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山清水秀的岱岭庄(2 / 2)

加入书签

连城人世代徜徉在“连城山”、“连城湖”之间休养生息,于耕于读,代有闻人,政声文学,屡出英才,仅明清两朝就培养了1108位邑(郡)庠生、太学生,519位贡生,三文一武四位进士。开创“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又一经典,更有“乙卯两经魁竹林济美,丙辰双进士花萼联芳”之美誉。

连城张氏,是中华民族之林中的一员,从开基立业,居住安徽省枞阳县连城山下有七百余年,子孙瓜瓞绵延,传到现在有二十多世了,人口有十万之众,子孙秉承祖宗家训,忠孝厚德,诗书名世,耕读传家,正如家谱辈分派字所写的一样,子秉玉世,大期自孔,永承宗德,克绍贤良,复启文士,为国之光,正直忠厚,广传必昌,云蒸霞焕,象舞鸾翔,根深实茂,源远绵长……。

明末清初年的时候,张姓的先人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两百多年,他们爱上了这里,他们决定在这里修祠堂,撰宗谱。经过努力,张姓的祠堂修起来了,张氏的宗谱撰写完成了。

清朝康熙年的时候,张姓的十世祖有张孔纲、张孔纪、张印三兄弟。张孔纲贤孝之声享誉大江南北,在他的晚年,乾隆皇帝御封孝子,赐建孝子牌坊于连城山下的连城湖畔。

张孔纪,字克修、号赤崖。国子监生。考授州同。幼失母语,及辄陨涕,事继母如所生。性谦约,见义勇为。增修连城湖堤,伐石和沙,路以益固。于焦岭沿山沟、羹脍塞,诸孔道中,创石亭十余所。又于乌金渡,小缸窑诸通津,施舟渡以利人民往来。

张印,郡贡生,候选教谕。其长子张渡,在历任陕西平凉府华亭、庄浪、平蕃、西宁等县知县,后署理狄道州知州。

张印三子张楫声口不凡,贡生,历任浙江省温州府通判,山东高塘州、云南建水州知州。长孙张兰,中书科中书,历任江西吉安府莲花厅同知,丙子科乡试内监试,广西桂林府军盐厅同知,兼管保桂局,摄理全州知州。署柳州府知府,兼理通判事。其三代故事在当地成为美谈。

十世组张孔纪,世人称为“侯爷”(子孙们皆以老太爷称之),侯爷与人为善,悲悯为怀,富甲一方,民间传说,老侯爷是财子星君转世的。他扫地的垃圾放在门角落里,第二天就找到金和银。

富到什么程度,“可用王元宝答唐玄宗的名言“南山树尽,臣缣未穷”来形容!意思是:“王元宝是唐朝时期的长安首富,唐玄宗就特别好奇王元宝到底有多少钱,他曾经问过首富王元宝,你家财到底几许?王元宝毫不避讳:“臣请以一缣(一匹绢)系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缣未穷。”也即是说,把南山的每棵树上,挂一匹绢布。南山的树用完了,我还有剩下很多绢。

张孔纪在连城、官山和岱岭,以同时动工建筑建了五个庄园,它们的名字是:龙庄、虎庄,金庄、玉庄、戴庄。

在建庄屋的时候,以相同的图纸,五庄同时上正梁(过去一个时辰为现代两个小时),而上梁的时候张孔纪侯爷都会在场。为了不耽误上正梁时辰,老太爷骑的一匹枣红马都累死了。

民间传说,五个村庄在上梁的时候,木匠大师傅站在主梁正中的地方上梁,双手托着禾木大梁,嘴里说着吉语:“龙虎玉金戴,做与子孙卖。”老太爷一听木匠说“卖”字,嫌不吉利,就抢着补说了一句:“龙虎戴玉金,做给子孙分。”

老太君站在旁边听了,也觉得老太爷说的那个“分”字不吉利,就补充着说道:“龙虎金戴玉,做给子孙住!”在历史的长河中,老太爷当年建的五个村庄园,现在只剩下龙庄、戴庄了,戴庄即现在官山村岱岭庄。

龙、戴两庄全是张孔纪的子孙,当年五座庄屋建筑一模一样,一庄几百人口,只有三个门出入,大门和两个耳门,几十户人家,几百人口,下雨雪天串门,都不用换雨鞋,这两座庄屋的古老建筑便是人们常说的“大棋盘套小棋盘走马通楼”的结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