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欲言又止(1 / 2)

加入书签

第五百三十七章 欲言又止

第五百三十七章欲言又止

“噼里啪啦……”

天启十六年三月十三,当齐王府响起了鞭炮声,也不知道是朱由检箭术高超还是怎么地,反正他这次是又中靶了,还是连中二靶……

怀孕的人是身为贵妃的卫平阳和李韶禧,两人怀孕时间相差不大,临幸的日子也对得上,

二女怀孕,这对于朱由检和齐王府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

尽管已经有了四子三女,但在这个时代,齐王府的男嗣越多,押宝齐王府的将领才越安心。

朱由检站在云台殿偏殿门口,眼睁睁看着王肯堂为她们诊脉后,开了几副安胎的药。

紧接着,王肯堂又告诉了女官,两位各自忌讳什么,然后才作揖行礼,在朱由检的同意下离去。

朱由检也不知道和这两个妃嫔说些什么,似乎他天生就在面对女人的言语上没点技能点,憋了半天、他才憋出了一句:

“好好照顾自己,孤会时常来看你们,若有所需、可向王妃倾诉。”

“臣妾谢恩……”卫平阳和李韶禧微微行礼,朱由检点了一下头就准备出去,不过这个时候殿外却突然传来了女官的声音。

“王妃娘娘至……”兴许是没有想到自家王爷来的这么快,唱礼的女官在看到门口的朱由检时立马愣了下,没有念出后面的话。

“让她们进来吧。”听到门外声音的朱由检对王承恩示意,而王承恩也点头,对门口的锦衣卫示意放行。

袁禧嫔带着周素洁、田秀英和沈香君,朱慈烺、朱慈烜、朱慈炯、朱慈炤、朱媺媛、朱媺娖、朱媺妘等人来到了云台殿内。

“爹(父王)!”

他们手上还提着一些礼物,在见到朱由检的时候,四子三女便一扑而上,将朱由检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呵呵……”面对这样的场景,朱由检似乎已经应对过很多次了,笑着拉了拉他们的手。

十几只小手一些多,朱由检一时间还拉不过来。

“殿下……”袁禧嫔四人上前,对朱由检端庄行了一礼,然后将孩子们领了回去。

见到袁禧嫔,朱由检只得露出一个笑道:“你作为后宫之主,对其它妃嫔们要多加照顾。”

“臣妾遵旨……”袁禧嫔老老实实的回答,而朱由检也不害怕有她在的后宫会出现什么波及到王嗣的宫斗。

袁禧嫔性子柔弱,很多时候都是以和事老的身份站出来开解妃嫔们。

争夺世子之位,且不提眼下她尚无男嗣,单她王妃的身份,只要诞下男嗣,齐王府就不存在争夺世子位的事情。

与其担心袁禧嫔,还不如担心刚才的两位主人翁,卫平阳和李韶禧

两人一个出身朝鲜大族,一个出身勋府的勋贵大小姐,希望她们两个不要也脾气火爆就行……

想了想、朱由检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后,才对袁禧嫔道:“这几日政务繁忙,你就不用等我休息了。”

“臣妾遵旨……”袁禧嫔带着一抹失望应下,不过她也没有多说什么。

至于朱由检,他只是示意了一眼王承恩,随后便带着王承恩出门了。

“恭送殿下离宫……”

在众人的送声中,朱由检带人走出了后宫。

离了后宫后、朱由检如他所说的一样前往了承运殿,他今天可还有不少事没有办完呢。

如果不是卫平阳和李韶禧怀孕,他现在估计已经处理完几十本奏疏了。

“人丁兴旺总归是好的,不过朝廷的事情也不能落下。”

朱由检高兴自己有后代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了自家国事,而且还是一件相当要紧的大事……办报纸。

报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看上去也很简单,朱由检之所以没在来到大明的一开始就办报纸,主要是因为当时大明的识字率不行。

后世统计识字率往往只是大概来笼统统计,比如说清朝中期识字率3,晚期20,但实际上识字率到底如何,这个问题得看识字标准。

研究古代识字率,一直以来的一个误区就是单纯讨论识字率而不讨论识字标准,在这点上就得提起近代的《寻乌调查》了。

在调查中,作者就特别注意学历和实际读写能力的区分,他调查入如下:

清末民初不识字的人口占据60,识字人口占据40。

看上去似乎很高,但如果按照标准细分,那只识名字的人口占据40中的60,识字二百以上的人口占据20。

能记账的人只有15,能不借助字典看三国等小说的只占据5,能独立写信的只有3,能做文章的只有1。

可以看到,貌似识字率高达40的清末民初,实际上真正有读写能力的其实不超过10。

明代的情况与这个调查类似,但情况比清末民初好一些。

首先得益于朱元璋和明代历代皇帝推广官学和私塾,这种基础识字班的数量很多,导致明末很多人认识一点字。

按照吏部历年秀才、举人和曾经官学、私塾的统计,天启元年的能写出自己名字的人口约占80,识字二百以上的约有其中的40。

能记账的人口有30左右,能自己看小说的有20左右,能独立写信的有15,能做文章的基本都是童生以上,约占人口5左右。

这样的识字率,尤其是懂得做文章的童生,基本上都是和乡绅牵扯相关的人。

办报纸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没有用,因为官府的邸报他们往往只看对自己有利的,而百姓大部分又看不到邸报,或者说看不懂邸报。

文言文放在后世苦涩难懂,放在这个时代也一样。

能看懂文言文的人口也不过10左右罢了。

这样的情况,朱由检办报纸,宣扬什么精神和什么政策,那不是给百姓看,那是给士绅看。

只要士绅想,稍微歪曲一些事实,各地报社就等着被打砸吧,如江南抗税一样。

想要推行报纸,首先得先保证识字率上去,让百姓能看懂报纸,这就是朱由检搞了十五年基础教育的原因。

如眼下,经历过燕山官学、大明官学阶段的学子数量已经达到三千三百余万人。

刨除一年级还在识字的不算,那也有两千四百多万人。

到天启十五年开始,大明两京二十五省已经都布置好了官学。

就这个体量来说,按照能独立写信的标准,大明已经达到了16左右的程度。

只要达到了这个程度,那报纸发行就不再是朝廷和士绅之间的游戏,而是朝廷和平民、士绅三者的游戏了。

说起来,报纸这样的神器,对于统治者来说真真是个好东西!

对于统治者来说,最难以容忍的便是底下的人串通一气,导致自己的耳目被蒙蔽。

因此大部分统治者手里都会有一只谍报力量,从而保证皇帝对底下的情况有个比较真实的了解,像宋朝皇城司、明朝锦衣卫都是这样。

虽说朱由检有了锦衣卫、可是有了报纸以后,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报纸最重要的责任,主要就是传递信息的作用。

因此朱由检在回到承运殿之后,他和王承恩、曹化淳他们解释了一下什么是报纸。

“殿下的意思,就是发行一款百姓能看的邸报对吧?”

曹化淳的反应很灵敏,毕竟邸报这种玩意,汉人已经玩了两千年,没有人比汉人更懂,只不过苦于王朝人口太多无法推行罢了。

“这报纸想要传达其应有之义,便不能缺少这主笔之人,否则也无人会看,当然这主笔之人需得文坛之大家方可……”

“孤意欲立国报局,国报局的主事由礼部员外郎倪元璐担任,主事由张懋才、李万全担任,司职报刊,编撰朝廷政策。”

见朱由检这么说,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陆文昭则是带着几分担忧,开口低声道:

“殿下,此举措虽好,可是难免会被一些人所利用,若是落入奸人之手,怕是会引起大乱。”

朱由检微微一笑,他当然明白,如果报纸没有控制好,所带来的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不过他已经做好了相关的举措。

“孤决意在国报局下设立核审司,负责全国之图书出版以及报刊发行之责,日后所发行之报刊,需要在核审司登记造册。”

“对于其内容之审核亦由该司负责,司务就由你一起举荐官员就行了。”

朱由检所说的举荐,实际上就是让陆文昭从监察司的锦衣卫里选几个不错的官员罢了。

陆文昭听到后,当下也行礼道:“微臣遵旨。”

“这报纸前面可以主要以朝廷的法令为主要内容,把孤颁布的这些法令,一条条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细细说一说,然后朝廷内发生的一些大事也可以登记上去”

“当然现在很多东西都不成熟,可每月一刊,日后酌行添加。”

朱由检不厌其烦地吩咐着,他可不希望这起头一件事就给办拧了,而且眼下这张报纸并非全部。

将来还会逐渐放开新闻业,让民间更多的报纸,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参与到其中来,这样也能多几条言路出来。

“臣等知晓,只是还请殿下为此报赐下名字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