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前曾赠承德郎张书国(1 / 1)

加入书签

斗转星移,光阴瞬过,朝代更替,连城张氏,子孙瓜瓞绵延,传到我曾祖父那代,已是十七世,

从十一世祖传到我曾祖父时,时隔六代了,按二十年为一代计,也有120多年时光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对我这一分支来说,早已风光不在,只是世袭一个有名无实的“承德郎”官衔。家道中落,十分贫寒。但是:“穷不丢书”的家风,得到传承,我曾祖父书国公生于光绪二年丙子六月廿十二日子时,(谱上记载)连城张氏:“贤”字派,名讳:书国,四兄弟,我曾祖排行老四,兄长名讳:定国,生于同治元年壬戌六月廿十二丑时,聘殷掌閠女生于同治四年乙丑十二月廿一戌时,二哥名讳:桦国:生于同治三年甲子九廿八亥时,聘余怀信长女生于同治四年乙丑九月十四丑时。桦国公:皇清“举人”,高中后,十里八乡亲,亲朋好友,当时县太爷,都上门恭贺,桦国公忙完几天拜客后,就病倒离世,所以就留下一个,“岱岭耳门风水好,出人才,但是,俊者不寿”的传说。(他去世后,又有人就说,门的风水不好,刚做上天子门生,就去世了等风言风语。其实是当时医学不发达,生病没有上医院这回事,只有捡点中草药煲水喝下,所以: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就命归黄泉)。三哥名讳:云国,生于同治五年丙寅十月初一子时。聘陈祥法女生于同治三年甲子十一月卯时。四兄弟,唯老三读书少,当年四兄弟分家时,家里唯一值得分的财产,就是,一套做挂面的工具,老太爷绍骏公,把做挂面的一套工具,分给老三一个人所有,理由是老三没读书,靠手艺,做挂面养家糊口。其余每人分一箱书籍,我曾祖父书国公,对老太爷说,怎得分一点老祖宗的东西给我做纪念吧,老太爷叹口气,想了又想说:好吧,锅门口,(锅台边)有一条坐着烧火的板凳,分给你,就这样,我家在“贤”字辈分家时,就分到一条烧火用的板凳,至今尚存。兄弟四人,只有三哥云国公,和我曾祖书国公子孙瓜瓞绵延,定国公,有梦熊,梦麟两子,因谋生到江南,失联,桦国公无子嗣就去世了。

我曾祖“书国”公饱读诗书,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终于在民国元年,在岱岭庄东头做了六间大瓦房,其设计是按十二圆盘式,因当时没那么多的钱,只好先做前进三间。后进三间,中间有天井,四柱落地结构,通过艰苦创业,总算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建房当年,我叔祖出世。建新房,又添丁,双喜临门,家有中兴之兆,

我曾祖父娶连湖柏洼庄“柏国忠”举人之妹为妻,柏老太君,生于1880年,生两子,两女,长子“梦兰”,(我祖父),次子“燕卿”字梦悦,(我叔祖)。叔祖燕卿公六岁时,曾祖父因病,卒于1917年,曾祖父与龙庄张中传祖父,合葬于官山黑屋里水库后的山上,有碑,碑上刻有,“前曾赠承德郎官名,面向岱岭庄。妣柏老太君卒于1959年。葬于北麓山。下面讲一点,柏老太君兄长柏国忠的奇闻趣事,以飨读者,柏老先生中两次举人,他第次中举后,决定把功名卖了,所得的钱,准备救济灾民,谁知当时兵荒马乱,所卖的银元,被土匪洗却一空。若干年后,他第二次又考中举人,这次他保留功名在身,并风趣的说,看土匪用什么办法,把我功名抢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