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我忍不住想要开杀了!(1 / 2)

加入书签

第89章 我忍不住想要开杀了!

得意。

张狂!

肆意微笑!

晋王府,整个王府都能听到晋王殿下爽朗的笑声。

无敌!实在是太无敌了!

晋王感觉只要让她再拿到一次模拟推演的机会,和陆成安联手,那么这大晟朝的天下必然是晴天万里!

四世三贤?

四世四贤!五贤!六贤!

而看着陆成安各项评分,全场陷入了沉默之中,唯独秦王还在做着缜密的分析。

对于每次推演模拟,秦王都会孜孜不倦地做着复盘,上一次天下大乱的主要原因是世家阶级过于剥削平民阶级,导致治安往下暴跌之后,民众开始起义暴动,这一点上,秦王已经意识到过于仰仗世家阶级所带来的后果。

尤其是一些大姓世家,不能让他们把持朝政,一旦遇到野心家,那是分分钟就要政变给你看的。

这就很考验上位者在制衡这一点上的表现,要控制好各个行政机构的数值。

而长孙家权柄腾飞的时间,恰好就在南北榜案的这段日子。

作为北方世家的长孙家,在意识到正英帝逐渐恩宠和偏向于南方世家,抬出新的南方派系文臣,与他这个丞相相抗衡,于是,干脆来了一招捧杀的手笔。

当时的情况是,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两个六部中权力较重的职务分别由陈禹斐和张跃两人出任。

两人的背景都是南方人。

一般吏部尚书分为两种,一种是依附于丞相的,另一种就是独立的。

在没有陆成安第三次模拟推演中的内阁制诞生前,吏部尚书就是六部之首,一旦跟丞相穿一条裤子,那皇权基本上是很难和相权相抗衡。

而自己父皇让陈禹斐和长孙明这两个人,斗了十几年。

值得一提的是,张跃是陈禹斐的提携恩师,所以这两个人的关系极为密切。

于是,问题就出在这里。

本身这几年南方士子在榜单上被录取的进士要比北方多,不说有没有人暗箱操作,但每年还是会有那么一两个南方世家的人,有些‘侥幸’而好运地成为进士。

在科举后期的考试,试卷的评定,由很多重臣一起批阅,所以有些考官是可以通过字迹来分辨考员,有一定舞弊的条件,但全部录取南方试卷,本身就是一件很蹊跷的事情。

可能由于发展和地区问题,北方人更多地会出现一批征战沙场的名将,在平常的考试这一方面的确不一定是南方士子的对手,可一人没有录取,本身就是一个影响统治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

其中张跃的两个族人,正巧也在科举的榜单之中。

看到最后的结果,秦王可以推断出来,这次北方士子全部落榜,南方士子得此大胜,其实就是以长孙为代表的北方世家进行的故意捧杀。

他们这些人,全部都没有在后期的考试之中推举北方士子,反而全都给南方士子批阅了更高的评价,还特意将礼部尚书张跃的两个族人,他们的试卷选了出来。

一方面是传达给正英帝一个讯息,你对南方派的恩宠过甚,一方面也是给这次主考官,身为礼部尚书的张跃使绊子。

而这一点,张跃没有真正洞察到长孙明的杀机,误以为对方是为了向他示好,想从吏部尚书陈禹斐的手中争取到他的支持。

就自以为是地公布了榜单,没有察觉到榜单上全是南方人,到底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自己的父皇对此勃然大怒。

他宠信南方派系的文臣,是为了制约当年支持他上位的从龙之臣,压榨这批北方派系文臣手中的权力,但并不意味着他能容忍南方派系的大臣可以指手画脚到这种地步。

南北榜案,引发了北方士子的不满,是影响国之根基的事情,正英帝从重惩戒了张跃,并要求他赶紧查明原因。

在这点上,正英帝是给了张跃一个很大的退步机会。

但这时,礼部尚书张跃犯了第二个错误,由于自己的两个族人这次上了榜单,他极力掩盖自己的错误,故意选了几份北方士子原本就不过关的试卷上交给正英帝过目,暗示是北方士子本身就考的太差了,跟考官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张跃找几个替罪羊,承认是有人徇私舞弊,他也就丢个官职的事情,可是他一错再错,原本就在挑衅‘北方人’的忍耐限度,这次更是做出了如此不智的政治判断。

吏部尚书陈禹斐为了保住张跃,替他求情。

正英帝不犹豫,直接抄斩了礼部尚书张跃的满门,随后陈禹斐因为求情一事,也失去了正英帝的恩宠。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大晟朝的子民。

张跃的所作所为,不仅是自己的取死之道,还影响到了正英帝的统治稳定,这就是必死的。

陈禹斐给张跃求情,就多出来一些没必要的政治污点。

这让正英帝重用陈禹斐,也要三思熟虑。

所以这一次的南北榜案,是以长孙明为代表的北方世家和正英帝为代表的皇权势力,都取得了胜果。

正英帝杀了张跃满门,废除了本次榜单的成绩,推出了南方、北方用不同的榜单科举入仕的方法。

收拢了长期处于异族侵扰,镇守边疆北方士族的民心,巩固了正英帝的政权稳固。

而长孙明通过这一次胜利,争取到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带着北方派系赢了一场胜利。

至此,南方派系出现了一个真空期。

秦王的破局点,很简单,她通过汉王的第三次通关可以判断,只需要扶持出一个能跟长孙家争斗的另一股势力,让长孙家在父皇驾崩前,没能在朝堂上安插那么多的党羽。

她就有机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