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来陕答疑(2 / 2)

加入书签

秦倩眼看任务又出现了停滞,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在各大博物馆和古物研究所的网站中寻找答案,但对于没有任何文物知识的她来说,淡何容易。一日,秦倩在查看陕西文物保护研究所网站时,看到了一个名叫王乐的高工,熟知秦汉玉器,对其颇有研究,并解开了好多古物后面的故事,就想要和王乐接触下。经过好多层关系,秦倩联系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并央求其联系王乐,最终秦倩找到了王乐,这个对于蓝田玉有极深研究的西安人。

王乐听着秦倩的描述,对这个原来只觉得是麻烦的帮忙越来越感兴趣,了解了秦倩的来由,王乐楞了一下,向秦倩要来了残缺的玉佩,拿在手里端详,不时还拿放大镜看。王乐看了一会,向满眼期待的秦倩说到:“此玉是秦朝的物件,不错,上面的纹饰只在秦朝墓葬中出土过。秦朝玉器种类大致分为礼器、装饰玉及生活用器,礼器包括玉璧、玉圭、玉璜、玉琮、玉璋等,其中玉圭并不多见。装饰玉包括玉剑饰、玉环及动物形配饰。而生活用器主要包括玉环和玉带钩。此物件按照已经发现的玉器分类,应属于典型的生活用器,从残存的形状来判断应是佩戴在腰间的小型玉环,而上面的纹饰是典型的谷纹与勾连云纹,是秦朝最为典型的生活用器纹饰。按照残存的大小,还可以看出,完成的玉环应该破裂成几块,这只是其中较大的一块。”

王乐自顾自的说完了对残玉的看法,完全不顾秦倩这个门外汉的看法,直到秦倩听完,也没回过神来。王乐发现自己有点卖弄,挠了挠头,冲秦倩笑了笑,看见一脸懵的秦倩,更难为情了。过了一会,秦倩才回过神来,说:“你说的我听的不太明白,我确定了这块玉是秦朝的确定无疑了,但我想知道为啥它会碎成几块,还有我们祖上传下的‘玉见人聚’是几个意思?”,王乐听完秦倩的问话,才从刚才的失态中出来,接着秦倩的话说“玉碎成几块,我也不知道为啥,但根据多年的文物保护经验,大部分都是失散的亲人便于后辈认亲做的标记,九几年西安和台湾就有一对民国走失的兄弟靠着破损的玉器团聚在一起。”

秦倩听到这,就要求王乐给他讲讲那两兄弟的事。

王乐听了就开始讲故事了:民国末期,有一家豪绅,育有两子,一日地方豪强,派人到他家来索取军费,但家道中落的豪绅,已经没有足够的金钱维持原来的奢侈生活,哪来的多余钱财交军费啊!无奈之下,只能将大儿子交于豪强参军。出发前的一晚,豪绅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告诉他们,为父无能,只能将大儿子送入军中,以免家破人亡之境地,父子抱团痛苦。末了,父亲将家传宝玉破为两半,并告诉两个儿子,日后必须相聚。一别之后,大儿子进入军队,南征北战,随后逃往台湾。而小儿子承接下已经败落的家境,也包括那块宝玉,后来被收藏在西安博物馆。

九几年,大儿子年老近亡,想念家乡,历尽波折,终于返回故土,在博物馆中见到了那块残玉。老人哭着拿出了自己的那半块宝玉,博物馆长对接后,严丝合缝,确认这两块残玉应是一块。随后,在大家的追问下,老人将兄弟两失散的过程详尽的向馆长进行了寿命,并几近崩溃的央求馆长,找到自己的弟弟,让一家人团聚。

博物馆长通过回忆当时地主老财的信息,怎奈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经历了千辛万苦,仍未找到当年的地主。无奈之下,博物馆长登报寻人,也没有任何收获。

一次,博物馆长到田野考古,口渴到一家农户讨水喝,与一个老农闲聊,才偶遇了故事中的主人公。

最终,经过陕西电视台以及陕西对台办事处的协调,最终两兄弟在西安重聚。此时,两个近百岁老人,相拥而泣,久久不能释怀,最终因为两块残玉,重聚。

秦倩听完,泪流满面,不知是为了那两兄弟还是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王乐安慰了一下秦倩,拍着她的肩告诉她“我会陪你一起完成你的任务,完成你祖上的未尽之事”。秦倩这才安静下来。王乐再接着说“以上是我的经验,也接下来就是直接证据,关于‘玉见人聚’,我认为,古汉语中‘见’应该是出现的意思,也就是等残缺的玉器全部凑齐了,失散的亲人就会相聚,综上所述,看来你祖上有失散的亲人啊!”

王乐说完这些,秦倩脸上没有出现丝毫的轻松,反而更加疑惑了。这时,老李来了,提醒已经中午了,让王乐带着秦倩去吃点西安小吃。王乐笑着问老李“公费待遇啊!”,老李扔下一句“你看着办”就走了。

老李走后,王乐就带着秦倩开车出去了。

秦倩是个吃货,一听要吃饭,就说到:“我们去哪啊?”。

王乐诡异的一笑:“到了你就知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