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贪王小八!横征暴敛的神!(1 / 2)

加入书签

第351章 贪王小八!横征暴敛的神!

不同的局势有不同的解法。

这一代的起步,完全要看上一代留下来的江山是什么样的,观察手上的资源。

晟世祖的苏为英,在某种层次上他继承的江山确实很烂,但是多亏了晋王为了打仗而疯狂筹集的军备,这至少给发展腾出来一个经济空间。

为英还是有一些银子拿来运作的。

他只奋斗了十年,就把整个大晟王朝的国家收入恢复正常。

再加上前有晋王这个大暴君的恐吓作用,导致形象上就出现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大家肯定是更喜欢苏为英这个皇帝,而不喜欢晋王了。

坦白来讲,晋王是帮助儿子狠狠背锅了。

小八不同,正英帝在位期间,汉王、秦王、晋王、宁王都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政策来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这样的手段,当然是推进了国家的实力,只不过正英帝手上的银子除了拿来建设以外,还有很多银子用在私人生活上了。

正英帝只接了一个大兴土木、生活奢靡的黑锅。

没办法再给成王接更多的黑锅了。

而正英帝在位期间,他那些政策的最大收益是政府,次要收益就是那些政府下面的官僚,国家越富有,官僚手上的银子自然也会多起来。

成王现在主要敛财的对象就是这批受益于政策而获利的官员。

要知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道理。

步入仕途,成为官员,想要得到银子,想要谋私,那太容易了。

甚至这些银子就放在你的眼前,只看你拿不拿了。

某些时候你还不得不拿这个钱。

这就像你去一个县里上任当知县,那么这些县里的大户都会来拜访,会来观察你是一个怎样的知县,自然也会带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东西过去拜访。

古代是把人情这东西捆绑得死死的。

这些东西,一般都是要收下的,不然的话,送礼的大户可能会觉得你这个知县对他没有好感,是过来打压他们的。

为了安抚这些地方大户,这种常规的礼物是要收下的,而收礼以后,新上任的官员也不方便上来就大动干戈。

这第一步收礼做到了,后面还有些小事情想要通融通融,这个礼物来往的过程就会越来越频繁。

偏偏士农工商,官员的社会地位还远高于其他阶级。

你从士人手上弄银子,免不得会被反噬。

陆成安只能说,成王得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而成王显然是比其他人更有掀桌子的底气。

因为她来当这个皇帝之前,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的。

【弘承三年二月,弘承帝开启了弘承朝的第一次科举,在这次科举之中,他任命李徽为主考官,分为南北双榜。】

【同时她不允许与在考考生有家族背景的官员担任本次科举的考官。】

皇宫内部已经是确认了安全,成王考虑的是朝堂的影响力,她说什么反对声音永远都比同意的声音多。

这不光光说明她这个皇帝的威信不够高,也说明了在朝会之上,能说是自己这一方的官员并不多。

先前姐姐们在朝会上的阻力那么小,很多时候都是她们底下最大的党派,有一个党派头目叫陆成安。

这个男人可以无条件地支持她们。

成王这次,已经任命了陆成安为禁军统领,再加上陆成安年纪大了,委以重任的话,改革成功前,陆成安要是不幸倒下了,那她成王也完了。

因此,成王心里还要多考虑考虑。

【弘承三年三月,各地的考生开始参与乡试,凭借着身为皇帝的你停下了各类的私人项目,国家的收入逐渐恢复正常。】

由于父皇的保守,很多政策,他都是唯唯诺诺,不敢真的勇于执行,只敢在一些小的政策上动动手脚。

像【一条鞭法】之类的税改、像【开海放关】这样的大制度变化,父皇都不敢做,这给了成王很大的使用空间。

不妥的是,成王虽然是个皇帝,可底下的官员不听她的话,就是空有满身武艺,那也用不出来。

开科举,就是成王想要疯狂吸纳自己人的一个阶段。

听她话的人扶持起来,不听话的就打压。

不听话的人固然多,可成王有兵权傍身,至少还是个实权的皇帝,虽然这样换人上位,是很费时间的,但总比卡在这里不让操作来得强。

【弘承三年四月,不少大臣看到了弘承帝逐渐疏远的态度,有些人抓住了这个时机,私下对皇帝表露了自己的看法和心意。】

成王冷笑了一声,有些人就是贱骨头,之前要他们站队的时候不站,感觉到她要下手了,马上学聪明了。

但成王也没有先前那么着急,说不定她当皇帝的机会就只有那么一次,能否光宗耀祖,也尽在这一次的成败上。

若是换成之前的态度,成王早就让这些立场不坚定的人滚蛋了。

要你们跪下的时候不跪,现在知道自己位置不保了,一个个开始跪了。

我能忍你?容你?

成王眼前的画面再次推动。

【弘承三年四月,你向这些主动投靠的官员表露出了欣赏的意思,并且许诺会有要事托付给他们。】

【你开始分化群臣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投靠你的大臣待遇,进行区别对待。】

【那些不听从你命令的官员,你时常冷落他们,即便是在奏折上也只回复一个‘阅’。】

【弘承三年五月,你又一次提出了《开海放关》的政策改变,而这一次朝会上,你还是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只有少数人的支持,但是这一次很多人沉默了下来,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

【听到那么多的异声,你不再提出《开海放关》,转而提出《考成法》,以此来提高官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由于先前《开海放关》的政策被群臣反对而弃置,这一次的《考成法》没有太多的阻力就通过了。】

【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提高了。】

【弘承三年六月,你在朝会上,一点一点地更替官员,逐渐重用青年官员,你在朝会上的影响力提高了。】

【弘承三年七月,大量考生涌入京城。】

【你查询了一下这三年以来各地收税的账目,在有些地方感到疑惑不解,于是找到了陆成安,询问账目上所出现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损耗是什么。】

【陆成安向你回答道:“如今的晟朝,向百姓们所收受的税乃是粮食,粮食在路上可能会受潮,也可能遗失了,甚至于被虫子、老鼠给吃了,这些过程中的粮食就属于运输损耗。”】

【你接着问道:“那么,这笔损失的粮食算在朝廷的头上,还是算在百姓的头上。”】

【陆成安继续回答道:“这类损耗自然是算在百姓的头上,就算路上损耗了一百石的粮食,粮长回去平摊一下,每个人都出一点粮食,那也不是很多,是可以让百姓们再补上一百石的粮食继续送,当然这也不是粮长说损失了一百石的粮食,就损失了一百石的粮食,还有其他一起压粮的官员跟随记录,互相监督。”】

【“不过这种运输损耗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并不认为让百姓们用粮食交税是一件好事。”】

成王以前都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内容。

现在是为了研究这些贪官怎么贪赃枉法的套路,故此一直在查账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她分析不出来,就找陆成安问问。

【“那有没有中饱私囊的可能性?”你询问道。】

【“这世道上可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这底下的人,他们办法想一想,还是有的,这许许多多的事情,那都是能暗做文章的,毕竟陛下也很难手眼通天,事事巨细。”陆成安对你说道:“不过呢,就如同先前宁王向先帝所提出来的《一条鞭法》,其中就是把百姓要上供给朝廷的税粮变成银子以后,再交给官府。”】

【“因为你把粮食折银以后,就很难出现运输过程中的粮食损耗,而粮食也能在地方上得以妥善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陛下你要知道,一个政策是不可能对所有人都有益的,如果一个政策对所有人都有好处,那么这个政策很有可能是对国家有害的。”】

【“就如同考成法一样,你不断施压给了这些官员,让这些官员完成不了指标就要面临离任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官员对于政务的态度和效率,使得百姓和国家受益。”】

【“可是呢,官员身上的压力就会变大,他们一定要完成政绩上的指标,所以对于官员而言,这样的政策,是不利于他们的。”】

【“再简单来说,百姓日子过得好,他们就会真正地拥戴你这个国家,那些有心想要谋反的人,也会没有这个条件难以起事。”】

【“但是百姓想要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国之主的你,就要让国家给百姓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是这个道理。”】

相父,我的相父。

成王一拍脑袋,她为政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碗水想要端平,所有人都不想得罪,自己还不想吃亏。

但是,她总感觉自己这样做,不仅是没能把国家经济带动起来,反而还得罪了更多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