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祖训又能怎么样?(1 / 2)

加入书签

第226章 祖训又能怎么样?

这叩阍,已经是大晟王朝很久都没有人敢动用的一种鸣冤方式。

凡吏民冤抑诣阙自诉者,曰叩阍。

其中,分为三种形式,登闻鼓、拦车驾以及上呈书信给朝廷的匦函。

这匦函便是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

但大晟王朝早就没有这种收纳民意的匣子了,而父皇此时也没有出行,自然也没有拦车驾这一说法。

那么晋王,只能是用了登闻鼓的方式进行了击鼓鸣冤。

事实上,为了避免那些无端刁民的恶意上访,登闻鼓已经是很少沿用的一种鸣冤方式,更多的像是一种形式上的摆设。

凡击登闻鼓者,先廷杖二十,若是虚报案情,按罪定性。

这不是说天子自视甚高,而是有些人,明明自己犯了错,却反而要倒打一耙,固执己见地认为自己没有错,错在别人的身上,觉得很冤屈、很委屈。

平时,皇帝自身的政务就很多,春季百姓耕种的情况、各地的灾情,都要他来审查,灾情严重的地方还要拍案决定要不要赈灾,若是天天有人叩阍鸣冤,皇帝再腾出时间来做这些事情,不仅是时间不够,皇帝的火气也很大。

因为这些事情,本就该是下属的父母官去做,现在闹到这里来了,你们这些地方官在做什么?连这点小事情都办不明白吗?

作为天下共主,绝大部分的皇帝都不是什么好脾性,而脾气稍微好一点的皇帝,都能说得上仁厚。

也正因种种因素,使得叩阍逐渐成为了一件象征性的形式,百姓叩阍,皇帝不单单要查清这个案情,还要追责地方官员的管理不当、处理百姓鸣冤的逾界之举。

地方官员为了乌纱帽,是会想尽办法平息民怨的。

所以,没有天大的冤屈,没人会千里迢迢地来到京城去击打登闻鼓。

晋王击打登闻鼓的行为,可以说是非常鲁莽的举动。

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现在先别急,我这不是在给你兜底和善后吗?

原本成王都感觉这一次由她惹出来的事情,都被她的机敏聪慧解决了大半,晋王这一手击登闻鼓,顿时是让局面变成了一汪浑水。

正英帝同样对此感到惊讶。

他是怎么也想不通,平常活得精彩,成天高高兴兴的晋王,会做出击鼓鸣冤的做法。

按照仪仗,就该走一遍击鼓鸣冤的全部流程,但是正英帝思来想去,他都猜不到晋王的心思,若是把这件事情放大了,正英帝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女儿受罪的。

毕竟晋王若是胡诌出来的冤屈,其罪行可就远远不止是打二十个板子那么简单了。

想到这里,正英帝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决断,“让晋王从东华门进来,叩阍的三司会审就不必了,朕料想她应该是不小心碰到了鼓。”

顿了几秒钟。

正英帝忽然感觉这样轻描淡写地放过晋王,未免也太便宜这小女了。

旋即,他话锋一转,冷声开口道。

“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再怎么不小心也该有个限度,先让她挨上二十个廷杖,再来见朕。”

正英帝原本的打算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这么做,他的心中仍有些不解恨,这段时间晋王做事出格了不少,怎么想都该警示一番了。

再不给她来几下廷杖,晋王迟早能给他这个父皇惹出更大的麻烦。

不打不成器,长这么大的,做事还那么不牢靠,该打!

成王也怒了,她以为是晋王在作死,却没想到父皇那么偏心,怎么就只打了二十个廷杖啊?

这也太便宜晋王了!

以晋王的身子,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吃下了。

而宫外正在与禁卫军对峙的晋王。

整个人的思路却很清晰。

成王使用体验卡,让父皇提前得知了汉王当女帝的那条线所发生的事情。

那条线,是陆成安和外人成婚,而父皇在那个模拟之中,是体现出了对陆成安的那个儿子陆谦己的喜爱。

所以,赐婚是有理由成为其中的一种可能性,既然有这个可能性,她晋王,就必须要见上父皇一面,以此扼杀掉这种可能性。

当然,最惨的应该是秦王,作为那条线里发动过政变的秦王,现在应该是一句话都不敢吭声了,生怕父皇一怒之下,给她送去祖祠见列祖列宗。

至于她晋王为什么要冒着风险也要见到父皇,先不谈最直接的收益论,就是她对陆成安的喜欢,那也不可能把陆成安拱手让给外人啊。

模拟过几次,当过女帝的晋王,最讨厌的就是用帝王心术来看待问题,因为这样看待问题,就已经失去了人性的意义。

我馋陆成安,难道是为了生下苏为英,继承大晟王朝的基业吗?

或许,这套想法,很符合秦王的价值观。

但很遗憾,晋王是不可能认可这样愚蠢的收益论,那就算是没有苏为英这个儿子,她晋王也好陆成安这一口啊。

或许,最初和陆成安产生交际,是有和汉王、秦王怄气的原因,但是在几次的模拟下来,晋王发现自己是越来越喜欢陆成安这个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