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2 / 2)

加入书签

“先生是这么说的。”二狗认真的说,“先生还是再过两天,乡上会派人来各个里解释说明,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到时候问来的有秩。”有秩就是专门管邻里纠纷,解答乡里人问题的官员。

一听到过两天有秩要来,大家才放过了二狗,各怀心事的下地了。

二狗这才蹦蹦跳跳的往家里走去,他的大姐在军队服役(3),二姐已经嫁人,家里存了些钱粮供他读书,他每到休息的时候就会回来帮家里干活。刚刚给村里人解释邮递站已经浪费了些时间,得赶快回家了。

“二丫头,你看看这是说了点什么啊!”咸阳近郊,二丫正认真记录着刚刚补种的冬麦的生长情况。今年有蝗灾,他们这里也受到了影响。

将近十年前,还不是丞相的顾先生教过她一阵子,带着她走向了农官的道路。前些年王上试着在咸阳城周边建立学馆,她猜是顾先生的提议,立刻报名了。好在因为顾先生当年的水车,她们村的收成向来好,家里也能拿出粮食来供她。

如今读了几年书,她已经是个真正的农官了。看在丞相曾经教过她的份上,村里有事也会找她商量。

二丫听到里正的招呼,抬起头来将抄写的王令看了看,“上面说,要赈灾。如果有因为蝗灾、水灾、旱灾而失去土地,或者不能生活的人,可以到乡上加入劳动队,每天管饭,一月发两斗粮。”如今的亭长一月才一石粮,灾民如果干活就能一月有两斗粮是相当不错的了!

“那真是太好了。”里正欣喜地笑了起来,他不太识字,拿到王令也不知道怎么看,总是来找二丫,“咱们村里有不少人家都想着卖地卖身,如今有这个消息定然是最好的了。”不用卖身为奴当然是好消息。

更好的消息里正没有说,听亭长说关中其他地区蝗灾严重,往往都是一乡一乡的没有收成,没有土地又活不下的农人形成了流民。本来大家还担心那些流民会不会到咸阳来,如今王上有这样的命令,他们这些咸阳城外的乡里算是保住了。

“王上还下令,有余粮的富户要献粮。”二丫接着说。

里正擦擦汗,“自然自然,流民来了咱们也受不住。里中受灾不严重,几石粮还是能拿出来的。”

“然后就是邮递站的事情了,剩下的就没有了。”他们里距离咸阳近,早在正式的王令下来前就有有秩把这件事交代了,所以二丫也就没有多说。

等里正走了后,已经是豆蔻年华的少女蹲在田边看着茁壮成长的麦苗浅浅的笑了,“这一定是顾先生给王上出的主意。”幼年时和王上斗嘴的画面她还能回想起来,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可真是大胆啊!

书院的先生们在知道顾丞相曾经教过她后,都建议她报名更上一层的中级班,学习为吏之道,未来可以成为一个县令或者县丞。旦二丫觉得自己还是对种地感兴趣,于是婉拒了先生们的提议,回到里中做了农官,她相信以顾丞相的远见肯定能想到专科发展的人。到时候她再去教农学的先生门下进修就是。

“二丫啊!”隔壁的婶子赶着鸡路过,这些鸡是王上分发下来的,属于里中的财产,被分配到各村让人领养。只要保证每年的鸡的数量和去年一样,生下的鸡蛋和孵出的小鸡就都是领养者的。听说鸡鸭鱼都能吃地里的蝗虫卵,家家户户都领养了些。

虽然听说离咸阳城远的村里还没有这些东西,但估计过了年,关中地区就能看到鸡鸭遍地走的景象了。

想起小的时候自己还为下一顿什么时候吃这种事情烦心过,还每天都吃不饱,二丫觉得蝗灾也没那么可怕了。在这一刻,她也深深的赞同书院先生们的话了,在王上和丞相的带领下,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快点!”一个军士挥舞着鞭子,招呼着队伍,“都走快点!今天可是让你们吃饱饭了的,还不快点走!”

这里是受灾最严重的灵宝,在函谷关的西边。今年的蝗灾自东来,遮天蔽日,位于秦国东边的灵宝受灾最严重,几乎是整郡绝收,灾民多的不像话,到处都是饿死或者被蝗虫啃过的尸体。王上下令赈灾,这件事也是丞相在管,底下的人每一个敢怠慢的。

这不,将劳力都集结起来,已经开始整修河道了。等整修完,还要城墙和城内的建设,总之需要人的地方很多,郡守甚至都有些担心灾民不够,已经调派了本郡的刑徒一起干活了。不过因为丞相的命令,他也不敢太过苛待灾民,只是因为粮食短缺,每天的粥稀了些,将原本安排的每人每月的粮去掉了。

女人们在粥棚和磨坊帮忙,孩子们也要收集柴火,磨土,搭建窑炉。所有人都是干活才能吃饭,部分男女老少。

好在,大家都是服徭役的熟练工,这些工作都是干惯了的,即使军士不招呼大家都知道要求和规矩。而且,在快要饿死的时候能有一口吃的,就算是多干些活也值得了。而且,听说现在搭建的窑炉是为了烧造砖块来搭建损毁的房屋,也会建设厕所用来更衣4,粪便会通过排污管道集中到涝池中发酵,做成肥料。现在辛苦些,日后种地就不担心肥料了!

在军士的看管下,灾民们有序的开展基础建设工作。

“看这样子,过完年应该就能把附近的路都修通了!”从咸阳来的少府官员拿着设计好的图纸,一点一点的比划,有条不紊的分派工作。在明年开春之前,他们就要把计划中的工程都做完,时间还是有点赶的。不过看着灾民们的积极性,估计差不多能完成任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