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还不如去抢(2 / 2)

加入书签

却不料,那周掌柜劈头就扇过一巴掌,“狗东西,现在是说话都不会好好说了吗?”

那小厮莫名地挨了一巴掌,心中自感委屈,但在自家掌柜的双眼怒瞪之下,又不得不捂着脸,重又站直了身体,道:“掌柜的,您不知道,他们有一道叫什么‘烤鸭’的菜,竟然要卖到500文?”

“什么?一只‘烧鸭’——”

“掌柜的,他们那叫‘烤鸭’!”

“这还用你说!我自是知道!那什么,我管它什么鸭!我看啊,他们是疯了,才竟想着把鸭当那天鹅肉来卖了吧!500文?他们还不如去抢!”听了眼前这小厮不太着调的回话,周掌柜的觉得自己是被气乐了:这折家人,是想钱想疯了不成?!

其实,也不能怪周掌柜的,在听了这道“烤鸭”的定价后,反应如此强烈。就连当初第一次,听到折继远这个定价的折府中人,也无不一副见了鬼的模样。原因无他,只因现实的宋人,以一户普通人家的消费来说,一天也不过是支出100文而已——

而,此时在悦来酒楼的周掌柜一墙之外的折继远,正在陵越楼的二楼,嘴角轻轻上扬,扯出一抹好看的弧度,品着茶,吃着手中的小点,看似悠闲地看着楼下的热闹景象。

之所以说是看似悠闲,是他自己也不知道:从菜品到定价,再到销售细节这方方面面,自己依据人们消费时的消费心理,瞎琢磨出来的这贴药剂,是不是对陵越楼有效?!而后,能真正让陵越楼起死回生?!

刚挨着凳子坐下,茶盏也刚入个手,折继远心中一动,却也不知又想到了什么,竟又放下手中的茶盏,再次踱步凭栏而望着楼下的动静。

方回到楼内,原本以为只要将菜品试吃和招待用餐之事,竟数托与府中张婶她们,自己可以做个甩手掌柜,躲个清闲。可谁曾想,此时自己还是心神不宁,光这一眨眼的功夫,却又忍不住立起了身,一瞬不瞬地细细看向楼下:就算以前攻读过心理学又如何?!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准则嘛!

说白了,现在的折继远自己心里也没底啊——

一般来说: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这种过程,在心理学上来说就是所谓的消费心理。而消费心理,大致有四种它们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

从众心理,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比如说:这菜品的试吃,但凡见到一方聚集了一定多的人后,后续便会不断再有人加入。不管是恰巧路过的,还是听到消息后特地过来的。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随着群体规模增大而增大。

接着是求异,也就是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自己制定的陵越楼的菜品,便是来自于这一心理特征。

既然,汴京城内的72家正店,都是以羊肉为主打,自己既没有把握做出,人人都能认可的上品羊肉菜肴。那自己便反其道而行之。不论是猪肉馅的锅贴,还是糖醋小排、椒盐排条,仰或是酱猪肘、叫花鸡、手撕鸡,卤鸡爪、还有酱鸭膀、烤鸭等等,都在与一个异。而且,这个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现时的汴京城中所没有的新烹饪方法。

第三一个,就是攀比心理。它的特点就是,讲究的面子消费。这也就是,之所以自己会制定,500文一只烤鸭的出发点。当然,你精明这世人也不傻。至少,从前些日子,汴京城中的各大酒楼正店逛下来,这些个菜的做法,至少在城中还未曾见过,也算是陵越楼的独一份,勉强也能算个“垄断”吧。

到时,再抛出个“饥饿营销”的策略(这招后世玩得最溜的当属水果手机,堪称个中佼楚),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比如:每天限售100只之类的,应该能充分引起城中吃货的关注和重视,而后激发出各路吃货们的购买欲望。

最后一个,也就是求实心理:吃货们在选择吃食时,往往也会考虑很多因素。也因此,某些菜品自己能定出“天价”,但大部分还得便民实惠又好吃。比如:这锅贴势,必要做的大众化。但,它同时又得味好、料足,最后价格还得亲民、实惠。

就如同当时,自己凑到祖母耳边,指着碗里的锅贴说:今晚的吃食是盘活陵越楼的关键。那天各种作死的表叔父梁岩灵,自也不会注意到:因着这句话,影响了梁太夫人那日后来的表现。

而,这也觉不是自己随口一说,历朝历代,唱主力的毕竟还是平民。而,猪肉在北宋来说正符合了好吃不贵的特点。要说到最佳的证人,就不得不提一提北宋的一大吃货兼大文豪:苏轼苏东坡了(虽说,现在此人去向成迷,离来北宋报道差不多还有30年的时间)。证言敬请参考其所作《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