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中关村一日游(1 / 2)

加入书签

在大家热火朝天的议论这,马啸天反而平静了下来,独自来到一直心向往之的中关村;

中关村,华夏科技创新试验田,也是所有科技人才向往之地,正如水木清华是高中生心目中的终极;

中关村的发展,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效的一种见证;

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春先为首的一批高技术人员,1980年在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东侧的中关村小区,率先办起了“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以咨询、开发新技术为目的,成为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区的发端。此时,中关村小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村”,有田有菜有农庄,街道及两旁树木与乡村小镇没什么区别。

1984年,已有40多家高科技公司在这里注册落户,当时这些公司规模均较小,却是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先导。

1986年,中关村“菜地里长出了计算机”,各种以微电子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公司纷纷出现,始有“电子一条街”的说法,科技企业实体达140家。

1988年5月,鉴于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群体发展的规模和条件,为推动科学体制改革,加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在海淀区划出一片范围,建立外向型、开放型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由相互连接的白石桥路、海淀路、中关村路及附近区域组成,包括电子一条街在内,给予特殊的政策、服务,以鼓励、扶持高新科技企业,构成了海淀高新技术园的雏形。

之后,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加快。1999年国务院批准其辐射区延伸至密云工业开发区内八个代表性的工业产业园,整个范围扩大到五园一区。

“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再度确立了中关村在全国的地位。北京市以中关村为核心,拟建全国最大的集研发、孵化、培训、生产、贸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软件产业基地。

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关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抢占新兴工业先机,以电子一条街扬名,开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先河,成为全国各类高新技术区的鼻祖;抓住知识经济契机,成为全国科技经济创新的重要基地。中关村及时获取信息,争取优惠政策,占尽政治中心北京的天时。北京又是全国文化中心,有几十所高等院校和上百个科研机构;中关村区内及附近就有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北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学院等一批科教中心。中关村就近获取知识技术,促进了产业化,坐享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核心区之地利。中关村高科技的“顶天”技术,自建有产业化“立地”企业,激活了内部机制;利用科技优势实施电子政务,从而使杜会服务、行政管理高效快捷地服务于自身高科技产业区;事业部建立了“人才绿色通道”,促进了高层次人才的内外交流,中关村又有了“人和”之环境。天时、地利、人和,中关村兼而有之,成为“中国硅谷”,也就理所当然了。

从北京市西北边镇小区一村到海淀园,再到五园一区,中关村一直是我国高新区的马首、龙头;从“两通”、“两海”到方正、四通、联想,再到新浪、网易、搜狐,中关村一直是我国高新技术的代表和先躯;从电子产品到电脑一条龙体系,再到多层次综合性软件园,中关村一直是我国知识科技创新的典范和模式。

晚上的中关村,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已经是国际知名的地方之一,马啸天一个人在大街上晃悠,精神很亢奋,心理负担没有了,再加上自己又有钱,不需要为金钱发愁,所以是走走停停,看到霓虹灯的闪烁,马啸天也顿时大发豪迈之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各种豪情涌上心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