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鹰潭山上孙澄音(1 / 2)

加入书签

山谷里的月色再美,也总有让人看腻了的时候,只是司天监的白衣少年还不知道,落在他身上的除了轻如薄纱的月光之外,还有数十道朝堂穿紫、显赫京都的大人物目光,如影随形般透过遥遥数千里山川河岳,从那座气象森严、光彩夺目的宫城灼灼而来。

陈无双出京的事情如陈伯庸所料,不只瞒不过景祯皇帝,也瞒不过文武百官。从辞赋飘飘、书声郎朗的的国子监,到肃穆阴冷、风波诡谲的内廷,甚至十四州重兵把守的都督府,都或是猜测、或是推敲镇国公府此举的用意。

大周东南沿海的江州境内修士门派不少,号称道家祖庭的鹰潭山就在其中,跟大周不同,前朝的历代国师都是出于此派。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太祖李向起兵逐鹿中原时,鹰潭山众道士尽忠前朝,被当时势大的白马禅寺打压得一蹶不振,大周建国后封山三百年不许弟子下山,逐渐沦为比青州太玄剑宗还稍有不如的二流宗门,千年之间默默无闻连香客也没有多少,几乎要被世人忘却。

鹰潭山半腰处一座道观里,年逾七旬的江州都督恭恭敬敬给三清神像上了香,而后背着双手站了良久,才出声对身后站着的年轻人道:“澄音啊,敬廷信上说的事情,你怎么看?”按照大周朝廷的惯例,十四州都督最多到六十岁就得上折子告老,求个爵位颐养天年,可江州都督孙明哲不一样,他的女儿是景祯皇帝的贵妃、六皇子李敬廷的生母,所以宁可不要爵位,直到现在也还把持着一州大权。

站在身后六尺开外的孙澄音是他的长孙,论辈分的话是贵妃娘娘的娘家侄儿,在江州的地位几乎比李敬廷在京都的地位还要高些。穿着一身华贵黑袍、腰间明晃晃一条羊脂玉带的年轻人相貌极为不凡,身高七尺、面如冠玉,鼻梁高挺如山脊,浓眉下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而且在东南一代深负才名,其五岁作诗、七岁成文的事迹在大周朝堂上也是众所周知。

只是可惜,孙澄音似乎无意在官场上一展抱负,反而更愿意做个风流修士,甚至陛下先后两次下诏唤他入京为官,都被年轻人以病重为借口躲了过去。他抬眼看了看端坐在前面的三清神像,没来由轻声一笑,道:“爷爷,表兄的信我看了两遍,且不论写的是什么,字里行间满都是急切之意。”

孙明哲转过身来没有看他,却道:“你是旁观者清。敬廷身在京都,自然更能感受到朝堂上的风往哪边吹,那些紫衣佩玉的穷酸学究蝇营狗苟无非也是求个子孙富贵,眼下雍州、南疆都有了不寻常的迹象,你表兄只怕是觉得到了我们孙家该出手的时候。”

孙澄音点点头,骤然放出灵识将祖孙二人所处的房间笼罩起来,“我师父闭关之前曾有交代,说大周一千三百多年的气运逐年衰弱,到现在万里江山尽可视作纸糊泥塑,高坐龙椅的李家跟司天监陈家也不外如是。孙儿以为,表兄那边不如搪塞过去就是,爷爷还是该考虑自家的前程。”

久居高位的江州都督闻言勃然大怒,冷哼道:“放肆!你姑母贵为皇妃,孙家的这场富贵都是由此而来,你敢有不臣之心?”外人只知道孙澄音少有才名,所作诗词遍传天下,可苏明哲却记得他早在十几年前刚读书修行不久,就曾站在鹰潭山顶指着北方说过一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李向不丈夫。

这句与谋反无异的诗要是传扬出去,孙家多年来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怕顷刻间就会付诸流水,因此孙明哲才不许他入朝为官,将他赶出都督府住在鹰潭山上修身养性。孙澄音被当面斥责,脸上却没有一丝紧张惶恐,反而笑意更盛道:“爷爷老了,这回竟然没看出来,孙儿已然晋升四境。我师父这次闭关,就是摸到了陈家先祖当年布下的那座阵法之端倪,南疆、漠北,且由得他们闹去,这山上供奉的可不只是区区几尊神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