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危险(1 / 1)

加入书签


  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正文第二百五十二章危险“小兄弟,你这是……”

  当李二进入房间后,映入眼前的一切,彻底让他傻眼了。

  正常人读书,都是随意找基本心仪的书籍仔细,这家伙可倒好,直接将自己埋在书海中。

  怪不得这小子才华盖世,学术惊人,就连读书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眼前散落在地面上的书籍,恐怕都要比御书房中的典籍还要多。

  果然,成功没有捷径可言,他们只看到小兄弟的本事与成就,平日之中的付出却没人看到。

  “老李,你怎么又来了?”

  见到来人后,沐九歌依旧没有起身的意思,询问了一句后,这才将手中的书籍放在一边。

  “小兄弟,不是某说你,这些玩意,你没有读过?还是说这些典籍中有什么问题?”

  出于好奇,随意的翻阅了基本,李二赫然发现,这些典籍都是古典经义一类。

  这让李二很是迷惑,不知道这小子要起什么幺蛾子,若是正常人的话,这些典籍,从小就应该过。

  尤其是小兄弟这种人,说是没有读过这些东西,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只是为了温习一番,时间太久了,很多东西都记得不大清楚了。”

  微微摇头,自己对这些东西可没有什么乐趣可言,若不是日后或许能够用到,他才不会将时间浪费在这个上面。

  “小兄弟,这上面的东西,大概懂是什么意思就好,根本就无须将之全部背下来吧!”

  有些东西记不清楚了,所以才弄出来重新翻阅一番,这说的是人话吗?

  “你这种不学无术的家伙懂什么?”

  对于老李这种观念,沐九歌十分的抗拒。

  既然有心学习,那就一定要学通,学懂,一知半解还不如不学。

  “某倒是有些好奇了,好端端的,你小子为何会对这些东西下手,难不成你又想在这些典籍中,编撰些其他东西?”

  对于这小子的嘲讽,李二早已经习惯,凭借自己对这小子的了解,绝对是那种无利不起早的主。

  “老李,你家大业大的,自然不会关注外界的动静,本公子就不同了,要啥没啥,除了依靠自己以外,指望不上任何人。”

  “朝廷现在用人荒,本公子这不是在温习下功课,若是可以的话,保不齐来年就去参加科考了,没准还真的可以弄个一官半职回来。”

  沐九歌神神秘秘的开口道,银子他现在有不少,可以说这辈子不败家的话,应该是够了。

  但是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实在是太低了,虽说不能让自己的名字流传万世,但至少在长安城内,提起自己的名字,那也要人尽皆知才行。

  “啥玩意?你说你要参加科考?”

  生怕自己听错了,李二下意识掏了掏自己的耳朵,再次询问起来。

  当初自己可是多番劝导这小子,让他去参加科考,但最终都被这小子给拒绝了。

  甚至现在自己已经不期望他入朝为官,保持这种友谊,没事多过来坐坐也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自己都已经对此事绝望了,他却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实在是意外之喜。

  “有什么问题吗?本公子这种才华横溢之人,难道不能去参加科考?”

  自己不过是将心中的想法讲述了出来,又没有说自己一定会去参加,这个老小子这是什么态度。

  “小兄弟,你若是想要入朝为官的话,其实不用那么麻烦的,只要某回去后帮助你运作下,应该不是什么问题的。”

  强行压下心中的激动之情,李二直接拍着胸膛说道,凭借小兄弟的本事,参加这个所谓的科考,那就是对他的侮辱。

  整个朝堂上下,谁有那个本事,能够出题考教他?

  “胡说八道,本公子要凭借自己的本事去做官,那种恶劣做法实在是让本公子不齿。”

  沐九歌直接对着老李瞪眼,自己的本事若是都不能入朝为官的话,那么朝廷的科考制度中,恐怕会隐藏的巨大的黑幕。

  “某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当初某与老孙等人,都曾开口劝过小兄弟去参加科考,为国效力,最终都被你给拒绝了。”

  “某实在是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小子的想法很长远,常人根本就无法与之比肩。

  “如今的大唐,发展迅速,看起来国泰民安,无论是军事、农业、商业、又或者是其他行业,看起来都是蒸蒸日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可这些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危机,却始终无人察觉,人口匮乏,不单单是其他国家的弊端,就连我们强大的大唐也是一样。”

  “无论各行各业,就是朝廷派发下去的地方官员,以及各地官府的运转,都存在人口不足的情况。”

  不说那些贪官污吏,单单只谈能够为百姓们做实事的好官,他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况,都是这个样子,只不过他们不敢提出来罢了。

  “危机?”

  要不是这小子提出来这个,他还真的没有考虑到这些。

  “怎么?你觉得本公子这是在危言耸听?凭借你背后的关系,想必对朝中的官员们,应该不会太过于陌生。”

  “但你考虑过一个问题没有,现在朝堂上的这些官员,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些上了年纪的糟老头子,其次就是中年人,至于年轻人,几乎是看不到的。”

  “你知道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本公子没有瞧不起这些老臣的意思了,只是单纯的觉得他们占据了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占据的位置。”

  “无论是国家繁荣昌盛,又或是效益极好的生意,都离不开新鲜的血液。”

  “而这些老臣们,墨守成规,守旧的思维早已经是根深蒂固,根本就没有年轻人的朝气与活跃的思维。”

  “所以,朝廷在这些老臣们的带领下,只能沿着老一辈走出来的道路,继续走,而没有勇气自己重新开辟出来一条新路。”

  这就是大唐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墨守成规固然好,但是这辈子他都不要奢望新的超越。

  如此一番言论后,李二皱眉沉思起来,正如小兄弟所言,现在的朝堂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大臣们,全部都是糟老头子,根本就没有什么新鲜血液,都是自己的老兄弟。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朕一直相信他们,哪怕是对他们有所质疑时。

  但想到昔日的情分后,都会默默的将话语咽了回去。

  尤其现在的朝堂风气,自己想要提拔一个年轻人,根本就不可能,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功劳可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