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兴学功言期不朽(1 / 1)

加入书签

叔祖父张燕卿,连城张氏近代名人,桐枞一带名声大振,代代相传,口碑极佳,现代百度网站,可搜索到他的信息,

张燕卿(1912-1974)字梦悦,一字梦阅。民国时期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实业家。桐城县官桥乡连城戴庄人(今枞阳县官埠桥镇岱岭庄)。上海法科大学(今上海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历任庐江县、立煌县县长。六岁丧父,由兄长张梦兰培养资助其完成学业。学生时代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请愿停止内战。抗战初期,随安徽省财政厅长章乃器赴立煌县(今六安),投身抗日,从事整顿安徽财政工作。抗战胜利后,他积极反对国民党内战,拒任桐城县“戡乱委员会”委员,主张和平建国,毅然辞去职务,回原籍枞阳,创办四毅中学(即今枞阳中学)寄希望于教育建国,培养青年一代。他任四毅中学校长(1946年—1949年)的同时,又兼任桐城师范校长。在主持两校工作繁忙之际,常跋涉于桐城、枞阳之间,备尝艰苦,为现在桐城师范和枞阳中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广泛接触进步人士,为争取和平解放枞阳,不顾个人安危,承担中国农工党联络工作。四毅中学一时成为各民主党派和进步人士在桐南活动的联络中心。为解决教学经费以及让穷苦民众也能享受同等教育,创办“人和油坊”(即枞阳红旗油厂前身)民族实业,以实现实业救国抱负和梦想。在办学的同时,还热心于民众公益工作。他积极倡议复修被日寇炸毁的白鹤书院和黄金桥。解放前夕每年寒冬腊月在枞阳上码头施粥于饥民。深得人民称赞。

百度上写的是真实的大概,在现实生活中的叔祖父,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丰富多彩的灿烂人生。启蒙老师是他舅舅,舅舅柏国忠,连湖柏洼人,清朝举人。在读私熟时,舅舅就发现他聪明贤德,必成大器!举个小例:每年春夏季下大雨发大洪时,岱岭庄门前大塘里的洗衣石头(俗称洗衣步子)被水淹没了,每次都是叔祖下水,把洗衣石从水中捞到岸上,方便全庄人洗衣、洗菜,得到乡里乡夸赞。

他在上海读大学期间,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时期,叔祖父和千千万万的爱国学子一样,一腔热血,忧国忧民,他参加了由雷洁琼等社会名流组织1946年6月23日南京大请愿,要求国民政府积极抗日,据他回忆,当时到南京后,白天,由当时局的教育部长接见,说好了,第二天蒋总统在大学礼堂接见学生,可是,到了晚上12点后,宪兵把请愿学生强送到下关,解散送回原籍,一场轰轰烈烈抗日请原抗日学生运动,就这样被扼杀了。”(这些话,是1969年叔祖带我到合肥,去看到我“解生”姑父,姑父当时在“安徽省黄梅剧团”工作),在合肥期间,有好几个穿呢子大衣的人,来看我叔祖父,他们见面,无比兴奋,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也谈到南京请愿一事,当时我听他们大人谈话,云里雾里,似懂非懂,现在想起来,十分珍贵。后来从叔祖父与姑父谈话中得知,来看他的人,都是同学,现在省政府工作,叔祖父在上海读书,追求思想进步,积极向上;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有远大抱负与理想;热爱祖国,在校园同学中有一位红颜知已,就是我叔祖母,姓吕,讳:笑尘,(是安庆巨富吕恒浮第三个女儿,人称三小姐,(百度上也可搜到关于她父亲的条词),听我复寅堂叔讲,吕家十分显赫,在安庆开钱庄,(就是开银行)富可敌国,他家的大洋用巴斗量来量去,其父当过县长,叔祖母的二姐很早参加革命,两个弟弟也是二姐带上革命道路,解放前她家是安庆首富,解放后,又成了新贵,她家又是军属又是烈属,无比光荣,两个弟弟在南京军区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叔祖母也当上枞阳县政协委员,喜逢盛世,叔祖母到南京与两个弟弟团聚。我叔祖母高学历,思想进步,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知书达理,,她身上有新文化的优秀女性特征,也秉承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贤良淑德。是吕家父母掌上明珠。叔祖母给我们家添一对双胞胎叔叔,两个姑姑,个个人中之杰。

办学前,为了筹备经费,全家人省吃节用,开源节流,过新年,全家人也舍不得花钱添置新衣裳,民国35年(1946年),在陶公祠,创办“私立四毅初级商业学校,张燕卿任校长(1946-1949年)。当时教师有12人,男?师11人,女教师1人,另有专点汽灯的,传达室的,食堂做饭等校工多名,当时学校分甲乙两个班,甲班66名,乙班45名。民国36年(1947)四毅中学新建两层楼房,建校的木材,来自官山村蜈蚣地张氏祖坟山上的树木,新的教学楼建成后,校园的教学环境大大改善,内有8间教室,2间图书馆,每个教职人员,都配置宿舍,学生逐年增多,民国36年秋,“四毅初级商业学校”改为“四毅初级中学,”(即现在的枞阳中学前身),四毅中学的创办,在当时是枞阳最具有规模、最有引响力的学校,在“四毅中学”读书毕业的莘莘学子,遍及华夏,走向世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