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最初的人们(1 / 1)

加入书签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村子是没有存在的意义的。我们要说的这个村子是一个被遗忘的地方,一直被遗忘,就这样被遗忘的保留下来,进而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落后、贫穷但却又紧跟时代潮流。

最初要建这个村子应该是纯属意外。一个家族的陵地在这个地方,地方是好地方,但是这是地底下人的好地方,我想谁也不愿意与一堆坟墓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吧。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是个严肃的地方,这里有亡者的灵魂,有祖辈的威严,这个地方需要的是安静,而不是打扰。于是就有一些人被家族命令去看陵,这些人到底是怎么选出来的,谁也不知道,不过细究这些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就这样一群人来到了这里——北靠山南倚河的风水宝地。岁月的流淌就像这山前的清河水一样,缓缓的却又昼夜不息,经历了改朝换代,时代风云变幻,,但这个小村子似乎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任凭风吹浪打,****,这里始终有一种平静感,就好像祠堂里的安静一样,或许因为这里是墓地的缘故,几百年来沉淀下一种肃穆感和高冷的气质。就这样这个村子留了下来——作为时间对这片土地的记忆。

如今看来这个小村子是如此的小,南北不过五百米的宽度,东西不过两三千米,以至于现在我还能依然感觉到那些最初来到这里的看陵人的孤独。来到这里的最初的人们在山间砍柴开荒,在河中捉鱼捞虾,在这样一块风水宝地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里远离家族的聚居地,在那样的年代,基本就等同于与家族失去了联系,为什么是基本呢?因为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会走向死亡,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位寿终正寝的人来到这里,而作为这里的家族成员自然要尽一下地主之谊。

这里虽是家族的陵墓,但是还有一所书院,在村子后面的山上,但是在最初的人们的身上却一点也看不出受文化氛围熏陶的影子,这令我非常的不解,也令我困扰了很长时间,一个靠着书院的村子竟然没有一个读书的苗子,让人不得不反思这其中的原因。后来我觉得我好像明白了,最初的人们是有阶级分立的,即使有那么一两个愿意读书的种子也会在无尽的阶级嘲讽和知识垄断中被掐断。好吧,最初的人们就像千年来历史中无数的普通人一样,随着炊烟升向虚无的天空,烟消云散。尽管最初的人们是如何的普通,但来到这里的人们不再是普通人,他们建立了一个可以在时间潮流中屹立不倒的孤岛,并且世代流传了下去……

说完最初的人们,我还想再提一下最初最初的人们,这是一个更加久远的故事,兵乱,饥荒这些都是最初最初的人们所经历的困苦,流徙千里,翻山越岭,来到一片可以立足的土地上,开始新的生活,开辟了一个让他们心灵能够安住的庇护所,一个可以让后世守护的家园。自古以来的故乡情结可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培养出来的,这需要千百年的传承,况且还要有能够延续下去的家族,很幸运,这个家族具备这些条件,并有了后来的最初的人们。由此可见一切“最初的人们”都是一群向时代向宿命反抗的勇士,而现在的我们能够做到与宿命反抗就很好了,况且如此之多的年轻人还在前进的道路上徘徊不定。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千年前来到这里的最初的人们的感受,经历了千里的流浪,在锲而不舍的追逐下,终有一片可以守护的土地流传给后世,或许那些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只属于后代吧,唯有齐家方才有以后的故事,这也让我这颗曾经炽热和狂野的心安静下来,思考自己到底属于最初的人们还是后世的子孙?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在现实和能力的交汇处我相信我自己会找到那个答案,同样这也是最初的人们留给我的最好的启示。记得以前的课堂上老师说过一段话,“一个家族可以开枝散叶,可以屹立不倒是有前提的,并不是靠一两个人支撑起来的,或许一世做不到,那就两世三世,甚至更长,一个家庭,有人守家,其余的兄弟姐妹在外闯荡才可以安心。”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要想真的有传承,有韵味,我想我们是应该多学学先辈们的齐家之措,虽然我们一个人可以做到一世两世甚至三世人才可以达到的高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有一些微小的疏忽可以让我们的成果在顷刻间灰飞烟灭,但是现实又教给我们要学会与时俱进,不要被以前的规则束缚,想到这里我又不禁想笑,那综合之前的想法,这一切好像是白想了,又要效古法,又要与时俱进,这太难做到了,但是转头一想这就是最精彩之处,生活和历史总是在最艰难处给我们开玩笑,让我们不得不笑对它。

最初的人也不会想到他们会开创出一片可以孤立出时间的孤岛,更不会想到会有一个后代在千年之后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在那些陈年旧事中找寻最初的人们流传下和创造出的东西,在一件件的物件里,在一个个人身上,若隐若现者那些向宿命反抗,向时代冲击的精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