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外战内旱(2 / 2)

加入书签

“砰砰砰——”

明军的火器占尽了优势,伴随着炮哨的再度开炮,一时间整个海滩上炮火连天,石弹飞射击打在大阪城左右的火炮上,刻意避开了明军可能要强攻的正面。

面对五斤重的石弹飞射而来,即便是骄傲自大的幕府铁炮手也无法抵挡这样猛烈的攻击,只有蹲在女墙背后,躺着装填弹药,等炮声停住在放铳射击。

一些弓箭手试图在天守则上放箭压制明军,然而当战车推进后,后续登陆的明军开始组装出一辆辆云车。

十余架云车被推动向大阪城而来,这让坐在竹椅上的松平忠明坐不住了,他站了起来,趴在三尺高女墙上观摩战场。

率先抵达城墙下的明军并没有直接攻城,而是举着步铳对城墙用三段式的火力来压制。

“这是什么?自生火铳吗?反抗派绝对拿不出这么多自生火铳,应该是大明的支持。”

“混蛋……”咬紧牙关,松平忠明心中愤怒不已,但却又同时有些惊恐。

朝鲜之役带给日本的伤害实在是太沉重了,两次朝鲜之役,日本二十多万大军死守过半,直到德川家康掌权几年后才恢复了元气。

如果大明下场来进攻日本,按照眼下颜思齐已经占领九州和四国的情况来看,恐怕明军能直接登录本岛。

松平忠明还记得一些从朝鲜败退回来的大名,当他们提起明军的时候,眼神中的那种恐惧。

长筱合战,当所有大名都以为日本完成了火器取代冷兵器骑兵冲击,冷兵器骑兵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时。

在他们登陆朝鲜后的不久,带着地狱难度的明朝骑兵便冲击而来了……

“仗其四蹄,践踏我阵”

简短八个字所带来的,或许是刻入骨髓的恐惧。

也正是因为畏惧明军骑兵,松平忠明深怕反抗派中出现和明军一样的骑兵,所以才据城而守。

眼下看来、哪怕是死守大阪城,明军的火炮和自生火铳依旧能压制近两万守城兵卒。

“把明军自生火铳的数量回禀将军大人,另外火炮的数量也一并回禀,请将军大人速速派遣援军。”

“嗨——”

松平忠明反应过来后开始迅速安排,而他麾下的家臣也纷纷奔走。

很快、明军云车和三千多援军抵达,这么一来、南边幕府兵直面明军的数量达到了近五千人。

当云车的云梯搭在城头,明军开始登城作战的时候,试图用檑木滚石来守城的倭寇往往站起就被连续不断的排枪压制。

自然、偶尔他们也能发动有效的反击,打乱明军的节奏,但当云梯上的明军跃上城头的时候,他们所见到的,是一个个只有自己胸口高,长相十分丑陋的幕府兵。

金瓜锤在明军手中开始挥舞,刀牌手率先登陆城头,随后是步铳手开始慢慢登陆城头。

紧接着、登陆城头的明军开始使用鸳鸯阵中的打法来克制倭寇,远了用步铳,近了就狼箲、长枪招呼。

一时间负责守卫南城的一万倭寇在面对数百登陆城头的明军节节败退。

松平忠明不得已开始带着自己的家臣们对明军发起进攻,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倭”,居然给了拱卫营将士一种万人敌的快感。

不过伴随着战势的僵持,天空浓稠的云朵开始变得漆黑。

“快下雨了,鸣金收兵!”

意识到即将下雨,负责指挥的杨天生当即指挥大军收兵,而伴随着鸣金声的响起,城头上的明军开始边战边退。

由于使用的是云车,想要撤退较为轻松。

趁着雨没有下,明军拖拽着云车撤离了战场,并在大阪城西面三里建立了营垒。

等明军营垒建立,细雨开始下了起来,将满是血迹的大阪城冲刷,一具具尸体被松平忠明下令焚毁。

只是在那些尸体中,明军的尸体少的可怜,只有零星几十具,而幕府兵的尸体却多达上千。

“交战不过一个时辰,我们就战死一千二百多人,再这么下去最多只能坚守半个月。”

天守则内,一名家臣说出了己方的伤亡,而坐在位置上的松平忠明则是道:

“现在是雨季,反抗派的攻势保持不了多久,依靠九州和四国,他们终究只能败退。”

松平忠明明白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他还是在开口安抚着众人。

只是那低落的士气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提起来的,一阵讨论过后,所有人只能期盼这场雨季久一些。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是他们,还有远在万里之外的安南郑阮两氏。

伴随着雨季的到来,沿海地区百姓纷纷在家里闲了下来,整个东亚似乎都被雨季打扰,除了福建……

“福建自夏以来,闽南地区发生大旱,遍野赤土,波及百万。”

“闽南百姓逃亡泉州、福州,乘船南逃,数以十万……”

“福建巡抚南居益上疏,请朝廷拨发赈灾钱粮三十万两,以此来安抚其余闽南百姓……”

大定宫地址上的齐王行宫内,刚刚和朱由校游猎归来满身大汗的朱由检见到了随军的户部侍郎董应举。

董应举向朱由检汇报着今年福建的大旱,而朱由检也接过福建巡抚南居益的奏疏,扫视一眼后便道:

“福建之地本就人口稠密,几次迁移后,百姓手中耕地仍旧一人不足三亩。”

“眼下闽南遭遇大旱,而安南、旧港又需要百姓迁移……”

说到这里、朱由检举起奏疏,对董应举说道:

“你回信南居益,就说福建遭遇旱情的百姓,有愿迁移安南者,发田二十亩,发救济粮十二石。”

“若有迁移旧港者,待遇不变……”

旧港迁移是一人十亩,而安南是一人二十亩,不过旧港的救济粮被朱由检几个月前削减成了六石,待遇反而不如眼下的安南了。

显然、朱由检要逼着福建灾民迁移安南,而对此、被朱由检一手提拔的董应举则是担忧道:

“安南战事尚未结束,恐怕许多百姓不愿前往。”

“不愿意就去旧港,难不成连旧港都不愿意去,就等着饿死当地吗?”朱由检回应一句。

福建的旱情在史书上记录的不多,归根结底是在晚明,福建的闽党官员不作为较多。

哪怕朱由检,如果不是有人提起,他也不会想起了福建也是北方大旱的同时,为数不多同样遭遇旱情的南方省份。

这倒不是说他忽视福建,而是他对福建百姓迁移的力度已经很大了。

琉球府的二百多万百姓,旧港的三百多万百姓中,有近半都是福建迁移出去的。

只是福建的人口密度确实太高,这点从明初到晚明,甚至清末都是一样。

以朱由检的估计,福建纸面四百多万人口的背景下,实际拥有的百姓数量恐怕不下一千万。

加上福建耕地数量只有一千四百多万,也难怪福建从宣德年间就开始动荡不断。

尽管朝廷已经迁移近三百万人,但福建的田亩数量依旧不能满足当地人口的耕种。

各省太平时,民间粮食正常运转,福建商人还能前往湖广、江西、四川采买粮食。

但今岁北方三省之地大旱,除了北直隶在这个时代河流、湖泊众多,还能勉强自给自足外,山西和陕西都需要采买粮食。

加上大明三大产粮区的四川川东大旱,眼下便是朝廷出手买的粮食,价格也达到了四百六十多文。

福建之地属于军屯田福泽较少的省份,自然在遭遇眼下大旱的时候,不能像山陕两省一样富裕的买粮。

想要让福建的百姓能活的滋润,只有迁移这一条路。

“传我令旨,自即日起、除陕西、云南、贵州、广西、河西五省百姓遭遇大旱,官员可上疏请朝廷调拨赈灾粮外,其余诸省遭遇大旱的百姓,当地官员登记造册,向户部索要粮票,百姓迁移至安南、旧港……”

“迁移的政策,按照我刚才所说,暂不改变。”

朱由检要接着大旱开始大规模迁移百姓了,这些年来他扶持六大造船厂,为皇店和巡检司建造这么多船只,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派上用途。

降低人口密度,是变相解决土地兼并的一个手段。

一般来说,这种降低人口密度的手段是战争和杀戮,而朱由检要做的则是移民。

迁移百姓的粮食从何而来,这点他也想好了。

既然迁出去了,自然不可能从大明调粮食前往安南和旧港,旧港先不说,本身它就能自给自足,还能供应大明。

就安南来说、迁移上百万百姓前往安南,需要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加上百姓第一年过去没有粮食,自然要朝廷扶持。

不过、这个扶持不是从广东和浙江等地买粮,而是要从大明的藩属国着手。

“命礼部派人前往暹罗、甘孛智、勃泥、苏禄四国,按照当地粮食市价,提高两成买粮运往安南。”

说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董应举,又看了一眼行宫的门口,最后才道:

“大明想要深入藩属国,必然要给他们带来利益,惠利共赢才能宗藩一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