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鲁阳关军议(1 / 1)

加入书签


  铁血残唐正文卷第69章鲁阳关军议天复五年三月初四。

  李裕带八千骑军浩浩荡荡到达鲁阳关。

  哨探侦骑四出。

  有信使奔赴方城关和南阳传递消息。

  三天之后,周宽、张浚、张格、魏艾从南阳而来,周武、周旭、李熊从方城关而来。

  一时间,鲁阳关文武云集。

  在关后大营,中军大帐内,李裕高坐榻上。

  座下长史周宽、司马张格、府掾高适、刚刚升任主簿的王厚协、公学祭酒张浚、邓王府司马陈班分列于左,右侧则是武将。

  副典军魏艾、别将方兴、别将李熊、别将赵煜、别将赵荃、别将王厚举、别将方良、银沙岭镇将高滦平、向城镇将李真、方城镇将周旭,方城关镇将周武、鲁阳关镇将赵浒。

  鲁阳关镇将赵浒,还是荆襄将领,这次只是列席会议。

  李裕坐在榻上,看着下首的文武,心中感慨。

  这些就是自己这两年来的成果。

  前几天,他刚到鲁阳关,就听说方城关暂时解围,鲁阳关也被夺回,南阳、方城、向城无碍,心里才踏实。

  他真怕自己回来,地盘已是一片狼藉。

  还好,还好。

  周宽和张格张浚安排的尚好,方城关血战两日总算是保住了关城,鲁阳关失而复得,还算侥幸。

  这中功过,需要一一赏罚。

  “各位文武,辛苦了。”

  李裕满面春风,看着众人。

  “我等应尽职责。”

  李裕点点头,缓缓的说道:“此次进京有功有过,不一而足。”

  “如今引来朱温的进犯,我们不得不防。”

  “不知众位有何见解?”

  “主公,我南阳国地少人稀,虽这两年招募流民多有成效,可和朱温相比相差甚远,如果现在就硬碰硬,多有不利,望主公三思。”

  周宽作为长史第一个出来说话,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避实就虚,再发展几年才有本钱与朱温争雄。

  “主公,我赞成长史所言。”

  高适出班奏道。

  “要知道,我们邓王和随王可是有了封地,由王府代管,这些地方刚到手,还未充分利用,如果能有时间再发展几年的话,那我们的回旋余地就会更大了。”

  高适也希望暂时和平,否则招募的流民都去打仗了,生产谁来搞?老百姓和豪族大户怕是都要吓跑了。

  “嗯,言之有理。你们呢?有什么看法?”

  “主公。”

  周武一瘸一拐的站出来。

  “哦?周将军有话请讲。”

  “长史和府掾说的都没错,可是朱温怕是不会给我们机会。”

  周武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主公,关内大战,我们歼灭汴军六万,朱温能善罢甘休?”

  魏艾出班奏道:“主公,周将军所言极是。朱温枭雄之辈,早有不臣之心。本有拥兵关内,胁圣人迁都之意。如今被咱们给搅合了,他绝不会善罢甘休。从这次攻打两个关城来看,他没打算放过咱们,只是他没想到主公回来的如此之快,也没想到会在两个关城碰壁。”

  “主公,朱温定会卷土重来,我们要整军备战才行。”

  “嗯,说的有理。”

  见众人都发言了,新归附的陈班也得说两句。

  他略一沉吟,说道:“主公,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尽管直言。”

  “各位同僚所言都有道理。据臣看来,朱温定是想快刀斩乱麻,用攻破南阳来震慑各大藩镇。因为他也知道,南阳现在相对其他藩镇是弱小的,对于关内六万大军被灭,朱温一定认为其中有诈,或是机缘巧合,或是别有内情,绝不相信南阳有这个实力。”

  “不错,不错。”

  李裕觉得陈班的分析很有道理。

  “基于朱温的这个想法,我们就是再示弱,他也不会放过我们。”

  “难道他会不顾其他藩镇的围攻,一心攻打南阳?”

  周宽和高适都提出了这个疑问。

  “呵呵,两位大人。朱温越是在危急时刻,越是要放弃和强敌互攻,他甚至可能和诸镇求和,但对南阳却一心要剿灭之。”

  “难道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

  周宽眉头紧皱。南阳刚刚有了发展,就遇到朱温的强攻,只要再被围攻年余,怕南阳的大好局面就要毁于一旦了。

  “办法只有一个。”

  陈班昂首而立,对着李裕说道。

  “只有和朱温大战一场,把他打疼了,他惧怕咱们了,他才会放弃攻打南阳,转而去攻打其他藩镇,否则,我们就是他第一个目标。”

  嘶

  众人脸色各异。

  周武、周旭、赵浒都是吃过汴军苦头的,知道汴军战力不俗,绝不是草包杂军。

  高滦平本不敢发言,毕竟老爹在场,要是说错了话,回去少不得挨板子。可他见众人都有些惧怕情绪,心里不满,一时忘记了老爹的威慑,站了出来。

  前几天他跟着哨探营去追汴军,结果人家都打扫完战场了,他才慢悠悠的赶到,还累得够呛。

  他心里藏着一个秘密,就是要想办法挤进火枪牙军去。

  你看看他们,不仅有掌中雷,还有马骑,要多威风有多威风。

  “主公,我觉得,打。”

  他一嗓子出来,把众人吓了一跳,尤其是他爹高适。

  老高心里暗骂,你个傻小子,你知道个屁呀,这里面稍有大意就是家破人亡的结局,你说打就打了?

  “哦?高小将军,你说说看,怎么个打法?”

  “呃……”

  高滦平也不知道怎么打,反正打就是了。

  “这个嘛……”

  他眼珠一转,突然想起自己夺回来的鲁阳关,关外边可是洛阳啊,要打就打洛阳。

  “呃,主公,出关就是洛阳,我们何必舍近求远呢?”

  他的这句话,让众人都是一惊。

  李裕却是眼前一亮。

  要知道,陈班的分析他是赞同的。

  这次汴军之所以败了,一是他们不重视南阳,派来的兵马不仅人数少,还缺少精兵。

  二是,他们不知道南阳的火器厉害。

  下次再来,南阳面对的怕是十万大军。

  看样子被动防守确实不利,那么主动进攻呢?

  主动进攻有几个好处。

  一个是出其不意。

  朱温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南阳,竟敢主动的来撩拨虎须。

  二是打击朱温的气焰。

  朱温在中原征战十几年,胜多败少,周围的藩镇被他灭了不少。现在的藩镇人人自危,朱温气焰嚣张。

  如果出其不意的攻占朱温的领地,使其他藩镇看出朱温纸老虎的本质,那么他们就敢出兵跟着干,南阳起了一个带头小弟的作用。

  三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主动进攻不仅能打乱朱温的作战计划,还能把战火烧向敌人的领地,可保南阳暂时无碍。

  在李裕心里,已经倾向于主动进攻了。

  只是进攻的方向在他心里翻腾。

  结果高滦平一说,李裕就眼前一亮。

  原本李裕想着攻敌必救。

  汴州及其周围的州县定是朱温必救的所在。

  可那样的话,朱温可能会真的拼命。到时候,自己怕是压力太大。而其他藩镇却趁此机会在外围捡便宜,自己反倒给别人做了嫁衣。

  可要是攻洛阳呢?

  洛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是大唐的东都,张全义已经修缮洛阳两年之久了,朱温也很重视。这是他代唐计划的重要一步。

  如果被李裕攻占,他虽心疼,可毕竟不要命啊,在群敌环伺的情况下,朱温虽不甘心,但他也有轻重缓急,必先预防强藩进攻,在局势平稳后才会想办法抢回洛阳。可到那时,洛阳早就是李裕的了。

  嗯,这个计划有点靠谱。

  “好,你继续说。”

  李裕看着高滦平,越看越喜欢。

  高滦平被李裕看的有些发毛。这主公怎么个茬儿?难道他有龙阳之好?!

  呃

  高滦平暗自打了个冷战,千万别喜欢我,千万别喜欢我

  “咳咳咳”

  高适见德王问话,儿子却像是呆子一般,他跟着尴尬,不得不提醒他。

  你个小狗的,看我回去不打死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