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困局_2 问题(2 / 2)

加入书签

越是长期累积的生活不良习惯,越是难以改变,当改变的成本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促使人们不再追求改变,也就是不再追求幸福。因为改变已经不是轻易能够启动的,甚至是需要消耗更多心力和时间的事情,更不用说要落实在时间中去执行,反观找一系列的借口,轻而易举。那么这个“一定程度”是指什么衡量标尺呢?

我把它拆解成两部分,

1 内在,自我塑造能力。一个人的自我塑造能力越强,越容易适应环境变化,也就越容易在发现问题之后进行改变。

2 外在,刚需。如果是一个人的刚需,那么无论如何他都会改变,比如一个人的工作每天都需要阅读英文,那么他就非常需要阅读英文的能力,此时阅读英文的能力对于他来说就是刚需。那么自我塑造能力和刚需就是打破困局的利器。

如果说问题是一个人的生活死于对于现状中阻碍幸福的因素视而不见。那么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处在这样一个问题当中呢?

我的表姐已经结婚生子,有一天她在微信上问我,游戏这个行业有没有前景,我说有呀!光看腾讯一年多财政收入占比就知道游戏是一个赚钱能力很强的行业。然后她说她儿子很喜欢玩游戏,能不能把游戏当成一个职业呢?因为我也是喜欢玩游戏然后找到一份职业。

我沉默了一会儿,我想一个人爱玩游戏,并不能代表可以适合选择这个行业,而且他不过十几岁,这个时候不是考虑职业的时候。另外就是我并不是靠玩游戏来找工作的,虽然我也喜欢玩游戏,于是我就告诉她我的思考。

我认为她的困局是,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做取舍,分轻重。这是一个双方问题,作为父母的一方需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但是这一代人因为种种因素,其实在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上,所花费的思考并不多。不可否认大多数这一代人并不像90后这一代人,换工作和学习是一个常态化的事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30岁是一个坎,但我绝对不认同这种说法,难道仅仅是一个整数吗?古人三十而立,30岁才开始自立。无论是30岁之后,还是结婚生子之后,所带来的体能下降、精神上的懈怠并不能成为一个阻碍我们继续成长的借口,哪怕可以寻找出一千种理由。

关于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怎么可以拿这种事情来寻找借口呢?自我成长是带动孩子教育的根源性问题。拓展开来说,就是关于我们人生幸福的事情,大多数人并没有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大多数人像一只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面,以为外面的困境就会消失,然而事实是不可能的。

生活并非死于平静,生活死于麻木的平静,而这恰恰是问题所在。不要低估人对熟悉环境对懈怠,也不要低估这种懈怠所带来的困难。麻木的平静生活所带来的困境并不会比尝试成长改变的困难更低,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的困难,到那个时候,如果醒悟了可能是追悔莫及。如果没有醒悟,那么会在困局中不断寻找安慰。

所以越早脱离麻木到平静生活,所受到的苦越少。

要想打败敌人,就要深入敌方刺探敌情,而这个敌人就是麻木,接下来我们深入了解这个敌人。这个敌人分两个属性,第一个是自我麻木,第二个是环境麻木。

自我麻木,“哎~我就是…”类似这样的表达并不少见,在后面套上现实场景,就会演变出“我就是懒”、“我就是想的太少”、“我就是当初不该轻信“等等。

这是一种自我麻木,对待自己一时的得失,却用一种失败者的口吻对自己说话。潜移默化为自己寻找台阶,企图带来一种自我安慰。从我明白自己的困局以来,我就可以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杞人忧天,不要怪自己的成长背景,极力去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突破困局的方法,因为我清晰的认知到,除了自己,其实没有谁可以帮助自己脱离困局。

”大家都这样“这样的句式也很常见,难道大多数人都这样,就一定是对的吗?你看千千万万的创业者,最后从统计学的概率来说,成功者只属于那5%。

清晰的说明,我们想要突破的目标其实已经不属于一个大众化的目标,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信奉的观点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除了正确的认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是正确且贯彻到底。

这太难了,真的很难,因为大多数人都熬不住啊!就像买基金、股票,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低买高卖,但是往往追涨杀跌。大多数人根本抵御不了上下波动的红绿曲线,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

回过头来说,自我麻木也是如此,我们抵御不了诱惑,往往留在原地是暂时比较舒服的,虽然知道突破之后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变成更好的自己,然而这个认知在面对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里无法看到”涨跌“结果的改变,大多数人根本熬不住。这个相对漫长的时间可能是1年、2年、10年。然而放大到整个人生来说,1年仅仅是人生中短暂的一段时间。

甚至连坚持学习1个月都很难,就像很多微信群,坚持每天打卡读书,坚持不了就退出。人在这样束缚下并不是好事情。因为他们完全把事情的重点搞错了,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啊!

难道还需要打卡吗?这不是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学习需要来定的吗?并不是说这类事情没有意义,有些人自制力差,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我认为一个人的学习动机才是根源,如果自己真的清楚自己的困局,通过学习来掌握破局的方法,那么这些外在的事情在你看来真的就是一种束缚来。

这么看来,这个敌人并没有多么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思维被加上了枷锁。你要做的是打破这个枷锁,一步一步进行自我塑造,这里并不深入探讨如何打破枷锁,我后面会有详细的术法描述。

环境麻木,”身处这种地方,我能怎么办?“这样的说辞是不是很耳熟。比如”这种小地方,我能怎么办?“、”这种安逸的地方,我能怎么办?“。

没错,环境确实是能够塑造人的,但是不要忘记了一千万年前地球是什么样子?现在地球是什么样子?人类是这颗星球上最具有改造环境能力的生物,强大到没有任何物种可以媲美,而且人类是所有物种之中具有最庞大协作系统的物种。相信我,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改变环境的。

选择去远方念一所大学,就已经极大的改变了求学环境。选择去一线城市工作,就是极大的改变了自己的格局观。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态度,这个世界也会变的完全不一样。

没错,对于环境,我们是有选择权利的,哪怕无法改变空间结构,也是可以改变活动轨迹和生活态度。讨厌嘈杂的环境,我们选择安静的环境居住,在选择租房方面,我们可以选择周边的环境和邻居。在工作上,可以选择自己愿意去的公司,可以选择和怎样的同事相处。

来自熟悉环境的羁绊,羁绊并不是坏事,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必然有各种各样的羁绊。其中羁绊又以人言最可畏。“你的工作多么多么好”、“你的生活多么多么好”、“你怎么就不知足呢?”、家长对恋爱对象的出谋划策等等,这样的话我们都听到过。

但是,稍微静一静,问题是说这些话的人,真的有设身处地为你思考吗?真的了解你究竟想要什么吗?我想这只有自己知道吧!别人说的话认真听,然后自己做决定。

相信我,这些决定背后都是自己在负责。这里并不是说别人说的话就没有用,也不是代表别人有多坏,但是通常都是口舌之快而已。

环境的羁绊有时候是一种人际关系羁绊,所认识的人都在这里,要开启一段新的生活方式是需要勇气的,这时候想清楚自己的追求是什么?将羁绊和个人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剥离思考。

多情况下,各种因素放在一起,让事情变的很复杂,通过剥离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的判定最核心因素是什么,从而帮助我们做环境选择。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并不是让我们必须迁移空间环境,因为还有生活轨迹和生活态度可以选择。只是说在进行选择的时候理清楚两件事。

第一件事,环境可以塑造人,人也可以塑造环境,这是避免环境麻木的必胜绝技。

第二件事,不一定非要物理空间上的改变,只要改变一些选择足以另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