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突出一个字! 狂 !晋王觉得自己是懂谈判的!(1 / 2)

加入书签

第210章 突出一个字! 狂 !晋王觉得自己是懂谈判的!

陆成安所草拟的协约,不说笑,这里面没有一项是不过分的,他就是故意这么做的。

第一项里提到的每年上供十万两白银,条约后面陆成安额外索取的牛羊马之类的牧场物资,就是不想给蒙古帝国活命了,给他们的经济狠狠地开了两刀口子。

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牛羊则是游牧民族的钱袋子。

中原地区的百姓要的是田,有土地就能养活自己,而游牧民族的财富便是牛羊。

就光说一头羊,就能给游牧民族带来很大的经济价值,因为羊毛是可以制毡的,还可以拿来做衣服,此外羊乳不仅可以做夏天的饮料,而且能制作出冬天食用的奶酪和奶油,羊肉的营养价值更不用说,就连羊粪都可以作为燃料和垒圈的材料。

在这其中,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奶酪是个舶来品,其实在很早以前的文明中,就有奶酪这种物品了,不过那时候,这东西不叫奶酪,而是被称之为醍醐,成语【醍醐灌顶】中的“醍醐”便是奶酪。

越早的年代,这种奶酪就越稀有,一般都是游牧民族拿来当做朝贡的贡品。

由此可见,牲畜在游牧民族这边的重要性。

陆成安这一开口,这一刀,就砍到蒙古帝国的大动脉上了,何止是流血,这是喷血,血都要滋人脸上的那种。

这是经济效益上的残酷阉割,类似于战争赔款。

而另外三条,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父子之国这个就是公开性的侮辱了,主要是蒙古帝国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没有承认这次的失败,只是因为战败而将大晟王朝列为不征之国。

多少有点自尊心强了。

毕竟,朱元璋所确定的十五个国家为不征之国,原因是这些周边小国都是山海阻隔的穷乡僻壤之地,如果劳师远征,得不偿失。

还不如不打,所以列为不征之国。

这边的蒙古帝国,却不是朱元璋那套不征之国的意思,单纯是给自己找补了一个面子回来,隐晦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但不完全承认。

但真实的情况是——蒙古帝国现今的战事失利,已经影响到了综合国力,让双方失衡的战斗力,重新回到了一个起跑线上。

之前的蒙古帝国倾尽全力,大晟王朝是不敢拼到底的,双方谁没撑住这一口气,很有可能会有一方彻底灭亡。

这场重要的战役打完,主动权彻底回到大晟王朝的头上,蒙古帝国因为战事的失利,从而失去了大举起兵,入主中原的能力。

但大晟王朝养精蓄锐,在积累充分的经济后,未尝没有反攻草原的机会。

就这种情况下,陆成安岂能给蒙古人一个自己找补自己面子的机会?

你输了就是输了,别拿什么【不征之国】做什么修饰,既然你不承认你的失败,那我就得寸进尺,让你狠狠地面对自己失败的事实。

史书,由胜利者书写,我陆成安拿的就是事实来打你那个强装出来的自尊!

你不承认?

那我反手就是一个【父子之国】的条款,骑在你脸上。

这几乎是最耻辱的,最没有面子的了。

说是挑衅都不为过。

就是在疯狂试探对方的怒气值。

整个历史上,【父子之国】的条款都出现的比较少,像是【兄弟之国】、【叔侄之国】比较常见。

跟【父子之国】这种丧权辱国的条款能相提并论的,只有【君臣之国】,巧了,我大宋除了【父子之国】这个条款没签过以外,其他该签的,都签过了。

当时的大宋那是屈辱到无以复加了,所以,陆成安这个【父子之国】的条款那也是相当没有给面子。

另外两条,其实找事的程度也很高,但是在浓度上肯定跟前两条是没得比的。

所以,陆成安拿出这个战争赔款的条约协议时,汉王懵了。

主要是,她也没见过这么狠的条款。

这个【净州协约】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你们别投降,咱们继续打!什么?不打了?那不行,你想走的话,你今个儿必须得给我跪下。’

突出一个字——【狂】!

但,莫名地有种说不出来的爽。

汉王也知道陆成安这些条件很过分,几乎是不给人活路,没有考虑过会不会把蒙古人给逼疯。

可是,想想,汉王心里就一阵秋高气爽。

关键是——旁边这草原上的邻居太不老实了,一缺少过冬的粮食,就跑她这边来打秋风,白白掳走了百姓一年的辛苦劳作也就罢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要通过杀人来威慑。

这是实打实的威胁。

抢粮食杀人不说,他们甚至还有入主中原的野心。

光是这种外部的压迫感,就让汉王一直非常紧张地处理国内的各类政务,几乎是手上一有银子,就投入到陆成安这边。

国力方面,粮草的运输,每年的军饷,随时都在榨干汉王身上所剩无几的银两。

为了对付这些游牧民族,汉王每个月宫里的开销不超过一千两,如果不是宫里有两个孩子的话,汉王甚至能压缩自己的开销费用到三百两的程度。

如今,陆成安的边疆大胜,对于汉王而言,颇有一股苦尽甘来的味道。

而陆成安放肆地大开条件,训斥与教育蒙古一方的行为,更是让汉王彻底将自己的压抑给宣泄了出来。

强忍着给陆成安封为【异姓王】的冲动,汉王在京城之中,随时准备迎接属于她的英雄。

而晋王却从幽州赶到了陆成安的地盘,开始帮助陆成安出谋划策,洽谈与蒙古谈判的合约一事。

她觉得在谈判这件事情上,她是有天赋的。

肯定能把蒙古人谈判谈得是一个明明白白。

比如说,在牛羊马上面的条件,还得翻倍,晋王本人是比较喜欢吃羊肉的,其实牛肉也吃,但是一般情况,是不给这个条件吃牛肉的。

毕竟牛在耕种上很有帮助,吃牛肉在大晟王朝也是犯律法的。

像她这种亲王,每年就一次皇宴的时候,能吃一次牛肉,其他时间段,要想吃,只能偷偷吃。

所以战马得来几万匹,牛这种牲畜吧,也得来几万头,羊羔则来十几来万头吧,晋王还想着在军中办烤羊宴,她唯独可惜的就是蒙古不能一个季节送一次,而是一年送一次,那总感觉肉不是很够吃。

十个将士吃一头羊,这么多人呢,晋王比较担心论功封赏的时候,不够大家吃肉,从心理上而言,她还是想多伸手要点牛羊的。

蒙古人抢了那么多,吐出点东西,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总不能统一草原的大部落,这种手笔都拿不出来吧?

而陆成安胆敢开出这般天马行空的条件,跟他手上还握着蒙古帝国被俘虏的一万多青壮人口有很大的关系。

不得不说。

谈判桌上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在谈判桌上解决的。

没有足够的武力,蒙古帝国又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跟你谈条件!

能谈判,是建立在这场战役的胜利上。

有狂的机会,陆成安自然是要狂到底!

不一口气狠狠地唆对手一口国力,那还能是人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