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只是委屈了老大(1 / 1)

加入书签




梁秉海嘴里所谓的宋其廷,是大队会计,肥田村长的远房侄儿。
那可是肥田的铁杆小跟班。
说他跟肥田穿一条裤子,用一个鼻孔眼出气来形容,都显得疏远了。
这些年以来,村里的账目就是他跟肥田掌握着,其他任何人都别想沾手。
即使有一天晚上在周寡妇那里,爷俩撞了车,肥田追着宋其廷满村打,罪名是他偷了生产队里一棵葱。
可这并不影响宋其廷对他叔的忠诚。
现在肥田指使宋其廷谎报丢了公章,故意拖延,让大仓迁不出户口,报不上名。
不用问,宋其廷肯定会坚定执行他叔的命令。
可是看大仓自信满满的样子,梁秉海总是不放心:
“大仓,要不然你跟郑主任说说?提前办,让他没有推脱的时间。”
大仓心里一热,知道自己这位叔现在是真心替自己着急。
“叔,过几天你就知道我怎么想的了,我有完全的把握让他祸害不着我,所以你也别跟着着急了。”
梁秉海见大仓确实是胸有成竹的样子,总算放心了些。
临分手的时候大仓又说:
“叔,我再啰嗦一遍,这事就你我知道,我保证烂在肚子里谁也不告诉。
你也是跟谁都不要说。
就是跟俺婶子也别说。”
梁秉海也是心里一热,拉着大仓的手动情地说:“我懂我懂,娘们儿的嘴不严实,传出去了,会让肥田记恨我一辈子。”
现在这爷俩算是彻底看清了肥田的面目。
那就是四个字,强势惯了。
那种说一不二的强势已经长到骨头里,村里的人不管是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只要听他话,可能会给你根骨头啃啃。
可要是挑战到了他的权威,那就等着他无休无止的报复吧,不把你整服了决不罢休。
为了整治大仓,肥田可谓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甚至昏招迭出,让他在村里的威信大损。
可他完全没有停手的意思。
看样子,为了搞倒大仓,他都恨不能同归于尽了。
这次大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突然考上京城大学,让肥田简直要难受死了。
大仓这要把户口迁出去,从此成了国家干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肥田就再也没有整治他的机会了。
而且大仓仅仅小学文化,凭着自学就能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可以想象得到这小子的前途无量。
肥田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让他一飞冲天,走了呢!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人家大仓打心眼里就没打算走。
他是家里老大,要是上大学去了,不但不再挣钱,上学还要花钱。
家里是供不起的。
家人的生活会很快再次陷入穷困。
考大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弟弟妹妹,给他们带个好头。
自从收到录取通知书,母亲这几天已经完全陷入水火两重天的折磨当中。
到现在为止,全县没有一个考上京城大学的,儿子是头一个,做母亲的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
可是骄傲完了,就剩下现实问题了。
供不起。
以前母亲对子女的上学问题不感冒,觉得上多上少一个味儿,是因为不敢奢望孩子能考上大学。
现在老大真正考上大学了,家里每天都人来人往的,都是来祝贺的,说白了是来巴结的,她才能感受到一步登天的滋味。
以前老农民只能仰望,想都不敢想的吃国库粮,当国家干部,在老大身上已经活生生变成了现实。
这在古代,那就是考上状元了。
一步登天,光宗耀祖。
可是在这一步登天的兴奋当中,只要想到“供不起”的家庭现状,就会让她的心情瞬间下沉,如坠冰窟。
然后她就想了各种办法。
除了留下小四儿还上学以外,把英子,二仓和三仓,全部拽下来干活。
刚刚起好框架的大瓦房,卖掉。
反正全家拼了命的干活,同时勒紧裤腰带,哪怕每天只吃一顿饭,苦上几年,也得把老大供出来。
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婆婆来找她,说公公叫她。
跟着公公过来一看,见老大正好在爷爷这里。
公公眼泪汪汪的。
大仓娘心里一沉,这是怎么了?
“让仓跟你说吧,我是说不出口。”一直以英雄人物示人的公公,看起来很像个怨妇。
“什么事啊老大?”母亲急问。
“我刚才跟爷爷奶奶解释了,为什么这大学考上了,我却不去上。”
一听这话,母亲当即又惊又喜,然后心里就是一沉。
她很明白老大为什么不想去上大学。
可是,明明考上状元了,就是因为家庭拖累,不去走马上任,谁也不甘心啊!
“娘,上次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嘛,即使我考上大学了,我也不去上,我上电大,一边干活一边上学,什么都不耽误。
到时候同样发毕业证。
跟去上大学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不转户口,不安排工作。”
母亲鼻子一酸。
转户口,安排工作,咱们上大学图的不就是这两样吗?
上什么电大啊,光发个文凭有什么用?
爷爷擦擦眼泪说:
“仓刚才跟我说,子女太有出息,一翅子飞了,不是父母的福分。
他说他娘和他叔半辈子受苦,好容易他长大了,能挣钱了,他不能再让父母受苦。
还有几个弟弟妹妹,全指着他供应上学呢,要是他光顾着自己上学走了,弟弟妹妹又得拽下来干活。
仓是老大,他说人不能太自私了,要给弟弟妹妹带个好头,要拿出老大的样儿来撑起这个家。
他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们两个老家伙还能说什么?”
母亲这只母老虎再也忍不住,捂住嘴啜泣起来。
是啊,就自家现在情况,怎么选择都是难。
可是这么好的前程说放弃就放弃了,太委屈老大了。
第二天吃过晚饭,以爷爷的名义,召集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到他的屋里开会。
三家人,一个不少全来了。
又是满满的一屋,跟过年一模一样。
爷爷在炕上正中坐着,老二秉义和老三秉礼分别在他两边,靠着铺盖卷。
老歪在炕梢的角落隐匿。
三个儿媳依次往下,有坐在炕上的,也有坐在炕沿上的。
大孙子仓在爷爷下首的炕沿上坐着。
其他十二个孙子、孙女,都在炕前站着,小的站在最前面,个子高的依次往后站,就跟要拍集体照似的。
虼蚤奶奶躲在孙子们的背后,坐个马扎靠着柜子。
这个正版双枪老太婆不想让人看到自己也有软弱流泪的一面。
会议由爷爷主持,刚要开口,喉头却是一紧。
只好再次稳定情绪,嗽了半天嗓子,这才说道:
“今天晚上把全家都叫过来,这不是仓考上大学了嘛,就是讨论讨论这个大学该不该上的问题。”
谁也不说话。
关键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二叔三叔,二婶三婶,心里在紧张地怦怦乱跳。
他们知道,大仓要是去上大学了,家里就难了。
听老爷子的口气,大概率是要开个会,全家总动员,不惜一切力量把大仓供应出来。
毕竟,只要大仓毕业参加了工作,那就是国家干部。
而且全国最好大学出来的,肯定会有辉煌的前途。
全家人,面前他的这些弟弟妹妹,都能跟着沾光。
“到底应该怎么办呢?”爷爷继续说道,“这事最终还得仓自己说了算,现在就让他自己说说,他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如果是在机关单位开会,到了这一步,肯定要响起热烈的掌声。
但这是在农村,一个大家庭的聚会。
屋里一片寂静,谁都不敢乱说话。
第三代人当中的老大哥,家中的嫡长孙,不紧不慢拿出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先给弟弟妹妹展示一下。
然后放在炕上,说道:
“一开始的时候,我为什么想要自学考大学呢?
就是听人说,现在是新时代了,所谓的文盲不再是一天学都没上的人。
到了现在,小学文化就算文盲。
过几年,初中文化就算文盲。
我小学都没上完,我不想当文盲。
以前的时候是没条件上学了,但是现在没有人限制我自学。
我能考上大学,付出了多少努力,英子和二仓他们几个都看在眼里。”
当然,这话说得亏心,因为自己是开挂的。
捡了人家工科学霸的记忆。
但也不算亏心,毕竟让偌大年纪的工科学霸突然去考大学,分数也不会高。
一时有一时的课本,考试内容每年都在变,还有好多用不到的知识,上学结束以后渐渐就完全忘掉了。
所以他的开挂,只是让数学考了满分,语文考了高分。
其他的科目,那些死记硬背的部分,还好他有太多的记忆方法,加上弟弟们睡着了的时候,他蒙着头在被窝里学习的拼劲儿。
查缺补漏,以现有的知识推动缺漏部分的学习,这才使得他考了高分。
不过前边几个月的努力自学,那是切切实实看在弟弟妹妹们的眼里。
所以他也有这样说的底气。
也自认为起到了对弟弟妹妹们的模范示范作用。
只是感染效果就差今晚最后这一忽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