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年号天明,天明阁十三功臣!(2 / 2)

加入书签

【大景王朝全国上下的士气提高5点,将士们的勇武心提高了,更想要为国家建功立业。】

成王当场就怔住了。

不是吧不是吧?

我不就是北伐的时候,逛了一圈,就被列为天明阁十三功臣了?当个护卫,能有那么高的功绩?

姐夫不会是在收买人心吧?

真当我那么好收买?

【恭喜你成为天明阁十三功臣,你获得了全新的羁绊——天明阁十三功臣,当十三功臣无人过世的情况下,你的武力提高3点,你的政治提升3点,你的运势提高3点,你的魅力提高3点,并且你将名垂青史,后世留名。】

人活一世,为的不是名,就是利,要么就是权力。

成王觉得在收买人心这方面,姐夫还是做的很到位的。

一眼就看出了她是一个铁骨忠臣。

要是姐夫赐个国姓给她,成王是真敢改姓的。

反正就姓这一次。

这算什么事?

大丈夫能屈能伸。

而且对成王而言,这些事情已经彻底影响不到她心如止水般的心境了。

【天明元年三月,陆成安举行祭天礼仪,同时在各地下达了兴修水利的指令,提供大量闲散青壮工作的岗位,又在多地灾区减免当地的赋税,并且命令程和前去负责丈量全国土地,清查百姓的户口,争取查出各个世家手下的隐户。】

【天明元年四月,陆成安命令南方多地的知名世家大族迁移至天京府,徙富室以实京师。】

北方的世家豪强在战乱之中被彻底摧毁。

不是被蒙古人砍了,就是被凉州的军阀管氏给解决了,而且,蒙古人抄家所得的大量银两、粮食、牲畜、土地几乎都没办法迁到草原上。

全部都在北方留了下来,而这些财富是被陆成安拿到了。

所以陆成安某种程度上,也是非常谢谢蒙古人在建设大景朝上做出的重大贡献。

至于陆成安为什么要迁移这些南方的豪强大户到天京府来,一方面是天京府同样是受到了战乱的影响,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流失,经济损失很大。

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些豪强大户,在南方是属于顽固的强悍势力,迁移这些人口,相当于是把他们从地方上拔出,可以起到削弱他们势力的作用,把他们放到陆成安的眼皮底下严加看管,是能预防他们为乱地方的乱象出现。

其次,他们迁移过来,拖家带口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财富可以活跃首都经济。

当然,这些人肯定不愿意背井离乡。

但现在拳头大就是硬道理,陆成安的军队是牢牢控死的,而且陆成安几乎取得了绝大部分人的拥立。

迁移又不是要命,这些人只能接受现实。

不接受,别说是财富了,命都没了。

上来陆成安就施行了两个大动作,先是利用封赏加强了内部的团结,又迁移大户来削弱他们地方的影响力来刺激遭受战乱损失的首都经济。

但是陆成安也不敢步子迈太大,一月来一个政策,这样高频率的政策,谁能顶得住啊?

【天明元年五月,陆成安册封陆为英为蜀王,和瑾贵妃商谈过后,不打算外放就藩。】

【陆成安每每看到陆为英,都会笑着说道:“此子类我,我深爱之啊。”】

【陆为英年少多智,有一套自己的高明见解,且看待事物非常深远,面临关键大事刚毅果断,不拘小节,在京城为陆成安分担政务的压力,屡屡都有妙言,让陆成安深以为然。】

即便是宁王也不得不承认晋王的儿子,在能力上面是没有黑的,苏为英最大的错误,错在了她的娘亲是晋王苏瑾若。

但凡换个靠谱点的妈,苏为英都不会在小小的年纪承受那么重量级的痛苦。

【天明元年六月,陆成安极为重视教育,为了让民间扬起学术之风,让天下百姓都能有读书识字,他在宫中置办了皇家学院。】

【皇子自小就要接受严苛的教育,同时允许京师内勋贵、文臣包括民间素有名声的神童入宫伴读。】

【天明元年七月,瑾贵妃在宫中作画,对着陆成安画出了一幅传世之作——《天子图》。】

【这是瑾贵妃为陆成安画下来的画像。】

【天明元年八月,南方富户豪强已经大部分入住了天京府,原本萧条的天京府经济,在人口涌入的情况下,街道上慢慢恢复了过往繁荣的模样,刺激了当地的经济。】

【天明元年九月,你的后宫之中又添了新丁,陆灵然降生了。】

【慢慢变多的皇室族人,你开始思考宗室的制度。】

明朝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朱元璋立下的宗室禄饷制度。

按照朱元璋的划分,后世所有宗室子弟,共可以分为八等。

皇帝嫡长子为皇储,其他为亲王。

亲王嫡长子世袭亲王,其他为郡王。

以此划分,郡王的嫡长子,庶子待遇也不同,一级一级微调,嫡子享受最高待遇,庶子不断往下削。

亲王每年的俸禄为万石,郡王岁两千石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颁布了法令,所有的宗室子弟都不允许出去做事,不能种地,不能行商,全部都靠宗室的俸禄过日子。

人口是越来越多的,明末的时候,二十万的朱姓宗亲摆在那里,那就是天下之民拿出大量的钱财来供养这些朱姓的皇室宗亲。

这可以说是大明最诟病的制度。

陆成安有了几个孩子,就不得不考虑大景王朝的宗室制度。

我有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你有谁?!

明朝的宗室制度烂,那就借鉴其他王朝的宗室制度,研究出自己的一套适应国情的宗室制度。

而陆成安是不养闲人的。

朱元璋对外人太狠,对家人太好,你自己用严治的治国方针来面对天下人,要求文臣、百姓做到你的标准,却不拿这种标准去对待自己的宗室、后人。

明末出现那么多的投降派,甚至帮助清朝反攻大明的人,这里面,大明的皇帝得自己考虑一下自己的问题了。

明朝中后期的那些个皇帝,有一个说一个,全都是挺该死的。

而陆成安计划的宗室制度,在三服以外的亲属就分赐田地,送往首都之外的地方自食其力,地位上等同于庶民。

但是仍然将这些人载入皇族的族谱之中。

你有能力,那你就证明给我看,要么靠科举杀回来,要么就立军功给我打回来。

至于细节方面的内容,陆成安还要再斟酌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