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谷积山行动(1)(1 / 2)

加入书签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而过。

大明崇祯五年(1632)年的春天终于到来了,谷积山(吕梁山)的西麓除了山高处还有积雪,大部分地方都露出了绿意。

在过去的一个半月里,最令龙十三担心的曹文诏过河攻击永宁州的事情并未发生。

原来,朝廷得知他竟然“放过”小强营让其窜到山西后,皇帝也勃然大怒,将其一撸到底,最后还是由于庆阳府、平凉府的流贼再起,不得已再次以副将的身份再次启用他,曹文诏到位后倒是与之前一样,大杀四方,很快将那里的流贼剿灭干净。

不过此时由于黄河已经化冻,曹文诏想要来到山西作战也不容易了,而且山西这边有宣大总督、山西巡抚两路人马在此,在苟伏威败北后,又增加了尤世禄一路人马,依旧对流贼众处于碾压状态。

但是,此时在山东,正是孔友德叛军肆虐的时候,朝廷想要从京畿、山东等地抽调人马加强对流贼的清剿也不可能。

不过对于流贼们来说,在过去的一个冬季里,在谷积山苦寒之地,他们折损的异常厉害,若是再不能到烟花繁盛之地补给一二,可能会全数葬身于此了。

对于小强、紫金梁、闯将、黄虎(这四路人马占据着永宁州城)以及老回回、翻山鹞(这二路占据着宁乡县城)来说情况稍好,但无论如何再不出山,若是朝廷清理了山东的孔友德叛军,腾出手来大举进攻山西那就糟了。

流贼们虽然大多目不识丁,不过也不乏卓有远见者,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大户人家那里得知了山东的消息,并知会了其他人,等春天一到,在他的建议下,三十六路人马或亲自来此,或派出代表,都聚在永宁州城“商议大事”。

这一日,在被王自用改成的“聚义厅”里,三十六路流贼头目齐聚一堂,正热烈地讨论着东出谷积山,然后再往何处的大事。

这一次龙十三学乖了,并没有主动发言,而是静静地听着。

当然了,有了于成龙的建议,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光靠他自己这点人马是不可能完成的,他决定与王自用、李自成、张献忠、老回回、翻山鹞一起完成。

众人商议了整整一日,最后达成以下意见:

谷积山北端以“曹操”罗汝才为首,“扫地王”张一川副之,带领八九个营头,从太原城西北面的雁门关(不是代县以北的那个雁门关)进入太原北面,由于此时朝廷大军都被吸引在汾州、平阳两地,他们面临的也就是太原府的卫所兵,想必问题不大。

北路人马进入太原北以后,一路补给,一路往东进入太行山西麓,然后向南攻击前进。

中路自然以王自用为首了,带领紫金梁、黄虎、闯将、老回回、翻山鹞、小强六个营头,约三千骑兵以及三四万家眷直接东出谷积山面对汾州的以山西巡抚许鼎臣为首的大军。

当然了,这里面又有分工,已经在宁乡县的翻山鹞高杰、老回回马守应两部先出谷积山,然后在山脉东麓进行游击机动,主力紫金梁、闯将、黄虎、小强则继续在山腹中南下,直扑谷积山腹中的交口县。

若是能拿下交口县那自然是好,在那里稍事补给后便续南下,出山后紫金梁部与高杰、马守应二部汇合,然后继续吸引汾州的大军,将其吸引到汾州以东。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想攻城略地了,一直进入到太行山西麓的仪州,看能不能顺利拿下平城、和顺、榆社、辽州四县之一(历史上李自成单独拿下了辽州),然后在那里与南下的曹操部等汇合。

至于南路,就不可能与北面二路一样也出山与宣大总督督领的大军直面了,那里的人马实在太多、太强悍,不过当北面二路一动,必定会吸引这里的眼光,此时,他们必定会想着“高迎祥等也会从姑射山出来,我等就在姑射山东麓守株待兔就好了”。

(姑射山,此时的人们对于吕梁山南端的称呼)

于是,高迎祥等人马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西进隰州,伺机攻下隰州、石楼、大宁、蒲县之一作为补给地,届时再视情况是南下还是东进,因为那时估计北面两路大军已经深入到晋中平原,太原岌岌可危,在朝廷的严令下,身在平阳的张宗衡大军有可能被抽调北上。

那样的话,各路义军就都有了机会。

流贼们虽然是乌合之众,不过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能商议出这样的策略也算是殚精竭力了。

至于大头领的中路,除了作为诱饵的高杰、马守应部,王自用、李自成、张献忠都同意了龙十三的建议,准备伺机拿下晋商云集的汾州、孝义、介休、平遥之一。

在龙十三心目中,拿下范永斗所在的介休县当然最好,不过与他之间还隔着汾州、孝义,直扑介休显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了,龙十三心中还有第二个选择,那是在万不得已时才会做出的选择,眼下自然不会轻易说出来。

宁乡县距离永宁州城约莫七十里,按照义军的行军速度,两日也就到了,不过由于都携带了大量的家眷,对于如何安排行军,其中的差距就能看出来了。

此时,任谁也不愿意走在最后面,眼下虽然黄河已经化冻,但保不准有其他官军渡河追击,还有,谷积山西麓还有地方团练无数,团练的堡子都建在地势险峻的山上,团练与民户挤在一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