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愚公移山 3k(1 / 2)

加入书签

第204章 愚公移山 3k

军营武库之外的一座小楼。

说书人千里眼站在台上,面对着台下众多稚童、残老眼巴巴看着,一拍惊堂木:

“今日,我们讲‘愚公移山’的故事”

“又讲故事咯”

孩童们欢呼雀跃,显然对来自九州的说书人口中故事颇为期待。

旁边角落,只剩半张脸的李姓武库老人,静静注视着这一幕,心中也有少许宽慰。

军营的书库不只是武库,也是文库。

文库中的藏书,主要是四十年前大炎的文史典籍,以及由昔日城中小吏、上不了战场的残老们编纂的孤城史册。

但这些书,这四十年来都无人问津。

毕竟这座城危在旦夕,年轻人只有习武的时间,没有静下心读文史的闲功夫,圣贤书救不了孤城人。

尤其是孤城的史书,实在太沉重了,每一页都浸透着血与泪。

而说书人千里眼不同。

他其实是听潮楼奇闻派的台柱之一,一张嘴里什么离谱故事都能往外编。

虽然失之真实,但也确实够奇,不只吸引了城中孩童,还有不少妇孺残老都被吸引了过来。

孩子们不读沉重的史书,但对于说书人口中的故事,总还是愿意听的。

这就足够了。

城中长大的年轻一代,得先学会如何战斗,否则无法生存。

但只会为生存而战斗,在半脸老人看来,也是内心空虚的野兽而已。

这座孤城需要的不是适应战场的野兽,而是能够传承薪火的年轻人。

说书人千里眼道:“智叟笑道:你愚公老迈不堪,以你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更何况是土石?”

“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故事说完,台下诸多年轻听众也议论起来。

“这也太难了,与其搬山,不如自己搬走吧,愚公确实太愚昧了。”

也有更年长的听众反驳:“自己搬家,只是为自身计得失,而搬山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利在子孙后代。”

“那么为什么不全家子孙都搬出去,这不更简单?”

“谁说外界就没山了?万一外头的山更大更多呢?继续搬家吗?”有一名独腿老卒坚毅道:“搬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壮举,注定是这一世无法完成的伟业,正如我等对抗异人”

很快便有老卒将这件事与大漠孤城的现状联系起来,据理力争。

千里眼静静听着,他只是讲故事的人而已,解读故事是听众的事。

而城中孩童残老的觉悟,也着实让他这个见多识广的听潮楼说书人都感叹。

这一两个月以来,随着乔木入城之后,他所知所见,都与以往在九州的见闻大不相同,有一种格格不入之感。

外头的大炎已经跪了,昔日葬身大漠的十万将士已经是大炎最后的挣扎,从此文人再无风骨,武人脊梁已碎,侠义已成遗风。

在外头的九州,如今之时代,善良已经成为一种弱点,暴露你的善良只会被有心人欺压利用。

忠诚则被冠以“愚忠”之名,受万众耻笑。

所谓仁义也只是迂腐而已,活该被人赖上。

而这座城不一样。

这座遗世独立的孤城活在上一个时代,活在大炎尚未屈服的四十年前,满城人都是上个时代的遗老

意志不够坚定的人,早已死在了这四十年间。

而还活着的人,都是经历四十年血腥筛选的强者。

城中残余的三百老卒,并不以武道功力修为见长。

如果用武道修为功力来算,因为孤城食物供给不足的缘故,这三百老卒已经衰老了,并不如昔日大炎精锐,想来也不如外头九州的精兵。

但要论心神意志坚韧程度,只怕外界偌大一个九州,都难以找出三百个能够与他们比肩的铁军。

坚韧的并不只是城中老卒,孤城中剩下的半城妇孺残老也不一般,也是上个时代的遗老。

“若让如今外界的九州,听一听这座孤城的故事,看一看这四十年的血泪,真不知会怎样”

“九州苦异人久矣,这座孤城的故事,能否点燃薪火?”

千里眼心头掠过这样的想法。

这些经历四十年血战的三百老卒若到了外界,有了足量的膳食进补,只怕都是炼神种子。

只是,他们真的撑得到那时候吗?

在千里眼发呆的时候,下面的听众群里,却是传来了一个有些格格不入的声音。

“听潮楼的说书人,你要不要将这个故事的结尾也讲一讲啊。”

这声音道出,整座小楼都稍稍安静,一道道眼睛瞥向来者。

说话的人是剑谪仙,他一头白发,胡渣唏嘘不修边幅却英气逼人,从小楼之外走过,似乎是顺嘴随口一问。

剑谪仙很少出那座道观。

但整座孤城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昔日也曾经有许多人如李长歌那般对他寄予厚望,只是后来都失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