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浅显”(1 / 1)

加入书签


  有人说,如溪水清澈透明,有什么不好?

  儿童的单纯、天真是很好的,但是人要蔚为江河,不能停留于溪流。

  浅,有什么不好呢,比如,说话、发声不要在嘴部、咽喉发力,要气沉丹田,由胸腔下沉腹部。

  对待外部问题的反应,不要局限在表面,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刻认识判断,要理性系统思考。不假思索地回应,是浅层次的,谈不上思维,往往是感觉和情绪支配。

  一触碰就逆反,这样的话,错误不可避免。

  如果不深入反思,还是肤浅认识,拒绝剖析,那么自身问题就会不断重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