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段少华:从讨债开始(1 / 2)

加入书签

段少华从轮台回来,杨杰和下属单位,明仁建材公司的李会计也到了库尔勒。三个人在一家宾馆住了下来,一起开会讨论这次讨债的事。

李会计介绍,对方是一家国有建筑老企业,前几年借塔里木大油田建设的机遇,承揽了大量油田建设的工程,从营房建设,到道路施工,桥梁架设等等,产值利润节节攀升,宋广仁的下属公司之一,明仁建材公司与其紧密合作,为其提供钢材,水泥等建材,对方累计拖欠了30万货款,目前“三角债”多如牛毛,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工程款成为正常现象,如何把欠款收回来,都是靠各个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30万元只不过是明仁建材公司众多外欠款中的一笔而已,本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可是最近该单位由于是老企业,积累了大量历史问题,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营出现诸多问题,准备进入改革程序,改革方案高度保密。如何处理欠款成为让大小供货商高度关注的事,不少公司都慌了手脚,到处打探消息;而和宋广仁私交甚好的这家建筑企业一位副总因为经济问题被检察院带走接受调查,所以在此敏感时期宋广仁也不方便出面协调此事。更糟糕的是,双方的对账单据,都是由常驻库尔勒的一名业务员经办,可是该业务员因为此笔欠款久拖不决,被公司按规定扣了工资奖金,该业务员一气之下说原始单据都已丢失,然后离职走人了,李会计手里只有复印件。

杨杰对两人说,他的压力比较大。现在对方准备改制,如果不抓紧时间讨要,以后这家企业改革完成后,这笔的欠款可能就会变成无头账,损失就大了,30万,够我们全公司发好几个月工资了。

段少华对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一窍不通,他不知道欠款这件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可是老板交代下来的工作,第一件是闭嘴,第二件是执行,这是他从读过大量的古书中总结出的至理名言。历朝历代,皇帝金口一开,自然有他的道理,无论御史大夫,还是丞相,出班表示反对的要么有自己的目的,要么是个杠头,结局大多不妙。按段少华的理解,不管如何去讨要,这笔欠款来龙去脉搞清楚最重要。

杨杰听了段少华的意见后说,麻烦就在这里。经手的那个业务员已经离职,和我们公司关系密切的这家企业的副总被检察院带走,我们手里只有几张复印件。来之前公司也开了会,对这笔欠款如何去追,经理及其他管理人员也都发表了意见,结论是法律诉讼这条路走不通,只有派人上门讨要;如果追回这笔欠款,公司决定给有功人员按20%奖励。

李会计一听笑了,打趣说,公司的这个饼画得有点大,别说20%,就算奖励奖励翻一倍,估计要回的可能性也不大。

杨杰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但宋老板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历来说一不二,这次派我俩来,主要负责和对方那家建筑企业联络碰头,摸清对方的态度,剩下的后续讨债工作宋老板明确表态了,让少华留在这里负责清收。

段少华彻底傻了眼,本来计划办完宋老板交代的任务,就赶紧回乌鲁木齐,到公司把差交了,然后回趟河南老家,办理迁移户口的事,同时好好劝父母亲暂时不要来新疆,有空再看望一下村里三大爷等老人,听说米九、小旺也从南方打工回来了,刚好聚聚,聊聊天。可如今接了这个烫手的山芋,这下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河南老家了。

杨杰说,你户口的事我打听清楚了,不必亲自回去,把准迁证寄回去托人办就行,如果需要其他证明材料,公司都会协助办理,你就安心地讨债吧,一席话说得段少华无言已对。

那家建筑企业规模很大,三个人来到办公楼前时,门口已经挤了一堆人,在看贴在楼门口的一张布告,三个人挤进去一看,大意是公司准备近期进行大改革,请有关债权人限期迅速办理债权登记确认手续,否则后果自负。

三个人上了楼,几经打听,才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找到了负责登记债权的办公室,一个戴眼镜的干瘦的老头看见他们,一边看报纸一边对他们说,来登记债权的吧,今天人不在,明天再来。三个人无论再怎么说,老头来了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三个人只好悻悻地打道回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