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有人要让崇祯再下罪己诏(2 / 2)

加入书签

但他哪怕读了先祖们所有的只字片言,也没有找到一个答案告诉他该如何处理如今之乱局。

再想想如今朝堂的治国理念没甚一点的新意,天天是礼是仁,就是去年的左懋第的《疏陈四弊》搞了一年了,哪里去得了弊病,民困还是民困,哪怕是撤了剿响依然没解民之困,加上现在又是干旱与蝗灾,这民困哪还解得了,是越来越严重了。

兵依然是弱得很,大明现在能战之人不过二三人,其余连李自己临时组建的乌合之众都打不过,更不要说要完全的消灭张献忠之部了。

稍微强一点的兵马现在全在辽东,说辽东的兵马强但却依然打不过建奴。

臣工委顿依然还是委顿,一年了,换了两个首辅了这朝堂有何改变?没有任何的改变。

更不是要说国库虚耗了……

唉!

崇祯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拍了拍床沿:“来人。”

“皇爷,有何吩咐?”过来的小公公连忙问道。

“告诉承恩,我明天要看到科学的杨子正与那方以智如今在干甚。”崇祯早说完挥了挥手后又躺下了。

翌日,崇祯还未起床王承恩便已经候着了。

“承恩来了?查清楚了是谁说在朕下罪己诏了?”崇祯问道。

王承恩从袖中摸出一封奏疏递给崇祯,崇祯看了之后冷哼了声,把奏疏丢到地上。

“让你查查这科学杨子正的事是何情况?”崇祯继续问道。

“皇爷,容奴婢数日,这杨子正与方以智均在安南,近况一直未有消息传来。还是数月前,又有一批中华学堂的学子赴安南学科学的消息。另,另外,这中华邮行近日在江南大肆的购买劳工前往安南。”

“安南之事尽快打听,这中华邮行买劳工之事……唉,朕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坏吧,他们给了这些灾民一条生路,且杨子正确实待他们不错。好吧,这是大明的人口全被他弄到安南去了,这大明怎么办?”崇祯摇头。

王承恩眼珠子稍划拉了一下后,紧了紧嗓子。

“奴婢觉着,这臣子们没一个斥责,相信这是好的吧?至少让地方官少了许多赈灾的事。”

“嗯?”崇祯一听立马闻到了不同的意思。

是臣子真没斥责,还是?

“去打听一下臣子们对安南购劳工之事。”

“是,皇爷。”王承因躬着身子点头。

……

此时的安南,杨子正的政务院虽然困难重重,但却终于打开了一丝局面。一面是有佃农匿名状告士绅吞并他们的田产,结果新来的官府受理了,目前监察部的人由警察正四处收集证据。

这让一些农民很关注。

另一丝局面,是有些少数族收到官府的文书,说是邀请他们派代表去参加协商,说什么可以让他们下山分田地了,还能让娃娃免费的去读书了。

这让一些少数族的内部纷纷闹起了大波浪,谁不想走下山去?谁不想有更多的粮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