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风波乍起(2 / 2)

加入书签

“恒儿乖,恒儿听娘亲的。”

对于这个刚认几个月的师父,姜恒却是打心里怕了。

他也曾是王府赫赫有名的小霸王,谁见了他不得挨上两个大嘴巴子,所有人都得让着他,宠着他。

唯独他师父。

师父打人是真打啊。

他们见面的第一天,师父就笑呵呵给他一颗糖吃,他给一巴掌拍开了,还让师父趴下来给他当马骑。

然后他的屁股就碎成了八瓣。

姜恒记得那天自己的嗓子都哭哑了,后来找娘亲告状,结果娘亲还帮师父说话。

于是他哭着喊着要找父王,把娘亲给气哭了。

然后他八瓣的屁股变成了十六瓣,痛到连哭都忘了。

再然后,师父让那个身上全是药味的黄大夫给他屁股敷了药,冰冰凉凉,屁股好得很快。

结果第二天不听话,他又被打了。

姜恒回忆起和师父相处的时日,简直就是他屁股的血泪史。

这会儿听到师父要来,姜恒立马端正身形,免得让师父找到机会打他屁股。

厅中,几位大人的争论告一段落,一个留着两撇胡子的中年官员朝着帘子一拜。

“娘娘,叛军近在咫尺,灾民也有所异动,还请您早做决断!”

王妃认出这是昌宁郡守翟润,原本王爷在的时候,他就是个应声虫,王爷说什么他做什么。

结果王爷刚走没几日,他就开始对王府的命令敷衍了事。

叛军破城,导致灾民大增,如今涌到城外想要进城,他竟想要她以王府名义下令驱散城外数十万的灾民。

若真敢做出这样的决定,以后注定遭万千百姓唾骂。

可一想到昌宁城破,王府首当其冲,若不驱散灾民,城防有失守风险。

王妃顿时难下决断。

“崔长史,你怎么看?”

她的视线透过珠帘看向场中另一个文官,正是王府长史崔清源。

崔清源朝王妃拱了拱手,以示尊敬。

“娘娘,微臣觉得翟大人所言有理,灾民人数众多,若不尽早处理,极可能引起民变。

但不可暴力驱逐,不如先行施粥安抚,而后分批分流去附近府县,这样也能免得灾民进城引起祸端。”

王妃当即心动了。

这样处理似乎不错。

翟润冷笑道:“崔大人真是好心肠,姑且不提叛军是否会在近期攻打我们,就是想要施粥赈灾,银子从何处来?

那是几十万灾民,不是几十几百人,就算给他们一天一顿喝稀粥,起码也得几万石粮食。

还有分流他们的人手哪里来,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守城还不够用,崔大人这样做不就是在削弱我们的守城力量。”

“银子王府可以出。”

王妃几乎脱口而出。

福王府经营昌宁郡多年,真不差这点银子,若是能守住城,再多一点她也肯出。

连王府大权她都说让就让,别说一点银子,典型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下官替城外百姓多谢娘娘!”

刚刚还反对的翟润当即改变了主意,这笔银子下来,他起码可以分润三成。

“另外还有王府诏书一事全权由崔长史代替,本宫一介女流,才疏学浅,守城大事需得仰赖几位大人。

今后这些事就不必来问本宫了。”

珠帘后,王妃叹气道。

“本宫有些累了,你们退下吧。”

“娘娘英明,下官(末将)告退。”

几人都是躬身一拜,喜色差点掩盖不住。

他们此行可谓丰收。

不仅得了王府钱粮,还让王妃彻底放权,这下子整座昌宁城随他们怎么折腾了。

待几人走后。

王妃目光看向另一边,问道:“余主管,你为何要本宫答应他们?”

余闲从阴影处走出,笑道:“娘娘既无心权斗,不如就彻底置身事外,任他们闹去。

若最后真守不住城,那也是时运如此,到时候余某有把握护着娘娘和恒儿离开昌宁城。”

王妃愣了下,看着余闲自信的模样,摸了摸怀中孩儿的脑袋,颌首道:

“一切就拜托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