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2 / 2)

加入书签

就要到公路了,在山坡上远远就看见了公路上的检查站,和电视里的一样,路两边是沙袋临时掩体,路上横着一根木杆,士兵横跨着冲锋枪,看着有点椮得慌,监理放慢了车速,问我:“刘先生,我们还去布琼布拉吗?”监理显然有点退缩。

看到山下的场景我倒很兴奋,虽然当兵时有过一次临战的感觉,可那是假的,今天是真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岂能放过,我坚定地回答说:“去。”

过检测站就是以前提到过的,有个不到一百户人家的城市,扬扎拉克,这个名字还挺好听。

到了检查站,一个士兵挥手示意停车,监理停下车,士兵要求检查护照,监理递了过去。

士兵看了看护照,见没什么问题就还给了监理,并且示意可以走了。

监理并没有马上开车,而是向士兵提了一个问题,他问士兵为什么不检查我的护照,士兵回答说我是他的朋友。

路上监理问:“刘先生,你是那个士兵的朋友吗?”我说:“我也不知道,大概看我是中国人吧。”

一共过了三个检查站都没有检查我的护照,这是外交豁免,我想这一定有什么原因,到了总部才知道原来军事政变的头叫布尤亚,中国南京军校毕业,政变时他是什么职务记不清了,总之他命令除了中国人一律检查,包括当时的苏联人。

布尤亚后来成为民选总统,还连任了大概两届。

政变时总统府中传出枪声,中国使馆和总统府紧挨着,那条路快到尽头是中国使馆,尽头是总统府,据使馆人员说夜里听到了总统府里的枪声,知道出事了。

政变十分顺利,没有人员伤亡,社会很平静。

到布琼布拉一路畅通,这让我大失所望,没有看到我期待的惊心动魄场面。

大概是两届,之后布隆迪开始骚乱,那时我已经不在布隆迪了,我在电视上看到了骚乱分子开的是路桥公司的车。

同时骚乱的还有卢旺达,不久卢旺达发生大屠杀。

这两个国家关系很复杂,一个乱另一个肯定乱,两个国家居住着两个相同的民族,各控制一个国家,卢旺达是图西族的地盘,布隆迪是胡图族的天下,一言不合就动枪动炮。

两个民族差异有点明显,胡图族人身体浑圆,个子不高,特别的是鼻子,胡图族人的鼻子大而且扁平,跟尼日利亚人一样;图西族人瘦高,跟马里人相似,在非洲算是比较英俊的民族。

布隆迪的图西族人在胡图族人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话,在卢旺达恰好相反,他们之间的种族偏见十分明显。

不过我在的那三年还是很和平的。

路桥公司在卢旺达有设备修理厂,我常去修理厂取个配件或者修个什么东西,每次都是我自己开车去,全是山路。

过境不用事先签证,在边境检查站交点钱盖个章就过去了。

这条路经过卢旺达就到了肯尼亚,肯尼亚有港口,布隆迪进口货物都是从这条路运过来的。

在这条路上经常看到翻下山的已经被遗弃了的汽车和集装箱。

翻下去容易,弄上来可就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