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章 前传(1 / 1)

加入书签

公元前269年,频阳(现陕西省富平县)的一处官道旁,一队士兵正在集合,士兵们和家人匆匆告别后,小跑入列,百夫长威严肃立。此百夫长名王田,从他的名字即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只希望他下田耕地,无饥无饿即可,怎奈嬴姓一脉,出陇东,定“天府之国”之关中,励精图治,“远交近攻”意图东方,召关中12岁以上青年入伍。而此次集合,正是为了攻打赵国的阏与之地,为秦国东出打开门户,为后续的进一步图强打下坚实基础。

王田清点完人数,向不远处一个身怀六甲的妇女望去,决绝的扭头带着自己的队伍向蓝田大营出发了,此次能否安全归来未可知,砍杀敌首建功立业不奢望,只求归家种田养儿。经过数天的赶路,王田一行终于到达了蓝田大营,面见主将,上报人数,领取战服和武器。再过了几日,秦王亲点兵,杀牛祭旗,绝尘出发,剑指东方。

自从王田奔赴前线后,他的妻子王李氏日日在驿馆守候,希望能够得知一点关于丈夫的信息,但一连数月不见任何官差从此路过,赶往百里之外秦国都城咸阳传递军情。忽一日,王李氏正在做油泼面,但擀面杖不知怎地应声落地,她心中一紧,怕是不好的预兆。她顾不上卸下围裙,就直奔村口的驿馆。

刚到官道旁,王李氏就看见不远处的驿馆外围了好多人,不是还有哭声传来。王李氏就两步并作一步向驿馆跑去,到了驿馆门口,只见一个官差被一群村民围住,那个官差一副哭丧脸,向大家说着前方的战事。原来秦军被赵军突袭,秦军伤亡严重。听完这些,王李氏腾的就坐到了地方,嘴里似有话说但没有一点声音。

不久之后,里长来到了村里,贴下一张告示就走开了,王李氏还是看到了不愿意看到的消息,只见告示上大概写了下此次阏与之战的过程及结果,但王李氏都没心情看内容,只看到第一行的王田名字,后附写“杀敌一人,授爵一级,亡,授王李氏百石之官”,看到这些王李氏就晕了过去。

几个月后,王李氏生下一名男子,取名“王骜”,王李氏希望儿子能够像他的父亲,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光宗耀祖。但“死者无事了,活人受煎熬!”,王李氏一个人抚养着一个儿子,吃尽了世间的疾苦。王骜天生魁梧,脑子活泛,在邻里是出了名的“娃头”。有一次,邻村几个小孩到王骜家的田里面捣乱,王骜立即和他们动起手来,结果邻村那几个小孩全都挂了彩,而他没有丝毫害怕。

就这样,王骜长到了15岁,嫣然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但王李氏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高兴,因为她知道要想让儿子建功立业,在那个年代只能从戎,就算王李氏不想让王骜出征,那日秦王颁下御召,征十五上男子上战场,王李氏也只能服从。陕西这个地方自古怪异,担心的事总会来到。

公元前254年秋,卫国被魏国兼并,成为其附属国。随后,秦国不能眼看魏国吞下卫国,就出兵帮助卫国复国,而复了国的卫国,眼看无法在秦国、卫国、赵国之间保全,就依附强大的秦国。是年底,秦国派将领摎讨伐魏国,并攻占了吴城,随后,秦王抓住信陵君魏无忌身在赵国无法回归故国的机遇,迫使魏国委国命于秦。而就在秦军攻打吴城之前,王骜被征入伍,到吴城前线出生入死。凭着强悍的体格,灵活的头脑,王骜不断取得战功,第一战就砍杀数十名敌军,之后很长神机箭也未尝败绩,在他30岁的时候,已位列庶长,并拜在秦国名将王翦门下做将军。

公元前236年,秦命王翦出征赵国,再一次攻打阏与、邯郸等城,而此时,赵国与燕国激战正酣,只能命大将军李牧南下应敌。但怎奈兵力耗损,虽两次打败秦军,仍丢了阏与、邺、安阳等城。此次大战,秦军西出太行山,突袭赵国邯郸,拉开了秦统一中国的大幕。

此次大战,王骜受伤但仍杀敌过百,按秦律被授“大上造”,经王翦上书秦王嬴政。下圣御,授世袭“大庶长”,黄金百镒(合20两),归频阳南。王骜解甲归田后,没有坐吃山空,怀揣大量财产到频阳北边的耀州府及其周边开发了大量煤矿、铜矿等,以供秦国建造宫殿、皇陵等,赚取了大量财富,还多次响应政府号召向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捐献了大量钱财和物品,受到了秦王嬴政的大力赞赏,并在关中乃至全国被称为“北有王骜,南有寡妇清”,能与秦国统一后全国首富并称,可见王骜当时财力是相当的丰厚。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为便于国家的监视和控制,强迫全国12万户富商、文人、政客迁至秦都咸阳附近。王骜也在其中,迁至咸阳后,王骜身体日渐虚弱,多次提出希望日后能够回到频阳,死后葬在频阳北山凤凰山。

好景不长,秦王嬴政称帝后不久,王骜撒手人寰,并留下“决不允许后人经商”的遗言。王骜死后,他的儿子遵从父亲的遗嘱,将王骜从咸阳运回安葬在频阳北山风水最好的凤凰山下,此地后有大山,且山的东西向南延伸,前有河流,风水极好。王骜在世时,自己堪舆设计督造了一个墓地,耗金过万金,用时两年有余。

从全国各地迁来的富商,看到此地风水后,想到家乡太远无法归根,还不如葬于此地,所以不断有人葬在附近,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地逐渐形成了大量富商豪绅的坟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秦末汉初,西楚霸王进驻关中,大量被强迫来秦的人陆续回到了原住地。王骜的家族也随着管理不善,日渐衰败,加上昔日祖上的仇人找上门来,他的子孙不得不返回了频阳老家。

朝代更迭,王家人起起伏伏,清末爆发辛亥革命时,家族中多人参与其中,均丧命,王家差点灭族,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王家人才凭着那股子干劲逐渐壮大起来,但他们不知道,有一个千年前的祸患,快要爆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