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3章:米面随便吃, 八文钱管饱餐(1 / 1)

加入书签


  又一日,垂拱殿内。

  首相韩琦与三司使韩绛一起来到了赵顼的面前。

  韩绛率先拱手:“启禀官家,臣有一件幸福而又有些烦恼的事情汇报。”

  赵顼顿时乐了。

  “幸福而又烦恼?天下还有这样的事情,说来听听。”

  “今年,我大宋的粮食迎来了大丰收,米、麦和粟、豆等杂粮的收成,几乎是前三年之和。如今各个州府的粮仓都已爆满,百姓们交完粮税后,粮仓已然满满当当,有的甚至都存在别人家粮食了!”

  “尤其是江南地区,在引入三季种植的占城水稻后,今年收获的粮食足够整个大宋吃上五年了,预计明年,粮仓的存粮会更多!”

  “这是多幸福的事情呀,烦恼何在?”赵顼问道。

  “粮食丰收,价格自然而然也就降了。”

  “往年,米麦粮价都在每斗七十文左右,粟豆杂粮每斗在五十文左右。当下,米麦每斗不到五十文,粟豆杂粮每斗不到三十文!且还在降价中!”

  “百姓手中的粮食根本吃不完,但是有些百姓是忍饥挨饿怕了,将粮食放在仓内,依然不敢放开胆量吃,长此以往,新粮变旧粮,会坏掉的。”

  “另外,随着我大宋的粮食价格降低,西夏、高丽、东瀛、辽国在边境地区都在大量收购我们的粮食,我们是否采取一些阻止措施?”

  赵顼微微摇头。

  “不用阻止,反正我们也吃不完。辽国和西夏的很多百姓还活在水深火热中呢,我们没必要将粮食放坏都不卖给他们,这不是我大宋的做派,按照市场价格,敞开了卖!”赵顼斩钉截铁地说道。

  当下的大宋,根本不需要用粮价去遏制别国。拥有了诸多火器的大宋,当下打仗根本不需要打持久战,故而军营中便没有储存大量粮食的必要了!”

  一旁,韩琦露出一抹哭笑不得的表情。

  “官家,我们即使敞开了卖,周边几国也消化不了我们的全部粮食、西夏、辽国、高丽、东瀛等国根本没有那么多钱。”

  “我们还是要内部消化,若将粮食放坏了,那简直是暴殄天物!”

  听到这话,赵顼忍不住也笑了。

  如今,今年大宋可谓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粮食也迎来大丰收。

  反观辽国,因为大力扩展骑兵,导致百姓愈加贫困。

  西夏则是还没有从去年的干旱中恢复过来源气,若没大宋的救助,可能其早就改朝换代了。

  至于高丽和东瀛,弹丸小国而已,就是喜欢占小便宜,但胃口又太小,根本买不了大宋多少粮食。

  四国的百姓手里皆无钱,故而只能忍受饥饿。

  故而,能消化掉大宋粮食的,还只能是大宋的百姓。

  这时。

  韩绛补充道:“官家,其实许多地方的百姓并非是完全满足了温饱,很多百姓是穷怕了,不敢多吃。故而在有了粮食后,卖了嫌太便宜,自己吃又不敢敞开肚子吃,最后只能等到快放坏了,才舍得用更低的价格卖出去,特别是村落里的百姓!”

  百姓们都是穷怕了。

  习惯于将喜欢的东西放到最后,最后好东西却变成了坏东西。

  赵顼是明白这种感觉的。

  当下,朝廷需要做的,就是迅速地消耗掉一大批粮食。

  不然粮食会越来越便宜,且有更多的粮食会被放坏、生虫子,直到最后变成空壳子。

  赵顼想了想,朝着二人问道:“开封府内,哪里的人最多?”

  “自然是汴京城内城,每天都是人挤人,根本走不动!”韩琦想都不想地回答道。

  赵顼又问道:“哪里的穷苦百姓多,特别是下力气的穷苦百姓。”

  韩绛不假思索地说道:“那……那自然就是汴河码头附近了!”

  “对,汴河码头。”赵顼不由得眼前一亮。

  汴京城二百万人的吃喝拉撒,基本都是靠着汴京码头的百姓来周转的。

  他们干的都是体力活。

  “你们可知汴河码头河工们一日的伙食费大概是多少?”

  韩绛站出来,说道:“臣曾经去调查过,一般的河工一天只吃两顿饭,早晨或半晌一顿,大概八文钱。午时或黄昏还有一顿,大概十二文钱。一天大概要二十文钱左右!”

  “能吃饱吗?”赵顼又问道。

  “他们做的都是力气活,吃不饱便灌个水饱,毕竟要养家湖口呢!至于汴河旁的百姓,比他们可能要强一些,大概一顿饭二十文左右。官家是想给他们送粮?”韩绛问道。

  韩琦无奈地说道:“送粮恐怕不行,他们还是不舍得吃,宁愿将其存下来或换成铜钱。”

  赵顼微微一笑。

  “朕不是给他们送粮,而是给他们送饭,还送到嘴边,看他们吃不吃?”

  此刻,赵顼的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

  两日后。

  汴河码头附近,出现了数个大棚。

  棚内开灶支锅,有师傅在蒸米蒸馒头,切菜炒菜。

  一旁,还有禁兵看护,不多时便冒起了炊烟。

  来往的百姓们都甚是好奇,不知为何会在这里做饭,也不知这饭到底是做给谁吃的。

  片刻后。

  开封府府尹杨左来到大棚前。

  他见很多百姓都围在前面,不由得高声道:“诸位乡亲父老,吾乃开封府府尹杨左。”

  “官家感念汴河旁的百姓为汴京城输送各种物品有功。经朝廷决定,将在汴河旁,开设二十个饭棚,名为自助饭棚!”

  “任何百姓,只需花八文钱,便可领到一荤一素两份菜与一碗汤,米饭和馒头则不限量,能吃多少便可以吃多少。”

  “但是,不能带走,不能浪费,发现者,永久取消在自助饭棚吃饭的资格。

  ……

  很快,一个牌子挂了起来:八文钱管饱餐,馒头米饭不限量。

  与此同时。

  一筐筐馒头米饭都搬到了桌子上,还有一大锅鸡蛋汤,其中的两道菜,一道为萝卜翠,一道为肉片菘菜。

  仅仅这两份菜,都不止八文钱了。

  “大米和馒头随便吃,这是真的吗?”一名汉子问道。

  掌勺的厨子说道:“真的,只要你肚子大,将这一筐馒头全吃了都行。咱们大宋富了,官家是希望没有一个人再饿肚子!”

  八文钱管饱餐,显然是赔钱的。

  但赵顼愿意,惟有此,才能迅速消耗大量的粮食,且提高了底层百姓们的幸福程度。

  吃饱喝足的百姓,是不可能去想着要偷盗杀人、造反干坏事的。

  汴河旁的百姓们,基本都是体力劳动者,最能消耗的便是碳水。

  像赵顼,一顿饭吃两个馒头或一碗米饭,基本就可以了。

  但是体力劳动者,包括那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一顿饭轻轻松松七八个馒头,四五碗米饭。

  “官爷,我一顿能吃十个馒头呢!八文钱可以吃吗?”有人怯怯地问道。

  “可以,你吃二十个都可以!”杨左笑着说道。

  “官爷,限时间吗?是不是吃半刻钟就不让吃了?”

  “不限时间,只要你能一直吃,我便一直给你拿,你都吃完了我便再给你做,没粮食了,我就去粮仓去取,保管你吃饱为止。”一名厨子扯着喉咙说道。

  朝廷此举,其实算是给予底层百姓的一项福利。

  毕竟,真正的有钱者是不会经常跑过来吃这样的八文钱管饱餐的。

  杨左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做这种事情,做的竟然比审桉更有幸福感,看到一个个百姓那感激的眼神,他觉得自己甚是幸福。

  ……

  不到三日。

  八文钱管饱餐,便传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还有一些富家公子,赶着马车去吃,成群去吃,甚至带着猴儿醉去吃。

  吃了之后。

  有的甚至认为八文钱管饱餐比其在酒楼花一贯钱吃的饭还好吃。

  一时间,八文钱管饱餐成为了当下最流行、做有名的事件。

  对一些人来讲,八文钱算不得什么。

  但对于一些穷苦的家庭,完全能改变他们的现状,甚至救了他们的命。

  朝廷此举,赢得了无数百姓的心。

  而在开封府的八文钱管饱餐试行成功后,各个州府便也都开始施行了。

  州府出钱,外加朝廷补助。

  由于粮食很多,故而官府承担的成本并不是很高。

  此举,对于一些较为贫苦的地方百姓而言,简直就是夏季的蒲扇、冬季的火把。

  无数百姓感恩朝廷,做出了一件前所未有的惠民举动。

  他们感受到了盛世下泼洒在自己身上的温暖阳光。

  此事风行后,管饱餐,自助餐就变成了大宋的流行。

  汴京的商人们非常具有经商头脑。

  汴京有酒楼开设了一贯钱管饱餐,十贯钱老爷餐,还有百贯钱包年餐……

  多种多样。

  所谓的十贯钱老爷餐,其实和一贯钱管饱餐的差距就在于,多了两个十六七岁的姑娘服侍。

  吃饭者只需要张张嘴。

  想吃哪个便有姑娘亲自为你夹菜,放到口中。

  这可谓完全没有性价比,但却一跃成为了汴京城中最红火的生意。

  这间接性地说明,大宋的有钱人越来越多了。

  赵顼也不由得感叹,汴京城商人的鬼主意是真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被他们转化为赚钱的手段。

  与此同时。

  西夏有官员也知晓了大宋的八文钱管饱餐。

  西夏皇宫内。

  梁太后高坐主位,小皇帝一脸木然地坐在一旁。

  一名西夏大臣拱手道:“太后,陛下,臣最近听说了大宋的一种八文钱管饱餐,极为火热,听说汴京城内都排起了三里长的队伍!”

  “哦?细说一番,这种方式能让朝廷赚钱吗?”

  此时,西夏的穷乃是至上而下的,不仅仅是百姓穷,朝廷也穷。

  那名西夏大臣乃是道听途说,根本不知大宋定制八文钱管饱餐乃是为了消耗粮食。

  他误以为,又是朝廷的一项赚钱之法,当即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讲了起来。

  “据说非常赚钱。他们的方式便是,由官府在人多的地方搭建饭棚,米面免费吃,然后提供一些小菜。大宋粮食便宜,成本较低,且人多,臣估计他们每餐的利润大概是两文钱,而汴京城二百万人,每日的利润便是四千贯啊!”

  “咱们如果要执行,可将价格定为十五文钱管饱餐,必然也能让朝廷赚取大量的钱财。”

  “好,从明天起,不……从今日起便开始施行下去!”梁太后激动地说道。

  这些日子。

  梁太后与辽国、高丽、东瀛三国多次通信,大家都提出要多学习大宋的变法策略。

  耶律洪基认为,大宋的每一次变法策略都是朝廷在朝着百姓手里敛财。

  对此,梁太后深信不疑。

  所以,下面的官员还没有具体讲如何实施,她便直接批准了。

  他想着,跟着大宋走,准没有错,准能够赚钱。

  很快,此事传到了赵顼的耳中。

  赵顼大惑不解。

  “如今,梁太后的觉悟这么高了吗?在朝廷都快断了俸禄的情况下,西夏还想着帮扶贫困百姓,这个境界有些高呀!”

  然后,在半个月后。

  西夏的十五文钱管饱餐戛然而止,那名施行的官员也被砍掉了脑袋。

  西夏的一些官员做事完全不过脑子,当具体施行后,一些官员才知道搭建饭棚、寻找厨师都需要大量成本。

  均摊之后,即使用最差的菜肴,十五文钱也是赔钱的。

  并且,西夏更严重的是,几乎所有的百姓都是两三年没有吃饱饭了,向来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当得知十五文就能吃饱后,那一个个都如同饿死鬼投胎一般,吃得相当多,恨不得一顿将一个月的饭都吃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夏的饭棚,几乎是开一个倒闭一个。

  没有一个能够坚持十天以上的。

  赔钱速度如流水,让本就贫困的西夏更是雪上加霜。

  百姓们太能吃了。

  每个棚子都是赔钱。

  赔钱之后,西夏还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认为大宋的变法官员都是大傻子,赔本赚吆喝,且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现这种行为是赔钱了。

  赵顼和韩琦等官员听到这个故事后,差点儿没有笑晕过去。

  西夏放着大宋那么多好的发策不学,专挑一个能够稳定赔钱的来学。这完全就是东施效颦的翻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