拿一本黄历,就什么都能知道。
某年某月某日,干支是什么日子,哪一年哪天立春,哪天雨水,哪天惊蛰……
几点几分交节,是不是闰月,闰几月?
这些黄历上的东西,必须全部背过,一丝一毫都不能错。
错一丁点,满盘全错。
背老黄历太难了,你们拿着是厚厚的一,我们看不见的人,就必须全部记在脑子里。
热闹很聪明,也豁上了想要快学,可是一本老黄历不是三天两天就能背过的。
他着急啊,这不是嫌屋里暖和脑子不清醒,就赤脚上雪地里去,让脑子清醒。
背过一段,就回来让我考他。
顺便暖和暖和脚。
他说了,只要别把脚冻掉了,再冷他也不怕。”
梁进仓听了眼泪差点掉下来。
这才真是让生活逼的啊!
一个盲人,上有老下有小要撑起一个家,除了要保留性命之外,其他的真是什么样的苦累都能忍受。
到了腊月底,在约定好的日子,大仓开车去接热闹回家过年。
顺便还给小三儿带了好多年货。
这次回来,算是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到明年你的冬天再来了。
让大仓没想到的是,小三儿告诉大仓,明年热闹不用来了。
“为什么?”大仓大吃一惊,难道师父不想教了?
“他已经出师了。”小三儿淡淡地说。
啊!
大仓一把抓住热闹,简直不敢置信地摇着他问:“真的吗,你真学会了吗?明年不用来了,可以单独给人算卦了吗?”
热闹点点头,想给大仓一个微笑,可是嘴角还没扬起,眼泪先淌下来了。
然后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而且一边哭,一边给师父跪下,崩崩地磕头。
不管哭还是笑,都是有传染性的。
热闹哭成那样,传染得大仓也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小三儿让大仓把徒弟拉起来。
大仓去拉他的时候,被热闹一把拉住胳膊,跪着转过身来,又开始给大仓磕头。
如果没有大仓的无私帮助,热闹找不到师父。
而且家里也早就无以为继了。
“大仓,我忘不了你,你也是俺家的恩人!”
“这点事算什么啊哥——”看热闹哭成那样,大仓的喉咙也是一时更住。
不得不承认,助人为乐这句话,真的不是矫情。
有时候你帮助了别人,可能既付出了时间,也付出了金钱,也没什么回报,但是你真的能收获快乐。
大仓就切实地感觉到了这种快乐。
正如他一开始劝说小三儿的时候所说,他帮助热闹不图什么,就图个心安。
只要热闹一家好好的,不要过得太凄惨让他看着难受,他就会心安。
过完年,正月里,大家走亲访友,有大把的休闲时间。
热闹在这个时间里,给村里好多人都免费算了一卦。
既是让大家知道他的能力,也能实操,练练手。
毕竟都是自己村里的人,谁家什么情况,父母怎样,有几个孩子,日子过得如何,热闹基本了解。
给本村人算的时候,看看他推算出来的,是不是跟那人的实际情况相符。
如果有不符的地方,就要找出原因。
比方说生日没记住,时辰搞错了,等等原因。
及时修正。
经过一个正月的免费实操,热闹的算卦本领在本村名声大噪。
但凡让他算过的,都对他的准确度表示了肯定。
在这期间,热闹的老父和病恹恹的老母亲还给他加工了一套纸贴。
就是用牛皮纸裁剪成比书本小一点的尺寸,然后在纸上画上画,以及四句偈语。
最后由老母亲用针线在右下角缝上数字。
这数字热闹用手一摸就能摸出来。
最后牛皮纸折叠起来,就做成了一副纸贴。
纸贴一共六十四张,对应六十四卦。
也有叫“抽签”的。
只不过人家的“签”是竹签,上面写着偈语而已。
他这个纸贴,在民间俗称“抽贴”。
纸贴做成之后,热闹也让村里人免费抽一抽。
一般每人抽三张,从这一摞六十四张当中随机抽出三张,交给热闹。
他接过来打开,摸摸右下角的数字,立即就能把纸贴上写着的四句偈语背诵出来。
例如:
“可笑可笑真可笑,二人抬着无底轿,别人看着你挺好,你自己磨起两脚泡。”
“今日攒明日攒,攒起钱来买把伞,忽然一阵大风起,吹去伞头剩伞杆。”
等等等等吧。
背完了,然后就给人解释解释你抽的这是什么意思。
据说,抽贴代表一时的运气,只能管三天用。
也就是说,你三天之内的运气好坏,抽抽贴就能知道。
等到过完正月,老农民们的生产生活进入正轨,集市上重新恢复往日的繁华。
热闹家两口子重出江湖了。
这回不再说书。
而是盲妻在旁边演奏乐器,比方说吹个唢呐,敲个锣什么的,目的就是弄个响声,招揽人。
热闹蹲在地上,面前摆着一块布,左面写着“抽灵贴”,右边写着“算灵卦”。
当然,脚底下牢牢踩着他那根小竹竿。
要知道,两口子以前一直赶集说书,十里八村经常赶集的人,都认识他们。
一看热闹改行了,感到新奇,都过来看热闹。
问他价格,热闹告诉大家,算一卦一块钱,抽贴一毛钱三张。
限每人三张,抽多了就不灵了。
有的就抱着试试的心态,花一毛钱抽三张贴。
发现热闹很厉害,用手一摸就能背出四句话,跟纸面上写的一模一样。
经过热闹的解释,知道自己最近几天的运气怎么样。
感觉也挺好。
也有真的正好有心事,解不开了,就狠狠心花上一块钱,让热闹给算一卦。
发现他居然能把自己的过往说得很准,感觉很是信服。
因为热闹家两口子有以前赶集的群众基础,跟大家都脸熟。
而且他的卜算能力确实很出众。
只要对方把生日时辰说准确了,他都能给人卜算准确。
一来二去,热闹改行算卦了,而且算得很准的消息,很快就在各个集上传开了。
那些想算卦的,也都慕名而来,到集上找他算卦。
渐渐找他的人多了,也就不用盲妻给他敲锣打鼓地招徕顾客。
盲妻也不再跟着他赶集,而是专职在家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孩子。
没用几个月的功夫,热闹就开始名声在外,赶集的时候已经很忙了。
抽一次贴是一毛,十个抽贴的就能挣一块钱。
算一个卦一块钱,要是赶一个集能算十个卦,那就是十块。
热闹的名声已经传开,到集上找他算卦的人不少。
每一集,他都不少挣。
也就是说,从过完年二月开始,没到夏天的功夫,热闹家的日子就有了显著改观。
可以说,他们家的日子终于云开雾散,看到曙光了。
热闹也是比以前更勤奋了,每天都是早早起来去赶集。
有的集比较远,他都是三点来钟就起来,用小竹竿探着路,等到走到集上,正好天亮,刚刚开始上人。
虽然这在别人看来很苦,但是他一点都不觉得苦。
只要日子有奔头,能靠自己的努力养家糊口,让一家人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他乐在其中。
那些近一点的集,他就不用起那么早。
比方说夏山集。
他早上四点多起来,走到夏山,在集上摆好摊,也正好开始上人。
没想到的是,这一天,早饭过后的点儿,集上的人越来越多,热闹已经开市大吉的时候,突然来了三个人,把正在算卦的人赶走了。
不但赶走了算卦的人,还把热闹的布,还有纸贴都给没收了。
热闹急了,跟人抢夺,可对方是三个人,他怎么能抢得过人家啊。
不但没抢回来,还差点被打了。
而且三个人说:“再搞迷信活动,把你抓到派出所关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