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正英帝的震撼!这才是朕的好儿郎!(1 / 2)

加入书签

第219章 正英帝的震撼!这才是朕的好儿郎!

正英帝忽视了记忆中秦王对他的劝谏。

他作为一位旁观者,看着脑海中一一进行下去的记忆画面,他的愤怒是更为直观的。

当然,作为掌权多年的正英帝,他不容自己的威严受到侵犯,同样是一个理由。

他赐予了陆成安掌镇边军团的各部军马之权,让吴明和江骐宁协同清洗此案。

这是一场毋庸置疑的大清洗,吴明作为镇边军团的主帅,江骐宁作为锦麟卫首领,这三个人的一同出手,可见决心!

而陆成安拿着他的人重回东南沿海地区,所到之处,百官为之颤动,一共处死七十六位南方世家中牵扯至此案的士人,追查出二十一位牵扯此案的南方官员,其中包括了四位地方知府的官员,一位从二品官的巡抚,以及前任巡察此地的钦差大臣。

一时之间,卷起了空前的腥风血雨,卷入其中的大大小小官员不计其数,株连族群规模高达13941人,创造他正英帝掌权以来的大案之最,涉及金额高达两千万两白银,现银两百万两。

看到这里,陆成安带着人把这些祸害朝野的害虫,杀了一个干干净净,他正英帝心中扬起了一股无比畅快的爽意。

陆成安。

真是一个为民为国的大忠臣啊!

这已经不是正英帝第一次感叹了,事实上,这些记忆碎片中,陆成安所做出来的事情,已经足够他名留青史。

遇到这么棘手的案子,寻常官员,他敢管吗?他有这个胆量去碰吗?

陆成安碰了,他不仅敢碰,还敢查到底,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正英帝沉吟着。

有了陆成安后,他多半,也能做大晟王朝做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大事了吧?

正英帝想到这里,燃起了一丝野心,可是下一秒,冷水从天而降,他病了,病得彻底。

甚至是不得不取消了惯例的早朝,应召官员入寝宫商议国事。

而这个期间,陆成安的位置越做越高,在【内阁制】下,渐渐做到了首辅。

并且,陆成安这个首辅的权利,因为他的名望,因为他的能力,因为他的政绩,功压其他人,成为了权倾朝野的真正权臣。

这不禁是让正英帝担忧起来,他死后,陆成安会不会在性情上有所变化?

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人呢,说到底还是会改变的。

胡思乱想下,正英帝看到了陆成安以后的儿子,一个叫陆谦己的孩子,很有意思。

他年纪小小,却不怕生,像是一个小大人,名为陆谦己,说起话来却不是那么的谦逊。

一番趣话下,正英帝对这个小娃儿,也是有了兴趣。

陆成安这时候,向他提出了《一条鞭法》,看着《一条鞭法》的内容,正英帝陷入了沉思之中。

清丈土地、统一赋役、计亩征银、官收官解。

牢牢记住其中几个关键之处,正英帝在心里记好了,等下便起身,去御书房把这些内容给写下来。

而记忆里头,病重的这些日子,陆成安常常带他的儿子陆谦己入宫见面,陆谦己更是说出了自己想要当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来为朝廷效力。

这让正英帝愈发的感触良多,他也能察觉自己时日不多,即将要离开于世了,他的身体,似乎,越来越不受用了。

看来,以后的自己,会有一场大病,得好好注意保养身体了,正英帝在心里暗道。

到这里,就像是数着时间过日子。

正英十三年的四月份,正英帝看着自己召陆成安入宫,心里料想,他多半是要给陆成安托孤了。

也不知道所托之人,可承这天下之重吗?

画面定格。

正英帝听着陆成安的声音就像是耳边响起一样。

“君如青山,我自当如松柏,粉身碎骨,生死不渝。”

君为青山,我为松柏。

好一个‘君为青山,我为松柏’!

这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正英帝安了安心。

而他,最终是传位给了汉王,他的长女,其中托孤的重臣分别是陆成安、吴明、长孙明三人。

自己这就是死了吗?

正英帝看着画面上,自己卧榻吐出最后一口气的模样,有些伤感的同时,还有些异样的感觉。

但是

但是

好像没有结束?

他看着自己的身影如同灵体一样的状态,落到了祖祠之中,他的那个仁宗牌匾之上。

而,故事仍然在继续着。

汉王解除了海禁,开关通商,朝廷继续推广《一条鞭法》,安和新政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促进效果,在他死后,汉王每年的税收都在长高。

正英帝没有想到,自己那个看似愚笨的女儿,竟然还有这样的作为?

而在陆成安的主政下,国家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刺激与增长,人口也在报增,陆成安重新统计了人口。

长孙明为首的臣子,在这个期间疯狂弹劾陆成安,这让正英帝也感觉到有些恼怒。

但凡,陆成安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长孙明的弹劾,正英帝都能接受,毕竟长孙明也是托孤中的一位大臣。

可是陆成安做出来的事情,是让大晟王朝的国力不断上扬,这长孙明的弹劾,不就是摆明了要来争夺权利吗?

真以为自己很重要吗?

如果是自己,直接就让他卷起东西滚蛋了!

结果,汉王还真的就这样同意了长孙明以退为进的请辞,让长孙明滚去老家隐居了,这样的做法,让正英帝莞尔一笑。

好!

做得好!

朕的女儿干得漂亮!

还没等正英帝高兴多久,边境突发战事,边疆的蒙古部日益势大,他们常年骚扰边疆,同时高句丽遭遇了倭寇的大举入侵,高句丽的君主向大晟王朝求援。

与此同时贵州的土司头目曹东成还趁乱造反叛变了。

旁边的云南平西侯徐琰去平叛的时候,曹东成伙同交趾建立同盟关系,交趾豪族头目黎宛突袭云南,迫使徐琰回去保卫云南,而吴明则是在边境血战蒙古。

正英帝把这些人的名字,一个一个全部都记下来了。

更离谱的事情,在正英帝的眼前发生了,汉王掌权的第六年,长孙明和管彰悍然发动宫廷政变,以‘清君侧’通报满朝文武,以十宗罪为由,要跑去杀陆成安。

这是正英帝全然想不到的事情。

长孙明为了争夺权利,竟然敢去做政变的事情。

好在,京师之中不知道哪里奔出来一支勤王部队,解决掉了长孙明和管彰的叛军,而自己的长女汉王也没有去追究宁王、秦王的罪责,只是将长孙家给抄家诛灭了。

正英帝暗暗点头,汉王这些事情,做的还是挺不错的,没有对自家人刀剑相向,这非常好。

不过,这也太内忧外患了吧?

内有长孙明和管彰这两个不定因素,草原还那么不平静,土司的事情也多,正英帝想着,心中后怕万分。

这么下去,大晟王朝不会被亡国了吧?

正英帝紧张了起来。

贵州之乱,最终是由晋王所平定,这让正英帝长舒了一口气,看来咱这个三女儿,干啥啥不行,打个叛军的武力,还是有的。

没白让她练武。

可,这个蒙古怎么解决呢?

刚想到这里,蒙古就对大晟王朝宣战了,因为没有互市的原因,决定全军南下,而朝廷立刻集结了大量兵力应对。

此刻,陆成安请求出战!

这个画面,让正英帝当场就急了,你一个文臣凑什么热闹啊,正英帝知道陆成安对于大晟王朝的忠心耿耿,但是大晟王朝还没有沦落到让文臣提刀上战场的地步啊!

这时,正英帝忽然回忆起他和陆成安的第一次见面,在南苑的猎场,那时的陆成安一身戎装。

等一下!

不会这个陆成安不仅仅是一个文臣,还是一个能带兵打仗的将才吧?

刚想到这里,汉王就给了陆成安大量的兵权,而成为主将的陆成安临时掌兵马之权,携三万精锐兵发疆域,夺回河西走廊。

历时三月之久,陆成安取得大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