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危机伴随着机遇(1 / 2)

加入书签

不管过去说什么,现在才是他的机会。公元前650年,宋国国君宋桓公病重,欲召两位儿子来王宫,他要在他们两人之间选一个继承人。

宋桓公一生三子七女,年轻之时四处征战,胜多败少,国力强大,百姓富足,口啤甚好。

其三子,长子宋夷,庶出,一婢女所生。

二子姓,宋氏,名兹甫,为宋桓公的正室宋桓公正夫人(卫昭伯和宣姜之女)所出,一出生被立为太子,为人忠厚,素有贤名,是下一位不可争议的王位继承人。

三子宋后,宋王夫人所生,今年7岁,年龄太小,王位继承不在宋桓公的考虑之内。

“殿下,不好了!王上召见,请您和大公子塌前问询!这可能是王上要立哪位公子继承王位了,公子快快前去,不可耽搁!”宋甫知道这个是他的老师,名为纪灵的一位上大夫。

“是!”宋甫对着老师行了一礼。

纪灵有些莫名其妙,为何太子对他行大礼。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但是他已经管不了。

急急忙忙的拉着宋甫前往王宫,纪灵叫了马车,一起乘上,前往王宫。

宋国王宫大殿。

自从接到砀山关急报后,宋国王宫是一片愁云惨淡。紧急赶来的卿大夫们面对当前的危局众说纷纭。

每个人都很清楚砀山关对宋国意味着什么,砀山关乃都城商丘北方屏障。砀山关若失,齐、鲁各国联军旦夕可至。砀山关到商丘的六十里平原将成为齐、鲁骑兵的跑马场,即使如今大雪封路,联军中最慢的步兵顶多耗时两天,也可兵围商丘。

大臣们分为两拨,一拨以丞相张氏为首,力主向晋国求援。毕竟眼下晋国与宋国有盟约,于情于理晋国不会拒绝。而且齐、鲁各国联军15万,宋国举国上下不过13万,其中10万集中在南郡,商丘周边可战之兵只有10万,这还包括了砀山关被围的3万。因此依靠宋国的力量完全无法抵挡齐桓公率领的联军。

张氏在宋国是大家族,历任宋国丞相,如今张氏子承父业,以丞相之尊侍奉当今宋君,四代相国,名满宋国。毫无疑问,张氏在卿大夫们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另一小拨则主张向齐、鲁求和,毕竟同属强国,即使有所龃龉,也属于内部矛盾嘛。何况胳膊确实拧不过大腿,求和颜面上也过得去。而晋国残暴之名远播,担心向晋国求援是驱虎吞狼,请神容易送神难。

无论哪一拨人,却都是认为砀山关不可救援,目前当以稳定为主,即固守商丘。

宋桓公看着下面吵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也是心烦意乱。宋国国力渐小,仅比鲁国略强。却身处四战之地,扼砀山关而立,挡住了鲁国国西扩的道路。这两年好不容易与鲁国修好,得一时之安。却没想到曹国这个狼心狗肺的恩将仇报,将主意打到自己身上,早知如此,前年就不该派军救援曹国。

遥想自己即位初年,与曹国合军14万攻鲁,何等意气风发。那时候的自己以先王为榜样,还想逼迫鲁国归还失地,到了砀山关就在那里驻军,以此来奠定了宋国基业。

哪料到在前年一战,14万联军竟然不敌10万齐鲁军。也就是在这一战,默默无闻的齐桓公一战成名,宋国被迫割洛河以东大部分地区给鲁国,这才消了两国的报复!

知悉,曹国仅仅损失了一些兵力,一寸土地也没有损失。他不念我宋国扛下所有的赔偿,感恩于心,居然还想趁机落井下石,典行的白眼狼!

从那时候开始,自己统治的宋国接连败于齐国。反正宋国军队战力之弱,天下皆知。对外战争中唯一称道的就是灭商,除此之外,几乎是逢战必败。

当然,宋国也并非没有胜绩,只不过都是跟着他国捡捡便宜。很快,接二连三的失败,败的宋桓公都麻木了。

“看来寡人真的是老了,居然开始怀念起过去。”宋桓公心里默默叹口气。

宋桓公王确实老了,身体大不如前。

现在的宋桓公只想着求稳,得过且过,早已失去进取之心。其实宋桓公心里也知道向晋求援,是无奈之举,但是向齐国、鲁国屈服也未必是好主意。齐国、鲁国想把自己推到阻挡晋军东进的最前线,而晋国是想拉拢自己,方便一步步蚕食陶国。说到底,还是宋国四周全是大国,被当成软柿子来捏了。

就在宋桓公神游物外之时,王宫之中的争论,也渐渐有了分晓,张氏为首的“亲晋派”占了上风。

宋桓公正要宣布向晋国求援的决定,却突然发现王宫左手边的太子一言未发,若有所思地想着什么。

“甫儿,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宋桓公一脸关切地望着自己的爱子。

这时候大家才突然发现大病初愈的太子,一反往常积极态度,罕有地对朝事未置一词。

“也许是大病初愈,心神不宁吧。”忠心的卿大夫心里揣测着。

“该不是被齐鲁大军吓傻了吧!”少数卿大夫们盘算着若是未来的宋君如此怯弱,自己倒可以利用一二,左右逢源。

太子是当今宋桓公的嫡长子。宋王庶子虽有不少,但都年幼不受宠爱。因此将来能继承大统者非太子莫属。

这也是宋国的幸事,否则再出现像当今宋桓公继位前,与兄弟争位的情况,本身就已弱小的宋国国势会更加危险。

宋桓公的一声呼唤,终于将太子从深思中拉了回来。望着宋桓公慈爱的眼神和卿大夫们或关切或焦虑的眼神,太子心里无奈地笑了一下。

齐鲁联军伐宋的发生是自己意料之内的事情,是的,意料之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