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吾心吾性(1 / 2)

加入书签

这段话出自《大学》。

大黔的科举主要考察之一是儒家圣人所著的四书五经,有着固定的格式,被称作八股文。

儒家是显学,所以单独考。

另外还有一门夹杂法墨兵的考试,总共两门。

科举分为三次,乡试省试殿试,乃是继承前朝的制度,是众多读书人日夜的期盼,在朝廷做官与他们的修行也有关系。

没有人不想金榜题名,钟云祎当初也是经过三次考试,最后成为进士,一直做到御史中丞。

很明显那个年轻人也是为了考取功名,如今在苦苦的思考着经典当中蕴含的道理,听到林寿的询问,走了过来竖起耳朵倾听。

林寿也曾读过四书五经,主要是老道士当时的藏书的确挺多,除了那些道藏之外,便是诸子百家的书籍都有收藏。

道观里的日子很是无趣,林寿便读了许多书儒家的四书五经。

林寿也曾读过兵书,也接触过这个世界法家的思想。

由于这个世界有着超凡力量的存在,这诸子百家也有着神奇的能力,因此所著的经书和地球上的不尽相同,但总归精神思想内核是一样的。

这句话说的是生产的多,消耗的少,生产的快,消耗的适当,那么国家的财富就一直充足。

听着林寿的发问,钟云祎愣了愣,倒没想到眼前这个道士对儒家的学问也感兴趣,当下正了正颜色说道:“这句话说的是,若是国家没有无所事事的人,那么创造财富的人就多了;朝廷当中没有尸位素餐的官员,那么因奢华无度产生的损耗就不会有了;在恰当的季节做适当的事情,不随意损耗民力,按照时节来做事,那么国家积累财富的速度就会变快;量力而行,厉行节约,那么国家的财政就会变得宽裕;如果国家的财政宽裕充足,足以防备灾患,那么国家就是富足的,这就是富民强国的大道。”

林寿笑了笑说道:“钟先生说的倒是很详尽,不过也算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

一旁的那个年轻人则是有些不忿,听到钟云祎的回答,觉得醍醐灌顶,而林寿评价却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让他觉得不公平,于是出言替钟云祎抱不平道。

“这位先生有大才,说的都是正道,道长又怎能懂得我儒家思想之精髓呢?”

钟云祎却没有生气,还笑得有些灿烂:“我也是这般觉得,这些话朝廷诸公哪个不会说,可又有谁做得到呢?”

年轻人听到钟云祎的话愣了一下心中有些抱怨,我替你说话,怎的你还赞同那个道士?

“我不曾像钟先生那样饱读诗书,更有在朝廷做官的经验,我只是从自己在民间所见所闻而言。”林寿见钟云祎并没有生气,暗中点头,又说道。

“这……林道长,但说无妨,我等居于庙堂之上,倒说不定没有林道长这般扎根于民间看得清楚。”

钟云祎回想了一下,似乎自己确实从未深入民间,家中富足,自幼在家苦读诗书,十三岁便通过了乡试。

而后又通过了省试,更是拿下榜首,殿试一次不中,第二次轻取探花之名。

之后就是在朝廷做官,从未离开过京城,直至今日重回乡间。

“曾几何时,大黔太祖挥师南下,定鼎乾坤,天下经历战乱,终于重归一统,可当时已是十室九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土地倒是比人还多,因此自然是生产的人越多,得到的越多,储存的越多。可时至今日,已经是地少民多,土地兼并者不知凡几,虽然进行生产的人更多了,国家的财富也在逐渐增加,但是人能吃的却越来越少。人终日而饱食,则国兴盛,人终日不可饱食,则国衰亡。”

“一县之地,耕地八成具于士绅之手,十数万人口,而半为佃籍,皆言藏富于民,而民之钱几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