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迁坟动土(1 / 2)

加入书签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我们家以前是地主,管着好几百亩地,家道殷实。太爷爷生了四个儿子,前三个跟着韩复渠当兵,地位颇高。只有我爷爷留在农村继承家业,人称小地主。

爷爷结婚那年,李家还是名门,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我爷爷选中一个最漂亮的。

他们俩结婚当年,韩复渠死在蒋介石手里,手下的军官们乱作一团。冲突中,在外当兵的三兄弟全部阵亡,各自的正房太太、姨太太们、连同子女一起,无一幸免,气得我太爷爷差点死过去。

第二年开春,我奶奶怀孕,生下我父亲李卫国。可惜他命不好,童年还没过完,赶上鬼子扫荡,整个李家庄2000多口人几乎丧尽。

一场动乱过后,偌大的李家只剩下我爷爷和父亲二个人,一人挨了一刺刀,躲在尸体里逃得一命。

鬼子投降以后,又是解放战争,连绵的战火打过来,李家庄原有居民只剩下3户,住在我们左边的张家、右边的高家,凄惨荒凉,相依为命。

建国以后,李家庄外迁过来很多住户,以刘家为首,人多势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这些本地住户反而备受排挤,只能忍气吞声的过日子。

转眼间,来到那个年代,严厉打击地主老财。李家庄那些外来户们推举刘来福为村长,对我们这些本地“财主”展开清洗。

张家和高家还好,世代贫民,可以免受牵连,我们家就不行了,属于老牌地主,自然而然的首当其冲。

刘来福带着村民们把我们家土地分了,家具抢了,牲畜没收了,再把我爷爷和父亲撵到牛棚里住,天天和一群老黄牛吃住在一起,别提有多惨。

不仅如此,刘来福怀疑我们家藏着宝贝,把我们家祖宅拆了,地基挖开,掘地三尺的寻找宝物。

一场风波刮过去,我爷爷一命归西,剩下我父亲一个人艰难生活,受尽了歧视。几年以后,赶上平反,终于把我父亲从牛鹏里放出来。可是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浑身是病,再也干不得重体力活。

刘来福把我父亲安排进村西头最破的房子里,和张家的张二牛,高家的高鹏举住在一起。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本地户,理所应当的备受“尊敬”。

往后的许多年里,纵观整个李家庄,除了张家和高家以外,其他住户对我们敬而远之,生怕得罪了“官威显赫”的刘家。

除了张家和高家以外,只有高鹏举的连襟千禧才——居住在魏家庄的半个神棍,因为职业的缘故,备受歧视的同时,和我们同病相怜。

转眼间到了1971年,我爸30岁,可是他娶不到媳妇。都怪我们家太穷,成分也不好,乡亲们敬而远之。

千禧才给我爸出了个主意,让他去陇西地区讨一个外地媳妇。为此,张家、高家和千家一起凑钱,给我爸买上一身黑色风衣,带上几斤沿海特产的黄花鱼,坐着火车来到陇西山区。

凭借那些黄花鱼,差不多5斤的样子,加上我父亲不错的相貌,换回一个漂亮媳妇。这事儿放到现在来看,简直就是个笑话,可是放在当年,竟然搞定了。

后来听我妈说,她们老家非常闭塞,到处都是大山,从来没见过鱼。等她看到我父亲穿着风衣、拎着黄花鱼出现的时候,惊为天人,立刻被他征服了。

我姥爷很早就死了老伴儿,只能跟着女婿养老,一看我妈答应下来,当然不能反对。等他们来到李家庄的时候,赫然发现——我们家除了十亩烂地以外,竟然啥都没有。

我姥爷非常失望,可是他并未反悔,带着女儿想方设法的学习我们当地方言,帮着我父亲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陇西人,实在。

我爸结婚当年,多年无子的张家、高家和千家先后产子,在加上我们家,一年之内降生四个孩子,高兴的我姥爷逢人就说:“四喜临门,四喜临门。”

先后出生的四个孩子里,最大的是张大壮,第二个是我,第三个高大山,最后一个是千禧才的闺女千雪,小名叫山楂。

据说,山楂出生的时候,凑巧赶上她们家山楂树落果,一片红红火火,于是乎,她便有了一个十分接地气的小名——山楂。

我姥爷听说以后灵机一动,“既然那女娃娃叫山楂,咱们叫橙子好了,凑做一对儿。”

问题在于,人家的小名山楂,大名叫千雪,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而我呢,小名叫橙子,大名还是橙子,难听到爆炸。可惜我当年太小,不懂得抗议,竟然就这么定下来。

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家,包括张家、高家和千家在内,全都穷的跟狗一样,一下添了四个孩子,肯定吃不饱。

姥爷没办法,只能背着我到处溜达,逮着什么喂什么...半熟的庄稼、烤熟的昆虫、各种草根...但凡他能发现的,统统嚼碎了喂给我吃。

一开始的时候,我当然不适应,一个劲儿的拉肚子,后来就习惯了,无论吃什么都不闹肚子,一个劲儿的长肉。就这样,反而比同龄人强壮很多。

等我长大以后,天天和大壮、大山子腻在一起,山楂也不去魏家庄,长期住在她表哥大山子家里,一个小女孩,整天跟着我们瞎晃荡。

我们的童年时光算不上太美好,刘来福的二小子刘万峰整天带着人欺负我们。他们家有钱,又是村长,人多势众,我们四个总是吃亏。

就算我们偶尔赢一次,刘万峰的哥哥刘万林就来了,他比我们大10岁,轻而易举的打跑我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