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霸王项羽(1 / 2)

加入书签

楚汉时代是秦朝到汉朝的一个过渡时期,秦朝的灭亡并没有使当时的战乱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天下的各路诸侯分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双方不断征伐,造成了汉朝初期的国力衰弱,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压迫。楚汉时代的两大主人公,一是项羽,二是刘邦。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项羽的垓下歌,可以看出项羽失败时的不甘。年仅二十七岁自封为西楚霸王,一生大大小小七十余战,无一战败,但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原因究竟是什么?真是如项羽自己所说的那样“时不利”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祖父项燕和童年项羽

项燕楚国名将,项家是楚国贵族,世世代代皆为楚国将领。在战国末年里,秦国吞并六国之心人尽皆知,项燕数次抵御住了秦国的进攻,战功赫赫的项燕也成了楚国战胜秦国的希望。有了个受到万众瞩目的爷爷,项羽的出生自然也是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项羽天生孔武有力,力能扛鼎,这都是大力士的象征,在外人看来项羽日后一定能和他爷爷一样是不可多得的武将。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楚国,企图将楚国一举歼灭,项燕率军大败秦军。李信,蒙恬都是当时秦国的名将,项燕的胜利无疑让楚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此一战使项家的光环更加发光发热,自然项羽受到的关注和爱护也是前所未有的。公元前224年,秦国派王剪率领六十万大举进攻楚国,项燕战败自杀,楚国灭亡。就这样项羽前半段的童年时光也就结束了。

前面有多幸福,当失去幸福的时候就有多凄惨。项羽备受瞩目的童年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国仇家恨。楚国灭国以后,项羽跟随叔父项梁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与之前的生活对比,越是凄惨落魄,对秦的仇恨也越是巨大,再加上叔父对项羽小时候的影响,灭秦已然成了项羽的毕生志向。

万人敌

等到项羽大了些,项梁为项羽找了老师来学习文章诗词,学了没几天,项羽便不学了,说道,“学习这些有什么用?会写自己的名字不就可以了吗?项梁无奈,也就放弃让项羽学习文章诗词的想法,转而让他去学习剑术,也是学习没有几天,项羽也不学了,说到“学习剑术有什么?最多是个一人敌,我要做万人敌。”项梁一听,不怒反喜,项羽这是有大志向啊,万人敌那可是战场上的大将军啊,于是又教他兵法,可是项羽一共学了约有半本兵法也不学了,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了解,足够受用了。

可见此时的项羽是非常轻浮且狂妄的,这样的人很容易把某些事物想的过于简单,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为后来项羽的失败埋下了种子。项羽对文化的轻视也解释了他为何会在进入咸阳后一把火烧了那么多的珍贵书籍。项羽也可以说是一个“读书无用论”者。

我记得刚来日本留学的第一年,在一间便利店打工,会有一个同胞也常来这里买东西,时间久了大家也会聊上几句,一次他问,

“是学生吗?“

“是的,来日本留学的“

“还上什么学啊,直接挣点钱多好啊,读书有什么用啊”。

我记得当时已经是2016年了。

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最没用的事情,也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用的事情,在书里你找不到任何事物的答案,也可以找到所有事物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项羽想要成为真正的万人敌,我想一定是要在书里找答案的。

彼可取而代之

当年,秦始皇南巡到了会稽(今苏州),项梁因杀人也逃到了会稽,项羽和叔父一起到此,看到了秦始皇盛大的阵仗。正所谓“诸侯不可平视,天子不可仰视”,街道两旁的百姓都必须跪在两旁,不许抬头观看,偷看者杀,需等到秦始皇的车队完全离开才可以,这一等就是几个小时。项羽看到此情景说了句“彼可取而代之。”此话一出,吓的项梁急忙捂住了项羽的嘴巴,说道“你知不知道你的这句话会带来灭顶之灾啊。”

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了项羽的部分性格。每个人的性格形成必然和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如果项羽小时候不是在一个受人追捧的家庭中成长的话,也许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但这已经是假设了,项羽的性格已经形成,形成的性格不会再重置。

会稽起义

公元前209年,中国的起义军蜂拥四起,大多都是在北方,但蔓延至南方也是迟早的事情。会稽太守殷通觉得秦朝大势已去,如果不快点加入起义军,自己早晚会向其他的郡守一样被城里的百姓杀掉,于是殷通找到了在楚人里声望很高的项梁,表达了自己想要反秦的心思,并邀请项梁做自己的将军。万万没想到,项梁让项羽杀了殷通,抢了官印,项羽一人连杀一百多人,吓得郡守府的士兵无一人敢于靠前,项羽的勇猛也被众人所知。在威逼利诱下,项梁控制了局面,并召集了八千楚人高举了复兴大楚的起义的大旗。项羽也成了项梁的副将,一下子成了集团的二把手,这对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起点太高了,再加上项羽本身的性格,除了叔父项梁外目空一切。其中有一个小事值得说一说,项梁自封为会稽郡守后,将自己的好友都分派了职务,唯有一人没有分派职务,此人便找到了项梁问其原因。项梁说“前几日,某人家办丧事,让你我去帮忙,我让你去办件事,你当场答应了,到了最后也没办成,也没有解释对吗?”那人一听,立刻找了一大堆理由来解释,项梁又说到“最后结果如何?还是没办对吗?”最后项梁将此人赶了出去。于此可见,项梁是个很心细且注重细节的人,选用部下也有一套标准,这样的人作为项家集团的首脑,即使出错也不会犯致命的错误,项梁在的时候项羽只需要执行叔父的命令就可以,一旦叔父死了,项羽成了集团的首脑,他的缺点将完全暴露出来。

新立楚怀王

公元前208年,章邯率领秦军大败陈胜的起义军,陈胜逃往汝阴(今安徽阜阳),半路被自己车夫杀死,首级献给了章邯。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农民起义军首领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陈胜死后,起义军群龙无首,于是项梁号召各路楚人起义军的首领来商议接下来的计划,此时的项家军在之前的多次战争中势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项梁召开这次会议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确立自己的楚人起义军的领导地位。其中谋士范增提议说“项将军如今势力发展迅速,前来投奔的楚人络绎不绝,这都是因为将军是楚国将军的后裔,为将军效力就是为楚国的复兴大业效力。我们可以找到楚国王族的后裔,立他为王复兴楚国,这样的话借着楚王的名号会有更多的人来投奔我们,。”这个建议马上得到了项梁的支持。

经过多时的寻找,终于找到了楚国楚怀王的孙子,芈心。此时的芈心已经是个山里放羊的放羊娃,一点也看不出曾经是个贵族,如果这些楚国的贵族是真心想要复兴楚国的话,这个楚国王族的后裔绝不会沦落成一个放羊娃。当看到了项家的大队人马找到他时,吓得芈心东躲西藏,被带走的时候拼命的大声喊道,“我的羊啊,把我的羊一起带走吧,不能不要我的羊啊。”

之后,楚国复兴,为了更好的引起天下楚人的共鸣,放羊娃芈心和他爷爷一样仍然称作怀王。各种各样的文武百官也走马上任,大家纷纷议论着都城应该怎么建设,宫殿应该多么华贵,俸禄应该多么优厚,似乎忘记了北边的章邯军团正在虎视眈眈,也忘记了之前的楚国是如何灭亡的,被谁所灭的。

人一出生为了更好的在世上生活下去需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但有的东西我们似乎不需要学习天生就很熟悉,比如权力的使用和对金钱的挥霍。这些楚国新任的大臣中,有的人之前的遭遇还不如这个放羊的楚王,但在没人教授的情况下对权力的使用和金钱的挥霍可以说是无师自通。项梁自封为“武信君”,对于拥有拥立之功的自己来说,高官厚禄简直是唾手可得,但项梁知道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为近忧和远虑他都看到了,有的人只是还没有看到罢了。

项梁战败被杀

项梁在对秦的战争中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胜利使他轻视了章邯军团。此时章邯表面上节节败退,暗中把驻守在北方抵御匈奴的北方兵团秘密的调到战场上,打算打项梁一个措手不及。这个北方兵团是当年蒙恬留下了的部队,现在的统帅是当年王剪的孙子王离,此部队常年与匈奴打仗,可以说是战斗力惊人。当时楚国令尹(楚国的丞相)宋义曾劝过项梁注意秦军,秦军数量数倍于我们,如果战事过于长久,我军必然疲惫不堪,而秦军却有源源不绝的新兵补充。此意见项梁虽然听了但肯定是没听进去。之后宋义出使齐国,看见齐国有使者要去找项梁,宋义便对齐国的使节说,你现在去找项梁就是去送死,你如果慢慢的去,在路上能多慢就多慢,说不定还能免遭一死。果然在定陶战役中,章邯等来了援军,两军合兵一处打败项梁,项梁战死。

项梁死后,楚国的上将军理应由项羽继任,但此时楚怀王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放羊娃,他要夺了项羽的兵权,让项家军完完全全的成为楚军,乱世之中,军权就是一切,项梁活着的时候,怀王还有所忌惮,现在项梁死了,项羽只不过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可以借此机会让自己真正的掌握大权。于是怀王对项羽进行了明升暗降的套路,升项羽为鲁公,鲁县作为项羽的封地,但却夺走了他的兵权。对于战场上勇猛政治上无能的项羽来说,这一切他都毫无办法。怀王又提拔了宋义做了自己的大将军,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彻底的架空项羽,想要架空一些人就必须提拔一些人,这是政治的常见手段,二是因为之前宋义对项梁战败的预言的准确,让大家认为宋义是一个非常了解军事的军事天才,就这样宋义在还不怎么被大家了解的情况下成了军事“圣人”。此外,楚怀王还封了刘邦为侯,刘邦在此前早已投靠了项梁,理应属于项羽的部下,但是怀王偏偏提拔刘邦到了和项羽平等的位置,还与二人约定,先进入关中者为王。怀王知道项羽不可能比刘邦快,因为以项羽的性格项羽必先给叔父报仇。可见楚怀王处处都是在针对打压着项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