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chapter65(2 / 2)

加入书签

伽俐雷浮在乔伊脚边,就像一只温顺的哈巴狗:

“伽俐雷深深地感受到了威胁……这活脱脱就是一段罗曼史的开端,您怎么能不去阻止呢?”

“不去。”

“为什么?”

“因为没有去的必要。”

英格拉姆身份特殊,除却研究因素,李文森愿意同英格拉姆见面的原因,他可能比李文森自己更清楚。

他不能出手。

男人追求女人,就像蛋糕里放糖。

少则寡淡,多则发胖。

一旦爱意变得廉价,就会成为女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的东西。

……

英格拉姆就是那块多余的糖。

他愚蠢,叛逆,年轻而不知世事。

李文森与他相处得越多,对这个人的兴趣就越少。放任他们见面,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只是……

乔伊修长的手指一本一本地挑选着书籍,伽俐雷也有在一边帮忙挑选。他平静地取下厚厚一摞书,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取什么。

焦躁感如同藤蔓,攀爬在他的气管上,紧紧缚住他的胸腔。

这种情况,极其少见,无法解释。

既然最好的解决方案已经板上钉钉,毋庸置疑。而这种小小的的“affair”也不足挂齿。

为什么他还这样不安?

为什么他还觉得,他漏了什么?

……

西路公寓五号的沙发消失了以后,李文森在地板上铺了一张柔软的植物地毯。白天,他坐在地毯上翻译文献,李文森打游戏。偶尔也写论文,不过极少,她近半年的论文几乎都是临时抱佛脚。

除了消失了一只猫,一切都像回到了,几年前的剑桥小公寓。

老旧的书房,长着青苔的桌角,伦森雾蒙蒙的天气,还有李文森特地从古董摊买来的,发霉的灯泡。

她偏爱一切旧的东西。

她也偏爱一切旧的形式,她偏爱肥皂胜过洗手液,偏爱过往的孤独,胜过他们共同的岁月。

就仿佛她无所依托,只能把时间当成归属。

没有人再提起过他们之前的冷战和争吵,也没有人提起过她的秘密。她手臂上缺少的东西是一个隐晦的暗示。她缺失姓名、缺失年纪、缺失生日、缺失养老保险,也缺失存在感。

李文森是不存在的。

她活在她过去,如果没有信用卡、身份证,和一摞一摞的学籍纪录,她就从未在人类的世界里出现过。

她删除她自己,就像她删除她和他之间短暂的、不快的插曲。

……

乔伊坐在地毯上,清清冷冷的姿势,就像完美的大理石雕像。

他心不在焉地翻看着他顺手取出的书籍,几乎以五分钟一本地速度阅读着,却什么都没有记下来。

这些文字通过他的脑海,就化作李文森裙摆上的针脚。

而针脚又如数字一般层层加密,直到他再也无法辨别。

然而,当他以饕餮的速度,翻到一本法文写就的英式菜谱时,他的目光,忽然凝住了。

厚厚的大部头,青灰色纹理皮面,大小和砖石如出一辙,边缘已经泛起了毛边,几页处还有折角,显示这本书曾被它的主人极不用心地粗暴对待了很长一段时间。

……

灰色的书,静静地躺在浅黄色的灯光下。

乔伊凝视了它许久,才翻开它的扉页。

这是李文森人生中第一本菜谱。

书页边满是她尖酸刻薄的评价,一会儿法文,一会儿英文,一会儿西班牙文,写出来的句子如同天书,一般人根本无法从她杂乱无章的语法里辨别出她想表达的意思。

乔伊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她潦草的字迹。

那是她对法国马赛鱼羹的评价——

“如果马赛人都是吃这种东西长大的,那我也可以稍微理解为什么马赛的教育水平这么低下。”

……

字迹的时间,是七年前。

那时伦敦地铁和现在一样半死不活,他们刚刚相识,李文森坚持不下厨,而他坚持不吃外卖。

两人僵持不下,只好各退一步,约定只要她找到符合他最低标准的食物,他就再不提让她下厨的事。

整整一个星期,他撑一把全球限量打磨的手工伞,和李文森乘坐这个城市最廉价和拥挤的交通工具,一起吃遍了伦敦所有有口碑的老店,法国的马赛鱼羹,英国的奶油滚鸡,还有英国那家被传得神乎其神,却始终吃不懂的鳕鱼土豆条。

在发现连alaindur米其林三星餐厅都无法满足他挑剔的味觉后,为了不让他饿死在自家的沙发上,他的小姑娘终于妥协。

她在学校附近的旧书摊上顺手买了这本菜谱,勉为其难地亲自动手,给他煎了一只毫无技术含量的煎鸡蛋。

于是,一切问题都被一只煎鸡蛋解决。

……

那个时候的李文森比现在更落后封闭,她不爱打电话,不愿回短信,更不要说玩社交网站。

为了方便,她会直接在语音信箱录一段音,告知他今天中午和晚上的菜单。

他至今还能想起,她用冷冰冰的语气在电话里说:

“晚餐鲑鱼,爱吃不吃。”

……等等。

录音?

乔伊像想到什么似的,忽然站了起来。

腿上放着的厚厚一摞书,随着他的动作,一下子全部散落在地毯上。

乔伊脑子转得极快。

之前他被李文森小小的“affair”干扰了思绪,无法平静。

但他一旦找到其中关窍,所有隐秘的线索,就像沉在水面之下沉重锁链,被他瞬间整条抓起,再无遗漏。

李文森……有危险。

“先生,您怎么了?”

可乔伊没有理会它。

伽俐雷形式性地问了一句,就不再说话。

它漂浮在天花板上,冷漠的电子眼,静静地注视着它的男主人一言不发地拉开门,像一阵风一样,大步走进了浓重的夜色里。

……

就在他出门十分钟后。

距离他二十公里远的卡隆咖啡厅十七楼。

不远的海岸线灯火辉煌,街灯的倒影在海水起起落路的浪潮里,晃荡成细长的、艳丽的丝线。高楼、海洋、车流,在光的映衬下,如同林立的倒影,撺着千万颗流光溢彩的碎钻,美得让人舍不得眨眼。

而在城市之上。

李文森宽大的裙摆在风中翻飞如蝴蝶。

她是数万盏灯火里一抹伶仃的黑影,从十七楼的高台上,一头栽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