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门儿清的晋王殿下(1 / 2)

加入书签

第132章 门儿清的晋王殿下

文庙和武庙,在古代,是评判一个人能力的基准。

当然,最早的文庙只供奉儒学派系的大儒,是有水分的,明清时期的文庙会更加务实一些,诸葛亮就是在这个时候入了文庙。

而如果说皇帝的能力,是要用庙号的寓意来判断他是否是优秀而合格的皇帝。

那么能进入文庙和武庙的臣子,那都是有实打实的功绩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有了这个参考标准,才能成功进入文庙和武庙。

陆成安这个存档,最初的想法,只不过是尝试变法革新,来为大晟朝找到一个在和平中谋求破局和改变的路子,走的是文治路线。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很骨感。

隐藏在平和的表面下,藏有无法触及的暗雷,他的文治功劳,在这次评分中,算不得主体,其实还是靠军功上位的。

安和三大征,平定了草原统一的蒙古强盛后对于大晟朝的战争威胁、燕然勒石,跑到蒙古王庭的大本营这边,宣扬了自己的功绩。

攻破了不断暗中施手脚做小动作的高句丽还干碎了南越国的小人面孔。

对外战争的三连胜,才是这次评分那么高的原因。

而陆成安这次变法,不能说是完全成功,当然正英帝和汉王都相当支持他对于大晟朝进行的变化和改造,可是朝堂中的保守派可不是那么想的。

不管哪一朝哪一代,变法都是有保守派反对的声音存在。

这些保守派,一方面是利益受损的地主阶级,一方面是想要拉拢其他地主阶级的人进行反抗。

陆成安既不能转化这批人成为变法阵营的人,又很难在不损伤对方利益的情况下,做到双方都能满意的妥协。

他又不是皇帝。

只能和这群保守派的人打太极,没办法压死这帮人。

所以,这就是变法的僵局所在。

张居正的变法,在其在世时,理论上是成功的,他通过【一条鞭法】等改革措施开创了大明朝的中兴,即万历年间天下繁荣、富庶的局面,为嘉靖朝时期日益衰退的大明国力补充了有生力量,延续了几十年的国运。

最终在没有后继人继续维持变法的政策,变法以失败告终,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性。

因为一个朝代的变法,是建立在这个朝代已经支撑不下去,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本来就是未知性且危险的。

而封建社会的最大问题是土地兼并后,百姓举步维艰的情况。

现代社会,看似没有了土地兼并,但实际上是换成了另外一种形式,以财富兼并的状态,让多数人的财富来养活少数人的优越生活。

换而言之,陆成安无论在文治上做出任何改变,想要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他都不可能做到如【横渠四句】所形容的崇高境界。

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化的浪漫主义。

陆成安做到最后,恐怕只能是在自己执政期间,让百姓过上还算过得去的日子,但是,陆成安不能强求其他的权贵阶级,不去享有这样的特权。

每一次模拟推演,陆成安自己都在深思大晟朝这个国家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最终他得出了一个认知。

现在的大晟朝,哪怕是天降猛男,也只能说是打了一剂强心剂。

得天降一大堆猛男,还有皇帝励志革新,要是皇帝的态度不坚决,是个摆子的话,就是有再多的猛男想办法,也是白搭。

花半秒钟就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而有的人是花了几秒钟看清了事物的本质,却不想做出任何的变化,放任自流。

陆成安不想管那么多,拉弓上弦。

余光看到了天际掠影下来扑食的猛禽,陆成安在它起势之际,一箭骤发,将其钉板似的再次射杀。

这种移动靶的射杀难度是很高的,尤其是这类猛禽对于危机的感知力极强,能射中不光是要出神入化的箭术,还要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吕琯目光一滞,其实陆成安之前一手箭术,已经是让吕琯收回了对方只是一个书生的第一印象,可他也没想到陆成安的骑射本事可以厉害到这种地步。

这时,远端的几骑飞奔而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